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人民医院急诊科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急救技能培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9:18 1

摘要:还记得上次在新闻里看到有人因为及时的心肺复苏而被救活时,那份敬佩和“如果我也会就好了”的想法吗?近日,在乌兰浩特市的廲枫酒店里,兴安盟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事们就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还记得上次在新闻里看到有人因为及时的心肺复苏而被救活时,那份敬佩和“如果我也会就好了”的想法吗?近日,在乌兰浩特市的廲枫酒店里,兴安盟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事们就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

这一天,兴安盟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白衣天使们,在护士长雷姝娟的带领下,带着专业的教具和满满的诚意“上门服务”,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又实用的急救培训课。主题就是咱们常听说,但可能从未真正上手练过的心肺复苏和海姆利克急救法。

活动一开始,雷姝娟护士长的一番话就让大家感同身受:“咱们退役军人事务局,天天服务的都是咱们最可敬的退役老兵和家属们。咱们多学一点急救知识,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心里更有底,万一身边家人、朋友遇到紧急情况,咱也能第一时间冲上去,而不是干着急。这项技能,学好了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但用上了一回,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这话实在,一下子就说到了大家心坎里。是啊,急救技能不是医生的专利,它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守护家人的必修课。

主讲的是急诊科的陈田龙医生,一位经验丰富的骨干。他没讲什么高深莫测的医学理论,而是像朋友聊天一样,给大家拆解步骤。

“大家别把心肺复苏想得太复杂,它就三步曲:一拍、二呼、三按压。”陈医生一边比划一边说,“先拍拍肩膀,在耳边喊‘师傅,师傅,您咋啦?’(现场一阵笑声),确认没反应了,立马扭头喊旁边的人‘快!帮忙打120!’紧接着,就是最重要的胸外按压了。”

他着重强调了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大脑缺氧超过4分钟,损伤就不可逆了。所以,咱们的每一分力气,都是在给患者续上生命的电量!”

讲到海姆利克急救法时,他更是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瓶番茄酱被堵住了,你从后面猛地一挤,‘嘭’一下,它就出来了。人的气道也一样,我们要用冲击的力量,把卡住的东西冲出来。”他还分别演示了怎么救大人、怎么救小孩、甚至怎么自救,讲解得清清楚楚。

光听当然不过瘾,重头戏是动手实操!医院的团队们搬来了好几个模拟人,大家分组上前,亲自体验。

这下可热闹了。“01、02、03、04……”计数声此起彼伏。有的同事按压得太温柔了,陈医生和雷护士长就在旁边鼓励:“再用力点!咱们这是在救命,得把胸骨压下去5厘米呢,模拟人很结实,不怕坏!”

有的同事手忙脚乱,忘了清理呼吸道就直接吹气,培训团队的医护人员就耐心地再次示范:“别急,步骤一步一步来,形成肌肉记忆就好了。”

最欢乐的是练习海姆利克法,两人一组,互相扮演施救者和被救者。大家在互帮互助和欢声笑语中,迅速掌握了动作要领。原来,正确的姿势发力,真的能感受到一股强劲的冲击力。

培训结束后,事务局的同事们个个都感觉解锁了新技能。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觉得特别难,今天自己上手一做,发现流程很清晰,心里有底多了!”一位年轻同事兴奋地说。

另一位老同志感慨道:“学这个太有必要了。家里有老人孩子,平时吃饭就怕噎着,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不至于傻站着光着急。”

这次活动,与其说是一次培训,不如说是一次温暖的传递。它传递的不仅是急救的技能,更是一份“敢救、会救、愿救”的勇气和责任心。兴安盟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们,用他们的专业和热情,走出医院,把守护生命的种子,播撒到了我们中间。

感谢他们的付出,也为我们自己点亮了一项新技能!希望永远用不上,但一定要准备好。因为生命,值得我们一起努力去守护。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