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破仑曾言炮兵是战争之神,炮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包括火力支援、打击重要目标、心理威慑、提供战场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而在中越 老山战役中,有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712炮战。
拿破仑曾言炮兵是战争之神,炮兵在战争中的作用包括火力支援、打击重要目标、心理威慑、提供战场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而在中越 老山战役中,有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712炮战。
1984年,越军越北二军区命令前线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夺回老山,在苏联顾问指导下集结6个团、2个炮兵旅共4万人,目标直指松毛岭阵地,计划代号北光行动。战役初期,我军通过无线电侦听及其他技术侦察手段,成功获取到越南军队在老山方向动作。
随着各种情报汇集,指挥部发出通知:各部队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固和构筑防御工事、设置各种障碍、大量存放各种弹药。短短几天之后,我军用火箭布雷车向我防御阵地前沿抛射了30多万颗大小地雷,形成了东西长7公里、纵深宽500米。
同时,我军炮兵部队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征用地方车辆近800台,大量炮弹通过各个途径运输到炮兵阵地。按照有关规定:每门炮的弹药基数一般都在0.75左右,最大量不得超过1.5个基数。经过这次的准备,我军每门炮的弹药都达到了3个基数以上。
1984年7月11日晚23时50分,在我电子侦听部队严密监听之下的越北二军区前指电台发出一个无线电信号。紧急破译发现其内容是:各部速报准备情况。军指挥机关马上召开紧急作战会议,经过研究确定,这很有可能是越南“北光行动”。随后12日凌晨零时30分,越军各部队先后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报告其上级:准备完毕。
7月12日凌晨2时30分,越军各部队以无线电条码的形式向其上级发出了“开饭完毕”的电报,这意味这越南方面已经做好了突击行动准备。既然早早就发现越南军队的动向,我们能没有准备吗?接下看看我军战前准备。
得知越南北光行动之后,昆明军区14军40师秘密集结174门85毫米以上火炮,储备30万枚地雷,还有数百门小口径迫击炮和火箭炮,并配备英国雷达监控越军动向。师长刘昌友要求每门122毫米榴弹炮发射7吨(240发)炮弹,刘昌友召开军事会议时严肃指出:“越军狂妄宣称三天内拿下老山,而我们40师必须坚守至少五天。刘昌友强调:我们要确保至少八成的敌人死于我们的炮火。
12日凌晨,解放军三轮炮击摧毁越军隐蔽集结的6个主力团,越军因纪律严明未暴露目标。第一轮:令炮兵第四师,以130加榴炮(大口径远程炮,射程30公里)向越军后方供给基地、炮兵阵地、后续部队、保障部队等可能集结进行10分钟火力急袭。
第二轮:令炮兵第320团,以122加榴炮对敌清水口附近地域进行10分钟火力急袭。
第三轮令三个小口径炮兵营,对我防御前沿三公里地段内进行10分钟火力急袭,取得战果之后换大口径火炮。
三轮炮击按预定时间区域造成了有效成果,越军在惊慌之中用电台发明语向其上级报告:“我部建制已被打乱,请给予协调。还有的越军向上级请示,我部被阻击在某某地点,请求压制敌炮兵。然而越北二军区前指以通播电报形式电令各部:迅速占领进攻出发阵地,按原定计划行动。
此时,40师配属的炮兵部队迅速展开再一次炮击,通过精准的侦察和雷达技术,对越军造成大量伤亡,敌军阵形被炮火撕裂,后续部队无法支援已经占领阵地的部队。1984年7月12日晨,老山战区中段:双方共投入47个炮兵营,用各种类型、口径的火炮对这块东西宽5公里、纵深7公里的土地实施轰击。
7月12日的这一天,40师向越军阵地投下了3400吨炮弹,我军在老山地区集中部署了700余门火炮,其中174门为85毫米以上口径身管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战场配置约30门火炮,创下当时世界最高火力密度纪录。
大型火炮中,59式130毫米加农炮射程达38公里,承担超视距打击任务、122毫米榴弹炮其中单炮备弹240发,总发射量占3400吨炮弹的60%以上。
1984年7月12日的惨烈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30分,我军共击毙越军2700余人,伤敌3000余人,击毁敌火炮150余门、坦克四辆,缴获各种枪支弹药不计其数。越军尸体密集程度被叶剑英元帅称为“淮海战役后仅见”。
越军退役军官称“中国炮火猛烈程度远超美军”,战后十年未敢再犯。712炮战后,美国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美国对越南的军事援助明显减少,转而更注重与中国的关系平衡。
美国西点军校将712炮战列为经典战例收录复盘,重点研究解放军炮兵火力密度和后勤保障体系,美军报告指出,中国单日火力投射量远超越战期间美军43天消耗的1900吨炮弹,这种超视距打击模式被纳入《现代山地作战手册》。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