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重磅!存储芯片短缺持续升级,行情要来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6:09 1

摘要:刚过去的周末,后台全被存储芯片的消息刷爆了:“短缺是真的吗?能跟着赚点吗?”确实,这周末行业圈最炸的消息就是存储芯片短缺还在升级,从大厂财报到渠道价格,全是实锤信号。今天用9月最新数据,把短缺原因、影响范围、普通人能抓的机会讲透,全是能落地的实在内容,想踩准节

刚过去的周末,后台全被存储芯片的消息刷爆了:“短缺是真的吗?能跟着赚点吗?”确实,这周末行业圈最炸的消息就是存储芯片短缺还在升级,从大厂财报到渠道价格,全是实锤信号。今天用9月最新数据,把短缺原因、影响范围、普通人能抓的机会讲透,全是能落地的实在内容,想踩准节奏的别错过。

先上实锤:短缺不是谣言,这3组数据骗不了人

很多人问“是不是炒作”,咱直接看数据,行业冷暖数据最诚实,这3组最新数据全指向“真短缺”。

1. 价格已连涨3个月,部分型号涨超50%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9月27日最新报告,全球存储芯片核心品类——DDR5内存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9月单月涨幅达8%,较6月低点累计涨了32%;更关键的NAND闪存(手机、电脑硬盘用)涨幅更猛,1TB容量的PCIe 4.0固态硬盘,渠道批发价从6月的380元涨到现在的580元,3个月涨了52.6%。

价格涨得快,是因为货不够。渠道商库存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存储芯片渠道库存周转天数从年初的65天降到32天,低于45天的“安全线”,不少经销商已经开始囤货,生怕后续拿不到货。

2. 大厂集体减产,供给端“卡脖子”

短缺的核心原因是供给少了。2024年下半年开始,三星、SK海力士、美光这三大全球存储巨头就集体减产,截至2025年9月,三大厂的晶圆产能合计缩减了22%,其中NAND闪存产能缩减幅度达28%。

国内厂商这边,长江存储的3D NAND产能利用率虽维持在90%以上,但受限于技术迭代,高端型号占比不足30%,没法完全填补国际大厂减产的缺口。集邦咨询预测,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总供给量将同比下降15%,这是近5年来最大降幅。

3. 需求突然爆发,供需缺口扩大

供给少了,需求却在猛增。主要是两大需求端在发力:一是AI服务器,一台高端AI服务器需要的内存容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增长70%,直接拉高了DDR5内存需求;二是消费电子回暖,9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8%,PC出货量增长12%,这些设备都得用存储芯片。

供需一剪刀差,缺口就出来了。据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测算,2025年全球存储芯片供需缺口将达18%,尤其是高端DDR5内存和大容量NAND闪存,缺口可能超过25%。

核心拆解:为啥突然短缺?3个关键原因讲透

不是说存储芯片前两年还在“价格战”吗?怎么突然就不够用了?根本原因是“供给收缩+需求爆发+库存见底”三重因素撞在了一起。

1. 前两年“价格战”后遗症:大厂亏怕了,主动减产

2023年全球存储芯片行业陷入价格战,三大巨头全年合计亏损超200亿美元,三星半导体部门单季度就亏了35亿美元。亏怕了的大厂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主动缩减产能,想通过“减产保价”稳住市场。

这种减产不是临时的,而是长期策略。三星明确表示,2025-2026年存储芯片产能不会扩张,反而会把资金转向3nm芯片制造;SK海力士更是直接关停了两条老旧的DRAM生产线,这直接导致供给端的“硬缺口”。

2. AI+消费电子“双轮驱动”,需求超预期

需求端的爆发很突然,超出了行业预判。先说AI,OpenAI、阿里云这些巨头都在扩建数据中心,一台AI训练服务器需要32-64条DDR5内存,是普通服务器的8-16倍,2025年AI服务器对内存的需求占比已从去年的10%提升到25%。

再说消费电子,经历两年低迷后,2025年迎来换机潮。9月苹果iPhone 16首发销量同比增长22%,华为Mate 70系列出货量突破2000万台,这些新机都搭载了更大容量的存储芯片(比如512GB成主流),直接拉高了NAND闪存需求。

3. 库存消化完毕,渠道“补库存”雪上加霜

前两年价格战期间,从厂商到渠道商手里都堆了大量库存,2024年全年行业都在去库存,到2025年二季度,全球存储芯片库存终于降到了“健康线”以下。

库存一空,渠道商就得“补库存”。9月国内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深圳华强北的存储芯片补货量同比增长40%,很多经销商担心后续涨价,甚至一次性订了未来3个月的货,这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给紧张。

影响多大?从科技公司到普通人,这些变化已显现

存储芯片是“科技粮食”,短缺可不是只影响厂商,从手机电脑价格到相关企业业绩,再到投资市场,连锁反应已经开始了。

1. 消费电子:手机、电脑涨价或“减配”

最直接的影响是终端产品价格。9月已有多家PC厂商宣布涨价,联想某款搭载16GB DDR5内存的笔记本电脑,价格较8月涨了300元;手机方面,荣耀、小米的部分机型已取消“存储扩容优惠”,之前加200元能从256GB升到512GB,现在得加350元。

更隐蔽的是“隐性减配”,有供应链消息称,部分中低端机型可能会暂时用DDR4内存替代DDR5,虽然普通用户感知不明显,但性能确实打了折扣。SEMI预测,2025年四季度消费电子存储成本将同比上涨12%,明年上半年可能还要涨8%。

