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并不重要,重点可能是,大哥对电子管的理解,对相关放大器产品的研发和调音经验。他收藏的大量电子管我有见过,一整个大柜子,专门存放。柜子里各种经典的、公认好声的、名贵的、古董的管子,简直要啥有啥,电子管爱好者看了要流鼻血那种。
好友最近推出了一款电子管耳放,我看体积,外观,做工啥的都蛮不错,借来玩了玩;
品牌名称是Kingform,型号是KA-100,售价粗暴地理解为4000元;
我倒觉得干脆型号叫KA100,他非加个“-”,记是不难记,只是不知道,引擎和商品关键词的相关搜索,会不会有影响。
大哥做了几十年的电子管相关放大器产品,从耳放到功放都有,Kingform是大哥自己的牌子,没记错的话,也是品牌第一款电子管耳放。
这并不重要,重点可能是,大哥对电子管的理解,对相关放大器产品的研发和调音经验。他收藏的大量电子管我有见过,一整个大柜子,专门存放。柜子里各种经典的、公认好声的、名贵的、古董的管子,简直要啥有啥,电子管爱好者看了要流鼻血那种。
电子管润色美,但解析力不能糊,电子管气态感,但声音不能软;是我看来大哥调教电子管放大器产品的经典理解所在。
KA-100开箱时,我的第一观感,最想表达的,是实物显而易见地,比图片好看。
开机更漂亮,除了亮灯,表头的灯感,和信号流入时的指针跳动,别得不说,这种情绪价值拉满的体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表头成本的缘故,确实多数只存在于很贵价的HiFi产品上,4000给一对真模拟机械表头,KA-100心意绝对是诚恳的。电子管+机械表头,带来的聆听仪式感,就是很满足强迫症的,少一点都不够内味儿。
除了表头,KA-100还投入了一个装置,也是纯模拟的,由物理电位器控制的,信号滤波装置;可以对高、低频的量感,进行增益,或衰减的调节,旁边有个开关,可以通入调节器,也可以选择跳过调节器,这是个很完整的产品逻辑,由用户选择直通,或介入调节器,更好的根据自己对声音的喜好,或者不同耳机的特点,进行高低频的细微调整。
Select按钮用来选择输入通道,3.5mm和4.4mm的模拟信号输入,对便携播放器玩家很友好,很方便适配便携播放器的LO口;CD口是指RCA单端模拟信号输入,XLR是平衡输入,以及很符合现代聆听习惯的BT输入,也就是可以接收各种设备的蓝牙信号,聆听无线音源;
虽然但是,耳机输出口给的6.35mm单端和4.4mm平衡,如果有4芯卡侬,以及3.5mm单端输出,想必更完美;虽然转接头可以搞定,但随身的基础3.5mm(多为耳塞),和台式的终点4芯卡侬(多为头戴大耳机)输出,前面板空间看起来还有余量,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没有这俩口;
嗯,以及为什么没有方便接驳有源音箱的,前级输出功能…
想到这发现,可能和成本,以及机内空间有关,因为透过机身的散热孔,不难看出内部的用料,应该是很猛很重料很凶悍的;而且发现KA-100的机身发热量相当大,即便电子管并非裸露在外边,但内部的热辐射,反馈到外壳上,已然非常烫手了,功能接口啥的再加下去,可能确实不现实,而且毕竟4000块,已经这么奢华一台了,不能既要又要。
说到音质,忽然想到KA-100作为电子管放大器的底噪,貌似控制的很好,可能有专门的控制技术在里面;因为刚开机接上耳机时,我有听到底噪的存在,但热机一会后,我怎么听都察觉不到底噪的存在,这细节有点意思;
其实音质我开头有所提及,KA-100是个声音很能体现电子管的声音润色度,气态感,同时非常有力气,解析力我听来也非常到位的耳放;
因为对大哥做的产品相对熟悉,我并没有以固化的认知,比如并不昂贵的价格,就搞不定难搞的耳机,类似这些观点,来看待KA-100这款;
我能做的,就是把手头便宜到贵的耳机,挨个试试看;
