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9月28日下午,在国庆与中秋双节来临之际,襄阳市旗袍文化研究会携手东方华服襄阳分会、襄阳市档案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长卷迎国庆,中秋佳节寄深情”活动,向襄阳市档案馆捐赠一幅长达35米、由300人共同创作的非遗国风画卷,把“针
全媒体记者 兵戈 通讯员 沈杰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9月28日下午,在国庆与中秋双节来临之际,襄阳市旗袍文化研究会携手东方华服襄阳分会、襄阳市档案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长卷迎国庆,中秋佳节寄深情”活动,向襄阳市档案馆捐赠一幅长达35米、由300人共同创作的非遗国风画卷,把“针尖上的非遗”做成可归档的城市记忆,为“铁打的襄阳”再添一档文化“底片。旗袍佳丽用画卷告诉世人:家国情怀可以绣出来,城市记忆也能“穿”在身上,以优雅的姿态和深情的文化内涵,共同迎接祖国的生日。
据悉,《非遗国风画卷》是以中国传统服饰之代表——旗袍为主题要素,以中华女性之卓越风采为展现载体,旨在用国粹文化串连,凝聚民族情、自信心、以极具想象力的照片艺术表现形式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共同展示旗袍所带来最独特的东方神韵,优雅之美。画卷分为主卷和分卷,组织参与人员所制作出来的以地方性特色为创作背景的旗袍画卷,主卷是由各个分卷连接组成的一幅总卷,卷的背景有襄阳城楼,千里江山图制作的蚕丝画卷,推广襄阳历史名城和地域文化,荆楚文化的发展。
襄阳市旗袍文化研究会将长卷赠予档案馆收藏。陈湘虹接收收藏证,此幅巨卷不仅展现了众人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热忱,更体现了襄阳儿女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为档案馆的文化收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同襄阳市档案馆此前拍摄档案专题片《永远的引丹渠》一样,发挥着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独特价值 。
市档案馆馆四级调研员程宏伟在致辞中表示,襄阳已启动“城市记忆三年计划”,传统服饰是首批纳入范围的生活类档案,旗袍长卷把女性视角、非遗技艺、家国情怀整合成可视化档案,填补了襄阳服饰档案的空白。
“两岸四地”百名优秀女企业家、襄阳市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十四届政协委员,十三届党代表,襄阳市首届“道德模范”、襄阳旗袍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湘虹在讲话中说,作为社会公益组织,旗袍文化研究会通过大量社会活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此次活动更是融入了更多襄阳文化元素 ,让一针一线变成可归档、可研究、可展示的城市记忆,是旗袍爱好者对祖国最柔软的致敬。
襄阳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铁路社区国企退休职工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铁路老年大学党委书记张艳秋进行了学习交流分享,她以自身的经历为例,讲述了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在场众人深受启发。
在非遗长卷展示环节,襄韵旗袍总会;襄韵旗袍东津分会;襄韵旗袍襄音襄情艺术团;襄韵旗袍襄州分会;襄韵旗袍黑挑鼓队五个分会共五卷长卷,旗袍佳丽们款款上台,优雅的身姿与承载着文化底蕴的长卷交相辉映,尽展长卷魅力。据悉,展示后,长卷由各自分会自行保管。
活动最后,精彩的文艺节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视听盛宴,襄韵旗袍襄州分会表演《冰菊物语》,舞姿曼妙动人;襄阳市旗袍文化研究会形体老师车宁团队表演《映三红》,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别样风采;原中小企服务中心主任,旗袍会顾问,艺术团团长江宁独唱《卓玛》,歌声悠扬婉转;襄韵旗袍东津分会表演《亲吻祖国》,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与祝福。
襄阳市档案馆相关领导;襄阳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原档案局副局长姚景灿;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襄阳市第十四、十五届政协委员,原新华光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洋参加了今天的捐赠仪式。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旗袍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将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完美融合,如同襄阳依托“三江五岸”“一心四城”独特形态推进文化保护传承一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活动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祝福,为即将到来的国庆和中秋佳节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也让这座“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的古城在双节之际更显文化底蕴与活力 。
来源:视觉襄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