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美以关系:特殊支持渐显裂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3:00 1

摘要:以色列在特朗普的核心圈子里拥有众多支持者,包括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中东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驻以色列大使迈克尔・赫卡比,以及不少重要的亲以色列捐助者。

在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中,以色列似乎是个例外——即便以色列的政策偏离美国利益,甚至与总统本人的个人偏好相悖,仍能获得美方支持

以色列领导人常提及两国共享的价值观,这固然是部分原因,但背后还存在其他关键因素。

以色列在特朗普的核心圈子里拥有众多支持者,包括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中东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驻以色列大使迈克尔・赫卡比,以及不少重要的亲以色列捐助者。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是深谙奉承特朗普之道:以色列以特朗普的名字命名定居点,频繁称赞其政绩,还善于利用总统的虚荣心。此外,内塔尼亚胡还得到美国国会共和党人及亲特朗普媒体的强力支持

今年6月,特朗普决定参与以色列摧毁伊朗核基础设施的行动,关键时刻,这种媒体支持、国会背书与对总统的奉承,显然为以色列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不难设想特朗普背弃以色列的场景。这位总统行事反复无常,曾多次“背叛”盟友——加拿大、丹麦、德国、英国等美国亲密盟友,都曾领教过他的“翻脸”。

多年来,特朗普一度对俄罗斯及总统普京赞不绝口,如今却转而批评俄方,嘲讽俄罗斯军事实力不足,还呼吁乌克兰收回全部领土。

美国的中东政策,也并非与以色列完全步调一致。例如,美国曾单独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和平协议,即便该组织仍持续袭击以色列;在叙利亚问题上,特朗普在美国海湾盟友的推动下,不仅称赞前武装分子出身的总统艾哈迈德・沙拉,还解除了对其制裁;而以色列却多次空袭叙利亚,支持叙利亚德鲁兹人反对沙拉政府,且占领了此前已实现非军事化的部分边境地区。

加沙问题尤其容易引发美以之间的分歧。特朗普曾指责普京无视美国调解努力,在乌克兰发动无休止且毫无成果的战争。

在加沙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也展开调解:在他的支持下,中东特使威特科夫试图推动以色列与哈马斯和谈,以哈马斯释放人质为条件结束冲突。但内塔尼亚胡坚持要“彻底摧毁哈马斯”,这一条件对哈马斯而言几乎无法接受。

当地时间周四,特朗普表态称,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也不会让美国推出包含“巴勒斯坦建国”内容的加沙计划——这一立场也表明,总统已愿意与以色列的主张背道而驰。

特朗普曾多次宣称自己应获诺贝尔和平奖,而内塔尼亚胡,似乎正成为他实现这一“目标”的阻碍。

特朗普向来“追捧胜利者”: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事中的失利,显然让他对普京渐生反感;与之相反,媒体对以色列打击伊朗的军事行动多有正面报道,这也促使特朗普决定与以色列联手。

但需注意的是,军事胜利能赢得支持,军事受挫则可能招致轻视。当前,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陷入僵局,同时还引发了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招致国际社会持续批评

此外,以色列还让美国与海湾盟友的关系变得复杂——而特朗普与这些海湾盟友的联系本就十分密切。

有报道称,以色列近期袭击卡塔尔(卡塔尔境内驻有美军,且曾赠予特朗普一架飞机),这一行为令特朗普震怒,他甚至称内塔尼亚胡“搞砸了我的事”。

内塔尼亚胡对特朗普也并非始终“绝对拥护”。2020年美国大选后,内塔尼亚胡曾祝贺乔・拜登胜选,特朗普对此勃然大怒。

2021年,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自己看重“忠诚”,而内塔尼亚胡“本可以保持沉默,他犯了个严重的错误”,甚至爆了粗口。

尽管美国共和党建制派大多坚定支持以色列,但在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中,这种支持却存在明显分歧

今年7月,“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的核心支持者玛乔丽・泰勒・格林,就将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称为“种族灭绝”;播客主持人塔克・卡尔森甚至在今年建议,美国应“放弃以色列”,让其自行应对战事。

特朗普早已多次证明,他能获得共和党阵营的全力支持——若总统决定调整对以政策,国会中亲以色列的共和党人,其对以支持力度也可能随之减弱。

除了格林、卡尔森这类影响力人物,“让美国再次伟大”运动还公开反对对外援助,而以色列正是美国对外援助的最大受益国。

此外,美国年轻人对以色列的支持度尤其低迷:34岁以下成年人中,赞同内塔尼亚胡及以色列加沙政策的比例不足10%。

不过,特朗普对以色列的“反击”,更可能以“减少支持”“抨击具体政策”的形式出现,而非全面转变对以立场

即便特朗普对内塔尼亚胡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他也不太可能切断美以之间的情报合作、武器销售及其他核心领域的关系。而内塔尼亚胡则宣称,以色列必须做好“被孤立”的准备,在安全问题上绝不妥协让步。

来源:江话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