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四川藏在烟火里的文明密码 | 文明中国·四川行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4:01 1

摘要:9月15日清晨7点,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食堂的后厨的灯已经亮起。厨师李梵开始洗菜切肉,墙上“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的标语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一碗9元的暖心餐,盛满的不仅是菜肴,更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温度。

9月15日清晨7点,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食堂的后厨的灯已经亮起。厨师李梵开始洗菜切肉,墙上“厉行节约、光盘行动”的标语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4小时后,82岁的张德普缓步走进食堂,接过两荤一素一汤的套餐。“套餐12元,我满了60岁,还补贴3元,9元钱就能吃上放心餐。”他笑着说。

食堂门外,社区志愿者廖梅正将打包好的餐盒搬上车,准备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餐上门。

居民在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食堂就餐。精神文明报 漆世平 摄

在向阳社区,由闲置粮站仓库改造而成的“幸福社区综合体”,由社区食堂、儿童成长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零工市场等共同组成,已成为周边5000多名居民的“温暖港湾”。在这里,老人可以吃饭看病,孩子可以学书法绘画,失业人员能找活干……向阳社区党委书记骆娟说:“我们要让幸福,从家门口开始。”

资阳市雁江区莲花街道向阳社区“幸福社区综合体”。精神文明报 漆世平 摄

向阳社区的“幸福社区综合体”,是资阳市紧扣群众需求精准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也是四川省积极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的生动实践。资阳、雅安、巴中、攀枝花等新晋全国文明城市,正以一系列有温度、有智慧的创新实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德古劝我,你还有儿子,将来娶媳妇要50万,负担得起吗?”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村民聂贵均回忆,小女儿谈婚论嫁时,原本50万元的彩礼在“德古”(彝语,意为德高望重的人)劝说下降至8万元。

这个少数民族占四分之一的村庄,高昂彩礼曾让不少家庭不堪重负。安顺村党总支书记刘伟说,村里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和“德古”作用,建立汉、彝、藏三语调解机制,“用自己人劝自己人”,推动移风易俗。引导村民签订“彩礼不超过8万元”承诺书,建立了“举报奖励、黑榜通报”监督机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气悄然改变。

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乡村公园。晏家坝村委会供图

文明乡风建设,文化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

在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乡村公园,一座明清老宅改造而来的振声川剧展示体验馆内,川剧“资阳河”流派传承人的悠扬唱腔久久回荡,为古村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振生川剧展示体验馆,村民游客在听戏。晏家坝村委会供图

晏家坝村11岁的陈忆柯常来这里听川剧、看变脸、体验画脸谱。“五彩斑斓的脸谱,特别好看!”陈忆柯开心地说。

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非遗工坊里,村民在学习东风剪纸。晏家坝村委会供图

走出振声川剧展示体验馆,青石板巷弄间,非遗工坊里,村民在亲手制作东风剪纸,陶艺工坊内,返乡青年肖洪平指导村民和游客拉坯塑形;三崇堂里,一群孩子正围着传统农具轻声讨论……晏家坝村以文明村创建为统揽,深入挖掘本村崇信、崇礼、崇文的“三崇文化”,修复古建、引入非遗、打造乡创空间,让村民游客“看得见乡愁,摸得着记忆”。

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村民王绍琼为少先队员讲述红军故事。通江县文明办供图

470多公里外,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静卧青山。

王坪村将红色资源承载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乡风文明向上向善的深厚滋养。村里组建“红色宣讲队”,走进烈士陵园、农家院落、田间地头讲述红军故事,并创新开展“五星三美”(红星党员、红星网格员、红星劳动者、红星保洁员、红星志愿者;最美乡贤、最美婆婆、最美儿媳)评选,推动红色精神融入村民生活日常。

文明乡风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四川通过“蜀乡新风”行动,推动移风易俗,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

在巴中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光点闪烁,实时反映着城市的“呼吸”与“脉搏”。这是该市打造的“CIM+运管服”双平台,整合42万条城市部件数据、95.8万栋城镇及农村房屋建筑信息,汇聚16个部门超3800万条业务数据,构成城市“智慧大脑”。

巴中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巴中市文明办供图

“过去共享单车乱停放,从发现到处理要1个多小时,现在不到15分钟就能解决。”巴中市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指着屏幕说,系统自动识别问题并派单处理,今年以来已高效解决各类城市运行问题超11万个。

数智赋能,让城市治理从“人海战术”迈向“精准出击”。

雅安智慧城管AI信息采集车。受访者供图

在雅安,AI智能信息采集车穿行街巷,通过超广角摄像头与智能算法自动识别无照游商、占道经营等20余类城市管理问题,实时回传系统。

“采集车就像移动的‘眼睛’,大幅提升了问题发现效率。”雅安市城市管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宋清洋说。

