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高台县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党委书记陈晓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10:53 2

摘要:她凝聚辖区统战人士、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力量开展爱心义诊、“暖侨行动”等帮扶慰问活动和侨属侨眷座谈会、“全民团结·共沐书香”读书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促进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她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在社区老年人较多的九发家园小区设置睦邻集市,并根据居民需求常态化

她凝聚辖区统战人士、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力量开展爱心义诊、“暖侨行动”等帮扶慰问活动和侨属侨眷座谈会、“全民团结·共沐书香”读书分享会等文化活动,促进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她积极协调、多方争取,在社区老年人较多的九发家园小区设置睦邻集市,并根据居民需求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磨菜刀磨剪子、理发等便民服务,既解决老年人采购不便的难题,又搭建起睦邻互助的温馨平台,让群众关系更紧密……她就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高台县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党委书记陈晓燕。

自2020年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陈晓燕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抓好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用一颗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积极推动“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辖区形成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旗帜鲜明种下民族团结之籽

陈晓燕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做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她主持开设每月一次“书记讲堂”,亲自备课授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案例,将宏大的理论转化为社区居民听得懂、记得住、能实践的“邻里家常”,构建“立体式”学习矩阵。面对社区治理中可能出现的涉及群众的矛盾纠纷,陈晓燕探索建立“1+8+X”协商议事机制。“1”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领导,“8”即联动辖区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物业代表、居民代表、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八类主体,“X”即根据需要动态邀请相关利益方或专业人士参与。依托“周五说事日”核心载体,每周五在陈晓燕主持下,大家围绕社区公共事务、矛盾纠纷、民生服务等议题,遵循“大事共议、急事共商、要事共决、实事共办、难事共解”的原则,坦诚交流、充分协商。自机制运行以来,已累计高效化解涉及物业管理、邻里纠纷、公共设施维护、困难帮扶等群众诉求100余件。不仅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更在协商过程中增进理解、消除隔阂、凝聚共识,成功构建起“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真正将社区党委锻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战斗堡垒。

挖掘特色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陈晓燕积极整合资源,多方协调争取资金360万元,高标准打造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社区“红石榴”工作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所、“和合”会客厅等19个空间于一体的“和合新邻”服务空间站。这个空间站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社区党群服务、党群活动、社会治理、文明实践的方方面面,成功构建起设施完备、服务便捷、氛围浓厚的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社区环境,成为群众乐于前往、经常相聚、共同活动的“社区会客厅”和“精神文化家园”。同时,结合辖区11户擅长手工艺的居民优势,陈晓燕积极协调、多方争取,打造建成60平方米的“匠心坊”,由社区牵头将手工艺人汇集在一起,通过合作加工制作,仅一个月的时间,制作销售手工作品500余件,帮助群众增收4万余元。社区还依托辖区九发妇女合作社,开展葫芦烙画、掐丝、麦秆画等各类特色手工技能培训27场次,实现就业395人,切实提高了群众收入。

砥砺前行结满相亲相爱之果

“这个睦邻集市办得好,以往去菜市场交通不便,得走着去,路途长、很折腾,现在楼下就能买到新鲜菜。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享受免费配送服务,真的很方便!”九发家园小区居民白凤英对社区设置的睦邻集市赞不绝口。

“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相亲相爱的风尚滋养到大家的心里……”对陈晓燕来说,这句话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她组织辖区无党派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等,对低收入家庭和“一老一少一困”等弱势群体开展帮扶慰问等活动127场次,帮助14户群众解决生活困难。组织“情暖百家宴”“同心故事汇”等各类文化活动24场次,促进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让“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建立共享奶奶、管家爷爷等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动员无党派人士中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共同开展“同心故事汇”、社区文化联谊会等96场次,组织开展睦邻互助活动72场次,形成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去年,高台县城关镇新建东村社区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全省“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之花在社区绽放。(陈海)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