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选一支科技龙头做中长线,我为什么押注这3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9:00 1

摘要:最近后台总收到朋友留言,十有八九是问:“手里有笔闲钱想投科技股中长线,翻遍板块也挑不出准的,到底哪支龙头真能拿得住啊?”不光普通散户纠结,连身边做私募的朋友都跟我聊过,2024年科技赛道看着热闹,可真要找“能扛3年以上”的标的,还得往有硬实力的公司里钻,那些只

最近后台总收到朋友留言,十有八九是问:“手里有笔闲钱想投科技股中长线,翻遍板块也挑不出准的,到底哪支龙头真能拿得住啊?”不光普通散户纠结,连身边做私募的朋友都跟我聊过,2024年科技赛道看着热闹,可真要找“能扛3年以上”的标的,还得往有硬实力的公司里钻,那些只靠概念炒起来的,短期蹦得再高,长期也容易栽跟头。

先说说大背景吧,今年国家对科技的扶持力度,说实话肉眼都能看见。从年初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到年中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明确确把AI算力、半导体自主化、工业软件这三块,列为2024-2025年的重点投入方向。光上半年,相关产业基金就落地超500亿,赛道热度确实高。但很多人容易踩的坑就是“追短期热点”,比如某支AI股几天涨了十几个点就跟风买,却没细看公司到底有没有能持续盈利的核心技术,最后套在高位,悔都来不及。

我自己前阵子花了大半个月,翻了近半年的财报、行业政策,还查了机构持仓数据,最后才圈定3家公司。不是说它们短期能暴涨,而是从“中长线的安全边际+成长空间”来看,每一家都踩中政策红利,还有实打实的技术和业绩撑着。今天就把这3家的逻辑拆透,不光说“为什么押注它们”,也给大家选科技龙头提供个参考框架,省得再在几百支股票里瞎撞。

一、第一家:AI算力“隐形冠军”中科曙光(603019.SH)

可能有人会问:“选AI算力,为啥不挑那些名气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做中长线,关键得看“不可替代性”,互联网公司多是做AI应用,比如搞个聊天机器人、图像识别啥的,可中科曙光不一样,它能从芯片到算力中心全链条自主研发,这在国内真没几家能做到。

先看最新数据,公司2024年半年报8月29日刚披露,上半年营收128.6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AI服务器业务收入占比直接冲到41%,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它的“海光芯片”,自主化率已达92%,这意味着啥?今年3月美国更新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后,不少AI服务器厂商因缺芯受影响,可中科曙光靠自主芯片,上半年AI服务器出货量反而同比涨67%,稳稳跻身国内前三,这就是硬底气。

再看政策契合度,国家推进的“东数西算”工程里,中科曙光已中标8个节点的算力中心项目,光上半年就拿下超30亿元订单。中长线看,AI算力需求就是“刚需增长”,中国信通院预测,2025年国内AI算力需求将是2023年的8倍,而中科曙光作为国内少数能提供“芯片-服务器-算力中心”全链条服务的企业,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极强。

估值方面也不用太担心,目前中科曙光动态市盈率约45倍,低于行业平均的60倍,结合其自主化优势和订单增速,这个估值在科技股里算“安全垫够厚”。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不用纠结短期涨跌,重点盯两个数据就行:每季度的芯片产能和算力订单变化,只要这两项稳,就值得长期持有。

二、第二家:半导体设备“破局者”北方华创(002371.SZ)

半导体赛道里,很多人爱追芯片设计公司,觉得技术感强、涨得快。但我更倾向选设备厂商,原因很简单:“设计公司要看下游需求脸色,比如手机、汽车卖得好,芯片才好卖;可设备公司看的是国产替代进度”,现在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率还不到30%,剩下的70%都是待开拓的市场,空间大得很。

北方华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能提供“多品类半导体设备”,这在国内实属少见。看它2024年半年报(8月30日披露),上半年营收62.3亿元,同比增长48.2%,净利润18.7亿元,同比飙升61.5%,这个增速在半导体设备板块里妥妥排在前列。具体到业务上,它的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PVD/CVD)在国内晶圆厂的渗透率已达25%,比去年提升8个百分点——要知道,这两类设备以前基本被美国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垄断,国内晶圆厂想买都得看别人脸色,现在能做到25%的渗透率,已经是“打破垄断”的关键信号,太不容易了。

