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使心肌供血不足。
世界心脏日
2025.09.29
2025 年 9 月 29 日是第26 个世界心脏日
(World Heart Day)
心脏仅拳头大小,
却是我们身体的“引擎”,
心脏健康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呵护。
常见的心脏疾病
1.冠心病
这是最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使心肌供血不足。
常见症状:发作性胸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
2.心律失常
指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主要包括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早搏:心脏过早发出的电信号引起的“提前”心跳,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患者可能会有心悸或心跳暂停感。
心动过速:心跳速度过快(>100次/分钟),包括房颤、室颤、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类型。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心慌、胸闷等。
3.心肌病
心肌病是指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心肌,所引起的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的一组疾病的统称。根据病理学特点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常见症状:心衰、胸痛、晕厥等,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因各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心脏正常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初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逐渐加重可在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疲倦;腹部肿胀、体液积聚导致体重急速增长。
5.先天性心脏病
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常见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症状因缺损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而异,可能表现为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活动后心悸、气促等。
“求救信号”别忽视
胸痛、胸闷:
胸痛、胸闷:
最典型的信号。尤其是一种压榨性、紧缩性的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背部、下颌或手臂。
心悸、心慌:
心悸、心慌:
感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像“心里咯噔一下”。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
尤其在活动后或平躺时加重,坐起来会缓解,可能是心衰的表现。
异常疲劳乏力:
异常疲劳乏力:
轻微活动就感到极度疲惫,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
头晕、晕厥:
头晕、晕厥:
由于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
下肢水肿:
下肢水肿:
心脏泵血能力减弱,无法及时排出身体组织的废物液体,可导致身体浮肿的发生。一般心脏引起的浮肿是从脚踝、手指等肢体末端开始。
“护心”指南
1、管住嘴:
低盐低油低糖。减少油炸食品、肥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如鱼、禽、豆类)。
2、迈开腿: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预防各类心脏病。
3、控体重:
肥胖是心脏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4、定期体检: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务必遵医嘱规范治疗,将其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