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后的广州“长”什么样?广州多所中小学、幼儿园迎来了一堂……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3:05 1

摘要:9月,由越秀区妇女联合会联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区分局举办的“未来广州·连接3025”世界儿童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设计挑战赛公益活动在广州启动。为了让“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地,主办方选择了一条最直接的路径:让孩子成为未来的设计者。越秀区11所学校

1000年后的广州是什么样子?这一“脑洞大开”的提问,近期在广州市越秀区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激起“一池春水”。

9月,由越秀区妇女联合会联合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越秀区分局举办的“未来广州·连接3025”世界儿童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设计挑战赛公益活动在广州启动。为了让“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真正落地,主办方选择了一条最直接的路径:让孩子成为未来的设计者。越秀区11所学校和幼儿园的课堂因此迎来了一堂特别的实践课:利用废旧材料,学生动手搭建各自心中的“未来城市”蓝图,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可参与、可创造的具体行动。

1000年后的广州“长”啥样?东川路小学学生各有想法

近日,这股想象未来的热潮席卷了越秀区东川路小学。当天,来自校外的指导老师带着塑料管、纸筒、透明球等手工素材,给二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们上了一堂横跨美术和科学的公开课。在一旁指导的美术老师古青珊,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次活动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共鸣。

“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追求‘画得像’的美术课,”古青珊说,“它引导学生将美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创造,是美育从技能训练转向综合素养培养的生动实践。”她指出,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会欣赏、会表达”,这与儿童友好校园尊重个体发展、鼓励自由表达的理念高度契合。“活动赋予孩子的不仅是动手能力,更是宝贵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这种难以量化的欣赏力与表达力,如何被激发并呈现?孩子们的作品本身就是最生动的答案。东川路小学学生伍祉熹将平等与绿色的理念注入他笔下的未来广州:“广州塔是地标,一定要绿化,但普通建筑也应该允许种植物,不然不利于发展。”他设想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升级”——“先彻底清洁,再逐步加高,建造空中花园,增加绿植,总之要环保。”

学生严炬城勾勒出一幅资源自循环的未来图景:“我设计的核心是水循环系统,能收集废水和雨水进行再利用。这里是太阳能板,那边是风力发电。”他的设计中还不乏绿色出行的巧思:“游客可以骑‘人力电梯’自行车下楼,既锻炼身体又能到达目的地。累了还可以搭乘依靠惯性运行的‘过山车’。”他表示:“这样的设计能减少能耗、净化空气,缓解工业污染。”

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的团队设想则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们计划在二沙岛打造一个可以“变身”的口袋公园,满足不同时段的活动需求,体现了对公共空间人性化、动态化的思考。

据了解,“未来广州·连接3025”世界儿童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设计挑战赛以“儿童友好城市”为核心主题,参赛者以团队形式对社区或街区进行规划设计。活动面向全球4岁至15岁的儿童,不限城市与国籍,欢迎所有对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小设计师踊跃参与。

文、图|记者 崔文灿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