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为何能长到30米长?巴西发现2.25亿年前化石,破解呼吸秘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0:51 1

摘要:提到恐龙,你肯定会想到那些体长30米、体重数十吨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地球史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能长这么大?难道只是因为“吃得多”?最新研究发现,关键在于它们的呼吸方式:和鸟类一样有“气囊”,能让骨头变轻还不丢强度,同时高效吸氧、散

提到恐龙,你肯定会想到那些体长30米、体重数十吨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它们是地球史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但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能长这么大?难道只是因为“吃得多”?最新研究发现,关键在于它们的呼吸方式:和鸟类一样有“气囊”,能让骨头变轻还不丢强度,同时高效吸氧、散热。而巴西发现的2.25亿年前化石,更是揭开了这种呼吸系统的进化起源。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恐龙的“超级呼吸系统”是如何让它们成为“地球巨无霸”的

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长脖子的蜥脚类恐龙统治着陆地。

这些植食性巨兽遍布各大洲,体型是其他陆地动物无法比拟的。

它们能长这么大,一个关键原因是独特的呼吸系统——依靠气囊,让骨头变轻的同时不损失强度。

气囊在现代鸟类中也存在,它能帮助蜥脚类恐龙吸入更多氧气,还能给身体降温。

这些特征对它们在恶劣环境中生存、长成巨型体型至关重要。

而蜥脚类恐龙与已灭绝和现存物种的联系,也揭示了这种适应性特征的悠久进化历史。

这一认知的改变,源于巴西坎德拉里亚层序(Candelária Sequence)的一项最新发现。

在这里,科学家发现了“麦氏巨颈龙”(Macrocollum itaquii)——一种生活在2.25亿年前的早期蜥脚类恐龙(蜥脚形类)。

它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有气囊的恐龙。

这具化石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口,让我们了解最早期长脖子恐龙呼吸系统的进化过程。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UNICAMP)的研究团队用显微CT扫描了这些骨头,发现了与“后肢骨骼气腔化”(PSP)相关的内部特征,揭示了这种呼吸系统的早期阶段。

有了这一发现,研究人员现在更清楚这种关键恐龙特征是如何随时间逐渐形成的。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蒂托·奥雷利亚诺(Tito Aureliano)强调了气囊的重要性:“这些结构让它们的骨头密度降低,使它们能长到30多米长。”

麦氏巨颈龙体长约3米,是当时最大的恐龙,比之前那些仅1米左右的恐龙大得多。

这项发表在《解剖学记录》(The Anatomical Record)杂志上的发现,凸显了气囊如何推动恐龙体型快速增大。

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弗雷西亚·里卡迪-布兰科(Fresia Ricardi-Branco)指出,这种进化创新为恐龙提供了竞争优势:“气囊让恐龙比哺乳动物等其他类群更具进化优势,使它们能更快地多样化。”

这种适应性特征,让麦氏巨颈龙等早期恐龙能在三叠纪的气候中存活下来,并在后来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繁荣发展。

早期研究表明,气囊在兽脚类恐龙、蜥脚形类恐龙和翼龙中,至少独立进化了三次。

麦氏巨颈龙是两足行走的恐龙,是那些头小脖子长的巨型四足恐龙的祖先,它填补了早期恐龙与巨型后代之间的进化空白。

在这一发现之前,气囊组织被分为两种类型:“腔状”(camerate,空心空间)和“蜂窝状”(camellate,海绵状骨头)。

但麦氏巨颈龙化石揭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组织类型——“原腔状”(protocamerate),其质地介于两者之间。

奥雷利亚诺解释道:“之前最被广泛接受的假说认为,气囊最初是腔状,后来进化成蜂窝状。但我们的发现表明,这种原腔状结构才是最早存在的。”

这项研究还挑战了关于气囊进化的普遍认知。

早期研究认为,气囊最初出现在腹部区域,到侏罗纪早期(约1.9亿年前)才扩散到颈部区域。

但麦氏巨颈龙的颈椎和背椎中存在气囊,腹部区域却没有。

奥雷利亚诺表示:“这就像进化进行了不同的‘实验’,直到形成最终的系统——气囊从颈部延伸到尾部。这并非一个线性过程。”

这些发现凸显了恐龙进化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不同适应性特征如何让这些生物在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

麦氏巨颈龙及其气囊的发现,为我们搭建了一座关键桥梁,连接了三叠纪时期的小型早期恐龙和后来的巨型恐龙。

来源:悠悠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