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输入这个标题时,转而就看到了叔本华的观点: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我输入这个标题时,转而就看到了叔本华的观点: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下雨的那几晚,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叔本华的这种自由。
一个人在出租屋里,坐在新买的、晾干了的浅绿色床单上,窗外电闪雷鸣,雨滴噼里啪啦,手机里播放着《世界赠予我的》。
雨停,虫鸣恢复。
你看,这不就是歌词里唱的: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
天空没有星星,不远处的山上有,那个被郁达夫比做“眠牛般”的临平山上,有人间的灯,五颗。也许从我这个窗口视角只能看到五颗。
那一刻的感觉,不是短暂的惬意,而是带有神性的自由。窗外就是教堂。
说到教堂,插一嘴。那是我上班路上,无意中发现的。
当时等红绿灯时,被那教堂的建筑震撼,还拍了照。
我是怎么都没想到,租的小房子窗外就可以看到那教堂,虽然不能看到正面,一角已足够。
在亲人那有房子住,但执意搬出来住,说是想静一静,更确切地说,是为了走近自己。
因为我察觉到,在亲人那住了一个月,都没有哭过。这怎么可以,越来越不像自己!
那天走进卧室,侄女拿着我手机拍了我。我拿过来一看,吓一跳,又丑又陌生,像没了灵魂的无脸男。
一个人的悲欢,有时都难以消化,却无意识吸收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加上上班的疲劳,这让我变得麻木,如同人机,没有多余的情绪,也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
我说要搬出去住。
弟弟说,你是自在惯了。听得出来,话语里带着责备语气。
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正如他选择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我选择了平静和自由。
又何错之有呢?
众人时,人们借助喧闹,来掩盖孤独。看似远离了孤独,其实也是远离了自己。远离了认识自我、与自我对谈的机会。
一个人时,就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那些欲望和情绪,不得不想着如何自处、如何和孤独相处。当你把这些捋清楚,就走近了自己,人也就平静了。
独居、读书、接触自然,让我自洽,让我觉得一个人的清欢,胜过一群人的狂欢。
当然,我也不会拒绝众人一起把酒言欢的机会,看众人表演,看人性的多样化,觉察在人群中的抽离感,同时也在看自己如何表演。
简嫃说:独处,为了重勘察距离,使自己与人情世事、锱铢生计及逝日苦多的生命悄悄地对谈。
而我独居独处,是为了走近自己,感受自己的存在。
来源:悦儿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