雅安的餐饮油烟治理也搭上了“智慧快车”。9月10日晚上8时30分,雨城区缘汉石板烧店铺后厨,餐饮油烟在线检测仪器正实时监测数据。同一时间,雨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青江大队中队长苏思孟的手机上,“雅安智慧油烟在线监测系统”清晰显示着该店铺油烟净化器、抽风机的运行情况及排放数据。

数智技术,也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四川各地运用数智技术重构文明表达,助力保护修复,让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资阳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从乐至县城往西北方向约14公里,便来到了陈毅故里景区,这里的一物一景,均映照着这位开国元帅所经历的峥嵘岁月。

游客参观陈毅故居。精神文明报 漆世平 摄

近年来,陈毅故里景区加快推进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我们创新制作微视频、海报、H5等新媒体产品,增设‘听革命文物讲故事’‘云观展’‘云游景区’等线上栏目,多渠道传播红色文化。”陈毅故里景区管委会宣教营销部部长肖建国表示,景区正有序推进陈毅故居数字化保护利用、陈毅纪念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以及网上红色基地数字展馆等项目,希望给游客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攀枝花市因三线建设而生。20世纪60年代,数十万建设大军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奔赴这里,靠着“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拼劲,建起了钢城攀枝花,留下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今年夏天,“攀枝花三线革命文物数据库”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令无数攀枝花人为之振奋。该项目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重点推动数字化展陈、建设“中国三线建设红色基因库”等,为三线文化建设注入数字化动力,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数智赋能,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保护传承路径的更新。四川正以数智技术为笔,绘就一幅治理精准、服务高效、文化生动的文明新图景。

傍晚时分,雅安市雨城区时代天街广场,市民陈女士将车停在“购物停”限时停车位上。“以前来这里,高峰期找车位都要半个多小时,现在有了‘购物停’车位,方便多了。”陈女士停车的位置,划线处清晰标注“购物停限时停车位”,旁边的LED标牌明确写着“允许停放时间:工作日9:00—次日6:00,节假日及周末全天”。

雅安市雨城区设置的“购物停”车位。精神文明报 罗园 摄

针对群众不同出行需求,雅安创新推出“容易停、购物停、就医停、就餐停、接送停、错时停”六大便民停车服务措施,已累计服务停车50余万台次。

更值得一提的是,雅安还以“过程管理”改进文明创建工作,推出城市管理“六站”服务——“早点站”保障早餐摊点规范经营、“饭点站”维护餐饮街区秩序、“夜间站”加强夜市安全巡查、“全时站”提供24小时应急服务、“周末站”聚焦商圈人流疏导、“假日站”强化景区周边管理。

“从重结果到重过程,从管秩序到优服务,城市管理更接地气,市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雅安市城市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创新,源于对群众需求的精准把握。四川各地正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将文明创建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让文明城市更有温度。

东区便民体育设施改造前后。攀枝花市文明办供图

在攀枝花市,被树根挤破的人行道修平了,新补建的人行道口缘石坡道让轮椅畅通无阻,改造一新的农贸市场整洁有序。

这些变化源于攀枝花市聚焦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城市运行管理、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六大专项治理”升级为市政设施、市容环境、文明交通等“六项公共服务优化行动”,推动创建重心由“集中整治”向“优化服务”转变。

“群众行走不绊脚、轮椅不受阻、交通更便利、办事更便捷、买菜更舒适、养宠更文明,创建要真正为民、惠民。”攀枝花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强调。

创新,也让闲置的资源重获新生。

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苏山村。巴中市文明办供图

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苏山村,“南山集·庭院”禅意小院成为网红打卡点。房东张正平介绍,这座建于1984年的老宅曾因破旧闲置,今年被“90后”程沫以年租金8000元租下,改造后变得精致起来。

巴中市创新推出的“五变”(线下变线上、资产变资金、民房变民宿、民房变厂房、民房变股份)模式,探索出多条闲置农房盘活路径,现已盘活像“南山集·庭院”这样的闲置农房1.75万套,走出一条“资源增值、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城乡共富新路。特别在资产变资金方面,“巴山农房增信贷”金融产品,单户最高授信贷款金额达200万元,可用于农房装修、产业发展等,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3.8亿元,惠及1190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从一碗9元的暖心餐,到一个限时停车位,从“云览”文物,到缘石坡道让轮椅畅通无阻……巴山蜀水间,文明,不再只是墙上的标语、街头的景观,而是融入街巷烟火、百姓日常的底色与温度。

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四川用扎实的实践表明:真正的城市文明,生于微末的细节,成于可感的温暖,最终在人与城相濡以沫的共生中,枝繁叶茂。

面对未来,四川脚步铿锵。“我们将按照‘瘦身、减负、少测、低扰、降噪、提质’的工作要求,持续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施数智赋能工程,构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现新转变新提升。”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期热门视频

编辑:朱芸芸

审核:刘川 陈晓芸 徐艺嘉

来源:文明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