再看行业趋势,2024年国内新建的12英寸晶圆厂有8座,每座晶圆厂的设备投资占比超70%,这可是块实打实的大蛋糕。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测,2024-2026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年均增速约15%,中国市场增速能达到25%以上。北方华创作为国内龙头,已经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等主流晶圆厂的供应链,今年上半年新签订单超90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订单的80%,这意味着未来2-3年的业绩都有“保底”,不用怕突然没业务支撑。

估值上,北方华创动态市盈率约85倍,看着不算低,但结合它的技术壁垒和订单增速,这个估值反映的是市场对其“长期成长”的预期。拿这支票要注意两个点:一是每季度的新签订单金额,订单多就说明下游需求旺盛;二是先进制程设备的研发进度,能做出更先进的设备,才能一直保持领跑优势,不然很容易被同行追上。

三、第三家:工业软件“国产一哥”用友网络(600588.SH)

很多人觉得工业软件“不性感”,不如AI、半导体热闹,涨得也慢。但实际上,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数字化的核心”,汽车厂搞智能生产、机械厂优化生产流程、家电厂管理供应链,都离不开它。而且现在这个赛道的国产替代空间,比前两个领域还大。

用友网络的优势,在于它深耕企业服务20多年,从最早的财务软件,到后来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再到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矩阵,不是半路出家的公司能比的。看它2024年半年报(8月28日披露),上半年营收59.7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工业互联网业务收入18.2亿元,同比暴涨56.3%,这个增速着实亮眼。更重要的是,它的“用友U9 Cloud”工业软件,已经在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的500多家龙头企业落地,像比亚迪、格力、徐工机械这些大企业都在使用,市场份额连续3年稳居国内第一这可不是靠概念炒作,是真有大客户买单,实力摆在那儿。

政策层面,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年工业软件国产替代率要达到50%”,而目前这个比例还不到30%,用友作为行业龙头,肯定会优先享受政策红利。另外,今年上半年,用友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数字化转型补贴项目”落地12个,直接带动中小企业客户增长35%——要知道,中小企业是工业软件的“长尾市场”,以前很多小企业觉得进口软件贵、国产软件不好用,现在有政府补贴加持,加上用友产品越来越成熟,一旦渗透率提上来,业绩增长会特别稳健,不像有些赛道忽上忽下。

估值方面,用友网络动态市盈率约60倍,低于行业平均的75倍,结合它的市场份额和政策红利,这个估值算“合理区间”。中长线拿这支票,重点看两个数据: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增速,还有中小企业客户的新增数量,只要这两项不掉队,就说明它的国产替代进程在稳步推进,长期价值有足够支撑。

四、总结:中长线选科技龙头,关键看“三个确定性”

回到开头的问题:“只选一支科技龙头做中长线,为什么押注这3家?”其实核心不是“这3家一定涨最多”,而是它们都满足“中长线投资的三个确定性”,这才是能安心拿3年以上的关键。

第一,政策确定性:这3家分别踩中AI算力、半导体自主化、工业软件国产替代三大政策方向,这三个方向是国家未来3-5年重点扶持的领域,不会因短期市场波动改变。政策红利能给业绩托底,不用怕行业突然“降温”,这是长期持有最基本的保障。

第二,技术确定性:中科曙光的自主芯片、北方华创的半导体设备、用友网络的工业软件,都不是“炒概念”,而是有实打实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比如中科曙光的算力设备、北方华创的刻蚀机,都已经替代了部分进口产品,这种“硬实力”能抵御行业周期,就算市场短期调整,公司也能靠技术吃饭,不会一跌就起不来。

第三,业绩确定性:从2024年半年报来看,这三家的营收、净利润增速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新签订单充足,未来2-3年的业绩增长有明确预期,不会出现“业绩暴雷”的风险。持有起来更放心,不用天天盯着盘面担惊受怕。

可能有人会问:“能不能只选一支?”如果非要选,我的建议是看风险偏好:想激进点、追求高增速,就选北方华创,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大、增速快;想稳健点、求个安心,就选用友网络,工业软件需求刚性、波动小;想平衡风险和收益,就选中科曙光,AI算力和自主芯片双重优势,确定性最强。

最后得提醒一句,中长线投资不是“买了就不管”,还是要定期跟踪公司财报(比如每季度的订单量、营收增速)和行业政策变化,一旦核心逻辑变了——比如技术被超越、政策方向调整,就得及时调整持仓。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在几百支科技股里“追热点”,今天买这个明天换那个,不如聚焦这些有政策、有技术、有业绩的龙头,拿住主线,反而更容易赚到“时间的钱”。

来源:暖阳中打太极的闲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