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婉旭,女,1984年11月出生,2006年进入法院工作,一级法官。现任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人民法院筱村人民法庭庭长,并担任筱村镇第二小学法治副校长。她充分发挥司法专业优势,将法庭实践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精准普法、实践赋能、风险防控、权益守护”四大路径,积
法治副校长
梅婉旭,女,1984年11月出生,2006年进入法院工作,一级法官。现任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人民法院筱村人民法庭庭长,并担任筱村镇第二小学法治副校长。她充分发挥司法专业优势,将法庭实践与校园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精准普法、实践赋能、风险防控、权益守护”四大路径,积极推进“法治进校园”工作。因表现突出,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荣获“市十佳优秀法官”“全市法院先进个人标兵”及县委个人嘉奖等多项荣誉。
法治小记者
黄知然,女,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六(2)班学生,热爱阅读与写作。她以独特的视角关注身边的法治细节,用文字记录法治故事,传递法治声音。
梅婉旭:“法治引路人”与“法治传承者”的双向奔赴
六年前,当梅婉旭接过筱村镇第二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书的那一刻,她不禁思考:作为一名长期在审判一线的法官,自己究竟能为校园带来些什么?六年时光流转,每当她站上讲台,望向台下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她渐渐明白了答案——她带来的,是法治的种子;而她所做的,是让这些种子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
法治阳光的“播撒者”
身为法治副校长,梅婉旭深知自己不仅是法庭上定分止争的法官,更是校园中法治精神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她将司法的严谨与教育的温度相结合,把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的生活课程。每学期开学,她精心准备的“法治第一课”总能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每年的“宪法宣传周”,她都会带领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而一次次的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更是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切身感受法律的庄严与公正。从防范校园欺凌到网络安全教育,从宪法精神阐释到民法典知识普及,她总是用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她努力让“公平正义”“权利义务”这些词汇,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概念,而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辨别是非、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法治光芒——那是一种对规则的敬畏,对正义的信仰。她知道,自己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的法治种子,正在静静萌芽、茁壮生长。
心灵成长的“守护者”
六年来,无论工作多忙,梅婉旭始终将法治副校长的责任牢记心间,坚持不懈地参与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她不仅在讲台上传授法律知识,更通过“心语信箱”“结对关爱”等一系列暖心举措,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法治的阳光照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她倡议设立的“心语信箱”,成为了学生们倾诉心声的秘密花园,为他们提供了表达困惑、寻求帮助的安全渠道。无论是校园欺凌、家庭困扰,还是心理压力、法律疑问,孩子们都能通过这个绿色通道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温暖的关怀。每个月,她都会准时打开信箱,认真阅读每一封来信,用心书写回信:有时是释法说理,帮助孩子理解法律的规定;有时是暖心鼓励,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必要时还会协调家校共同介入,为孩子们构建全方位的保护网。
她还特别关注那些需要更多帮助的困境学生,主动与多名家庭困难、心理敏感或行为有偏差的孩子结成对子,开展长期帮扶。她定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在节假日送去精心准备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更难得的是,她为这些孩子量身定制“法治成长计划”,组织他们参观法庭、体验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角色,鼓励他们参与法治宣讲活动。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孩子们不仅增长了法律知识,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与温度,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
法治实践的“引路者”
令她倍感欣喜的是,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法治的主动传播者和实践者。特别是那群热情的“法治小记者”,正如初展羽翼的雏鹰,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着校园中的法治细节,用笔尖记录下身边的法治故事。梅婉旭经常与他们交流互动,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如何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如何通过采访和写作传播法治理念。看到他们自信地拿着话筒采访师生,认真地撰写校园法治报道,积极地参与模拟法庭表演,梅婉旭看到了法治精神最鲜活、最生动的传承。她由衷地感慨:“从这群小记者身上,我看到了无限的希望。他们的热情与创造力,也激励我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普法方式。我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法治道路上的同行者。”
六年时光,承载着汗水与感动,记载着成长与蜕变。对梅婉旭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常说:“我是一名法治副校长,我愿做一颗火种,点燃孩子们心中的法治之光。”在她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希望,而法治的种子一旦在心中生根发芽,必将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法治的晴空。
我眼中的“校园法治守护人”
记我的法治副校长
法治小记者 黄知然
作为一名六年级的法治小记者,每次在校园里见到梅法官,我心里都充满亲切。她不像电视里严肃的法官,反而像一位会讲故事的“安全老师”,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把“法治”这两个有点抽象的字,变成守护我们成长的“铠甲”。
我第一次对她留下深刻印象,是在去年的“法治安全周”。她为我们上了一堂“预防校园欺凌”的课。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带来了几个情景剧剧本——有同学扮演“被欺负的小宇”,有同学扮演“围观者”,梅法官在一旁引导我们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时,她微笑着说:“不欺负别人是底线,敢于站出来、告诉老师,也是‘懂法’的表现。”那节课后,我们班的小矛盾明显少了,大家都记住了她的话:“团结和勇敢,是对抗欺凌最有力的‘法宝’。”
她还特别懂我们的生活。有一次课间,我和同学问她:“网上有人说只要发地址就送玩具,能信吗?”她立刻蹲下来,用手机给我们看了几个“网络诈骗小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同龄人身上的事,并教我们“三不原则”:不随便发个人信息、不点陌生链接、遇到可疑情况立即告诉家长。原来,“保护自己”不仅是远离危险,更要学会识别危险——这也是梅法官教给我们的“法治小知识”。
最让我感动的是“心语信箱”活动。我们可以把问题写成纸条投进信箱,梅法官总会抽时间回信。我曾问她:“如果爸爸妈妈不让我上学,违法吗?”没过几天,她不仅在回信中告诉我《义务教育法》保障我们受教育的权利,还特意在班会上为大家讲解了这个知识,生怕还有同学心存疑惑。她说:“法治不是用来‘管’大家的,而是用来保护大家的——保护我们安心上学、不被欺负,保护我们的小愿望都能实现。”
如今我明白了,法治副校长不是校园里的“过客”,而是我们身边的“守护人”。她用故事讲法律,用耐心解答疑惑,让我们在小学最后一年,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知法、懂法、守法”能让成长之路走得更稳、更安全。作为法治小记者,我想告诉更多同学:有法治副校长在,校园就像有了一把“安全伞”,我们可以在伞下安心学习、快乐长大。
以法治视角 看大千世界
邮箱:fzrbzj@126.com
欢迎投稿!
来源:法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