最近测试放大器,最喜欢把和声力的巴洛克耳机,先插上去试试,这耳机很巧,如果放大器不够劲,或者略有偏颇,就会得到明确的,可能频段衔接不畅的、稍有偏颇的声音,如果放大器声音准确且劲儿大,巴洛克耳机就会表现出非常标致、听来“如常”又有完美感的,很接近“动圈参考感”的唯美声音——KA-100驱动巴洛克耳机,第一反应就是声音非常有劲儿,然后发现声音轮廓完整,内在信息丰满,衔接流畅,素质蛮不错,额外的,胆味儿明确又十足的感觉;通关成功。
然后又用2000元价位蛮有代表性的耳机,索尼MV1怼上KA-100试试,非常好推的耳机,索尼味儿也明确;很容易察觉,KA-100的胆味儿,和索尼明丽的高频调音,融合得很好,听着舒服也好听;虽然但是,索尼这耳机,这会听起来对低频有所约束,好像不太允许耳放发挥的样子,这样搭配出来的声音,低频够重吧,但感觉被故意锁定成“一团”的样子,不够灵活洒脱气态,一股股没有很化开的低频听感,玩多了很容易推测,更像是索尼不让振膜再过多释放了(难道因为振膜太薄了?),不然膜片该擦边爆音了的,捉急感,让我想到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通关了一半吧。
要么咋说搭配是个很讲究很重要很要玩家经验的事儿…
然后啊,然后我还是祭出了HD800s,怼上KA-100,一耳朵便知,这俩货太搭调了…非常有劲,但绝不过火,润色度与HD800s的冷静严肃相得益彰,俩掺和一起就是要啥有啥的刚刚好,大气、饱满,场内音符丰盈,解析力足够优秀,恢弘又自然气态,绝不紧绷的HD800s,实在是太搭调了。通光通关,还是额外加持Buff那种轻松通关的样子。
还没完,我又怼了ZMF 卡德拉Caldera Closed,旗舰级封闭平板木碗耳机,这耳机个人超爱,显而易见的HiEnd级平板耳机,兼备平板的极细腻和动圈的顶班宽松气态的,声音表达方式。但怼到KA-100上,得到了尴尬的结果,听起来和KA-100自己的风格大相径庭,声音打不开,解析力细腻感也不太对,动态感、劲道啥的好像也被束缚住的感觉,甚至有些全频段的压缩感…这个我猜大概率也是搭配问题;通关失败。
想到前两天用KA-100怼HIFIMAN的Edition XV平板耳机,就有很圆满的、胆味儿的听感,平板耳机的细腻度也很能体现,平板振膜虎虎生风的。
包括前面怼动圈耳机,也非常OK,但唯独遇到ZMF卡德拉这种,同时集平板+动圈之特征的怪物,好像是把耳机和耳放不搭调的情形,放到了最大。而且ZMF长期在展会上使用顶级晶体管耳放做演示,可能品牌方也会认为,它和胆机合不来吧。
最后还测试了歌德耳机中我觉得比较寡淡的RS1X,怼上KA-100,我当时就乐了,就跟歌德老头亲自过来给我加持“歌德味儿”一样,我的RS1X终于有超级歌德味儿的体验了,这听起来太爽了,超浓郁热情的、澎湃的畅爽开怀听感,别看这小木碗腔体,就这么大点,但听着那声音的开扬度,高低频同时起飞,跟突破了小木碗的限制似的,全频升腾,要动态有动态,要味道有味道,要劲道有劲道,要素质有素质。实在没得挑,通关通关。
我忽然想起来,这也难怪,大哥确实对森海和歌德这俩牌子的耳机,是了如指掌的。
嗯,还有个特点,虽说KA-100本身的声音,是“胆气十足”,十分有自我声音气质和特色的一款,但期间我用了两款解码器输出给KA-100,一个歌诗德的R2R解码旗舰R30,另一个YBA的珍妮西斯S2数播解码,发现KA-100无论是对歌诗德R2R解码架构的,明确的扎实具象、高密度感模拟气息的,声音特色的反馈,还是对YBA S2鲜活灵动洒脱的调音特点的反馈,都是非常明确可闻的,KA-100能对前端忠实反馈,在我看来,也是作为耳放设备,非常重要的价值体现。
嗯,电子管放大器,听来确是有“香气感”的,很诱人的设备。
是会忍不住接驳更多耳机,品味万千奥妙声音世界。
4000元价位,美好的KA-100电子管耳放,是有让我想到“品冠群芳”四字。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完。)
来源:耳机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