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50凌晨低飞返航:一个金属片消失泄露中国六代机研发速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3:56 1

摘要:2025年9月26日,一网民低空拍到歼-50新照,发现“机头空速管消失”,这张只有三秒的视频截图,当晚被全球防务论坛转发了十二万次。航空爱好者把图片放大四百倍,确认不是修图,随后雷达卫星照片显示,同一架战机三天内完成了五次起落,最短间隔二十七分钟。没有空速管,

2025年9月26日,一网民低空拍到歼-50新照,发现“机头空速管消失”,这张只有三秒的视频截图,当晚被全球防务论坛转发了十二万次。航空爱好者把图片放大四百倍,确认不是修图,随后雷达卫星照片显示,同一架战机三天内完成了五次起落,最短间隔二十七分钟。没有空速管,意味着它改用机身分布式压力传感器,飞行数据实时解算,不再需要外露金属管。这项改动在歼-20上用了三十六个月,歼-50只用九个月,据内部人士透露,2025年6月才确定最终算法,8月就拆掉空速管继续试飞,风险极高,但一次成功。

空速管取消带来的直接好处是隐身少了一个角反射体。美国空军实验室曾测算,直径十毫米的空速管在X波段可增加零点零零一平方米雷达反射,看似微小,却能让探测距离延伸百分之七。歼-50把传感器埋进机头缝隙,表面再贴柔性导电薄膜,官方材料显示,同一部雷达对它的锁定距离缩短百分之十一,与理论值吻合。为了验证效果,试飞员在九月上旬三次飞赴渤海,与空警-500A进行对抗,每次持续四十分钟,结果雷达操作员在关闭数据链的情况下,三次丢失目标,最远一次距离仅八十五公里,低于霹雳-15E的不可逃逸区,意味着实战中对手来不及开火。

更关键的是,取消空速管需要飞控、大气、导航三套计算机实时融合,任何零点一秒的延迟都可能导致失速。沈飞把原来装在垂尾的备份系统拆成四份,分别塞进翼根、进气口、座舱后隔框,形成四余度光纤环网,单点故障后剩余节点可在三毫秒内接管。八月二十一日,试飞员故意拔掉一个节点插头,飞机在二百米高度连续滚转九十度,迎角瞬间冲到五十度,系统仍保持每秒一百次修正,飞机平稳落地,试验室回放显示,迎角误差不超过零点二度,满足舰载起降要求。

外界把空速管消失视为多原型机并行的信号。九月流出的厂区卫星图出现两架歼-50,一架带空速管,一架已拆除,垂尾编号分别是003与004。003在白天飞,任务卡片写着“高机动包线”,004在夜间飞,卡片写“传感器校准”,表明确有分工。按照中国军品定型条例,进入不同科目平行试飞,意味着基础气动冻结,可以同步制造更多机体,缩短整体周期。对比歼-20当年用五架原型机飞四年,歼-50仅用四架预计两年,节点压缩一半,直接原因是数字风洞与AI调参把试验架次减了百分之四十。

美国NGAD项目今年刚拿到预算,样机还在图纸,首飞排到2028年。中国同时推进歼-36、歼-50两个型号,2025年累计试飞已超四百架次,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在九月报告中承认,中国六代机服役时间可能领先美国三十六个月,这是冷战后第一次出现主力战机代差逆转。五角大楼应对策略是加快无人机僚机部署,但XQ-58A今年六月在加州坠毁,项目推迟,时间表继续延后。歼-50低空飞过沈阳的照片,因此被外媒称为“中国给美国防务规划者的清晨闹钟”。

对普通百姓而言,一根消失的金属管或许不起眼,它却说明中国航空已把隐身、飞控、传感做成了一整套成熟货架产品,可以随时移植到舰载、外贸、电子战任何平台。九月二十七日中午,沈飞试飞站再次打开跑道灯,004号机滑行五分钟后升空,地面人员听到发动机声音比三个月前更轻,远处测量雷达显示红外辐射下降百分之八,证明推力矢量与冷却系统也在同步优化。飞机爬升到三千米后转向渤海,航线与前一天完全相同,这种重复飞行往往预示定型在即。当夜幕降临,沈阳厂区灯依旧亮着,新一批机身骨架已运进总装厂房,编号从005开始。

来源:Rex配方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