2. 产业链:龙头企业业绩已开始“爆雷”与“爆赚”

产业链上的公司冰火两重天。上游芯片设计公司先受益,兆易创新9月预告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0%-80%,核心原因就是存储芯片涨价;长江存储的3D NAND出货价3个月涨了45%,带动母公司武汉新芯营收增长50%。

但下游模组厂商压力大,深科技作为国内最大的存储模组厂商,9月公告称“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这种分化还会持续,谁掌握核心产能,谁就有话语权。

3. 投资市场:板块已提前反应,资金在悄悄布局

A股市场上,存储芯片板块已有所表现。截至9月27日,申万存储芯片指数近1个月涨了23%,远超大盘的4.5%涨幅;资金动向更明显,9月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存储芯片龙头股超50亿元,其中长江存储概念股东方材料单月获净买入8亿元。

从机构预测看,这种行情可能不是短期炒作。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存储芯片行业将进入“至少2年的上行周期”,核心公司的盈利弹性会逐步释放,这也是资金提前布局的核心原因。

避坑提醒:这3个“伪机会”千万别踩,很多人已上当

看到板块涨了就想冲?别着急,不是所有沾边“存储芯片”的都能赚,这3个坑必须避开,9月已有不少散户踩雷。

1. 只沾边不赚钱的“伪概念股”

有些公司只是“蹭热点”,比如某上市公司公告称“与存储芯片厂商有合作”,但实际上只是做包装盒的,存储芯片涨价跟它没半毛钱关系,股价涨了几天后就开始暴跌,套了不少追高的人。

辨别方法很简单:打开F10看“营收构成”,存储芯片相关业务占比低于20%的,基本都是伪概念股;再看“毛利率”,要是毛利率低于15%,说明只是赚点加工费,根本没议价权,涨价也赚不到钱。

2. 技术落后的“淘汰产能股”

存储芯片技术迭代很快,现在主流是DDR5内存和3D NAND闪存,而有些公司还在做DDR4甚至DDR3内存,这些技术落后的产能就算涨价,也赚不了长期钱,因为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比如某公司主营DDR4内存,9月股价涨了15%,但机构调研显示“其DDR5产能占比不足10%”,后续很可能跟不上行业节奏,这种股涨起来是短期炒作,跌下去比谁都快。

3. 没产能只“讲故事”的公司

有些公司天天说“布局存储芯片”,但连生产线都没有,只是签了个合作协议就敢吹“行业龙头”。2023年就有这样的公司,股价炒高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终股价跌了80%,散户血本无归。

查产能的方法很简单:看公司公告里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要是没有相关生产线的投资记录,或者在建工程进度低于30%,基本就是“讲故事”,千万别信。

普通人能抓的机会:3条路径,直接照着做

不想错过机会,但又怕踩坑?给普通人3条实实在在的路径,风险和收益匹配,不同情况的人都能参考。

1. 想直接布局个股:盯紧2类核心龙头,别乱买

第一类是“有核心产能的设计龙头”,比如兆易创新(国内NOR Flash龙头,市占率全球第三)、北京君正(存储芯片设计+车规级应用,受益于汽车存储需求增长),这两家公司的存储芯片业务占比都超50%,毛利率超30%,能直接享受涨价红利。

第二类是“设备材料配套龙头”,存储芯片产能扩张离不开设备和材料,比如北方华创(刻蚀机设备龙头,长江存储的核心供应商)、安集科技(抛光液材料龙头,市占率国内第一),这类公司不仅受益于当前涨价,还能享受后续产能扩张的红利,长期逻辑更硬。

2. 怕风险的选基金:这2类基金更稳妥

不想选股的,选基金更省心。第一类是“半导体主题基金”,比如华夏国证半导体ETF、广发国证半导体芯片ETF,这些基金重仓了存储芯片龙头股,能跟着板块一起涨,而且费率低、透明,适合新手。

第二类是“主动管理型科技基金”,比如诺安成长混合、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基金经理会精选存储芯片里的优质股,涨的时候可能比指数多涨点,但要注意看基金经理的持仓,要是存储芯片股占比低于30%,就换一只。

3. 长期布局:盯紧“国产替代”这条主线

存储芯片是“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是长期趋势,现在国内高端存储芯片自给率不足15%,未来提升空间很大。长江存储的3D NAND已突破232层技术,接近国际主流水平;长鑫存储的DDR5内存已实现量产,这些都是国产替代的关键突破。

长期来看,能在国产替代中跑出来的公司,收益会更可观。可以关注两条线:一是长江存储产业链(如精测电子、万业企业),二是长鑫存储产业链(如雅克科技、南大光电),这些公司深度绑定国内龙头,会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

最后说句实在话

存储芯片短缺不是短期炒作,而是“供给收缩+需求爆发”带来的真机会,行业上行周期可能才刚刚开始。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是随便买只概念股就能赚,得学会辨别真龙头和伪概念。

给大家最后3个建议:第一,别追高,等板块回调5%-10%再进,现在直接冲风险太高;第二,别重仓,把仓位控制在总资金的20%以内,毕竟科技股波动大,别影响正常生活;第三,长期拿,这种行业周期股,拿住1-2年的收益,大概率比短线折腾高。

科技行业的机会从来都是“早布局者赚大钱”,但前提是不踩坑、选对标的。存储芯片这条线,值得大家花5分钟好好研究下,毕竟能遇到“供需缺口超18%”的行业机会,并不多。你手里有相关的股票或基金吗?评论区聊聊,我帮你分析分析。

来源:神牛讲社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