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富被限高,王健林瘦成竹竿还在卖广场,36岁王思聪蹲机场卖牛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5:48 1

摘要:9 年前王健林说出这句话时,恐怕没人能想到,这位站在财富顶端的男人,71 岁时会因 1.86 亿债务被限高,连坐飞机头等舱都成了奢望。更没人预料到,当年手握 5 亿 “试错金” 的 “国民老公” 王思聪,如今会蹲在新加坡机场自己整理行李,靠卖 29.9 元的牛

“先定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9 年前王健林说出这句话时,恐怕没人能想到,这位站在财富顶端的男人,71 岁时会因 1.86 亿债务被限高,连坐飞机头等舱都成了奢望。更没人预料到,当年手握 5 亿 “试错金” 的 “国民老公” 王思聪,如今会蹲在新加坡机场自己整理行李,靠卖 29.9 元的牛排套餐讨生活。

这对父子的境遇反转,像一部浓缩的商业沉浮记,藏着太多让人唏嘘的细节。

从 “地产界漫威” 到卖广场求生,王健林的 9 年坠落路

2016 年的王健林,风头无两。那时的万达被称作 “地产界漫威”,一年能新开二十多个万达广场,买球队、拍电影、搞文旅,版图越扩越大。他对着镜头云淡风轻的 “小目标” 言论,成了全网追捧的 “凡尔赛范本”,银行客户经理踏破门槛要送贷款,商界大佬排队求合作。

谁能想到,转折点来得如此之快。2017 年那场震惊业界的 “世纪大甩卖”,成了万达命运的分水岭。为兑现对赌协议里的承诺,王健林把 13 个文旅项目和 77 家酒店打包,以 637.5 亿的 “骨折价” 卖给了融创和富力。签约现场传出的摔杯子声,藏着多少不甘与无奈 —— 那些曾叫板迪士尼的文旅梦,终究成了还债的筹码。

从那以后,王健林就掉进了 “卖资产填窟窿” 的循环里。2023 年卖了 30 座万达广场,2024 年抛了 26 座,到 2025 年 5 月更狠,一口气打包 48 座核心广场卖了 500 亿。三年下来,109 座广场被卖掉,曾经遍布全国的 “万达招牌”,一块块被拆下来换了现金。

可即便如此,债务窟窿还是填不满。截至 2025 年 9 月,万达累计被执行金额超 76 亿,47 条股权冻结记录像一张张催命符,光是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就有 80 亿股权被冻结三年。最扎心的是,账上现金只有 116 亿,短期债务却高达 302 亿,缺口近 200 亿,卖资产的速度远赶不上还债的速度。

如今的王健林,早已没了当年的意气风发。近期露面时,他瘦得像根竹竿,眼窝深陷,满头白发,穿的西装都显得有些皱巴巴,跟以前那个霸气首富比,像老了不止十岁。71 岁的年纪,本该含饴弄孙,他却还在新疆、云南的大山里奔波,考察文旅项目招商引资,可市场反应冷淡得很。

但比起那些欠钱跑路的老板,王健林的 “硬扛” 赢得了不少同情。他给自己定了三条铁律:2.69 万套房产不许烂尾、15 万员工工资按时发、优先兑付小额债主。疫情时还给全国 300 多个广场的商户免了 40 亿租金,哪怕自己背债也不甩锅给社会。网友说:“就算落难了,老王起码讲武德。”

从 “国民老公” 到 “牛校长”,王思聪的光环碎了

如果说王健林的困境是时代浪潮的冲击,那王思聪的境遇转变,更像一场 “富二代光环失效记”。

2016 年的王思聪,是妥妥的 “顶流富二代”。5 亿 “试错金” 在手,投资失败被网友笑称 “交学费”,点评明星时的犀利语录被赞 “人间清醒”。那时的他前呼后拥,身边从不缺网红和资本圈人士,微博随手一条动态就能引爆热搜,“国民老公” 的头衔喊得震天响。

可父亲的 “大树” 一倒,他的日子也不好过了。2025 年 9 月,有人在新加坡机场偶遇王思聪,只见他穿着宽松的黑色卫衣,一头醒目的红发没了造型感,耷拉在头上,蹲在安检口自己整理行李,身边连个助理都没有,跟以前前呼后拥的样子判若两人。

资本层面的打击更实在。他和父亲共持有的大连合兴投资,7702 万股权被冻结,曾经靠万达背景撑腰的普思资本,如今连融资都难 —— 投资方生怕沾上边,甚至要求出具 “与万达脱钩声明”。当年熊猫直播倒闭留下的 20 亿债务旧账,也被网友翻出来吐槽 “创业靠爹,亏了甩锅”。

社交平台上的变化更明显。以前的王思聪爱晒豪车名表、网红女友,如今微博更新频率低得像 “老年人手机”,再也不见炫富动态。毕竟父亲正勒紧裤腰带还债,他可不敢再因 “国外泡吧” 引火烧身。公众对他的印象,也从 “真性情” 慢慢变成了 “普却信”。

为了生计,这位 “万达太子” 也开始接地气了。北京望京商圈新开的 “牛校长” 牛排店,背后老板正是王思聪。店里主打 29.9 元的套餐,包含原切牛排、意面和蔬菜,价格直逼外卖,刚开业就排起长队。招牌上还印着他吃牛排的漫画形象,妥妥的 “贴脸” 讨好年轻人。

在此之前,他还试过卖 15.8 元的牛肉干,如今又加码快餐牛排,计划年内开 100 家店。有人说这是 “曲线救国”—— 牛排店火了能给万达商场带人气,可明眼人都知道,这点生意规模,远不够反哺家族的千亿债务。

父子反差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对比图:左边是王健林在新疆戈壁滩考察,晒得黝黑,西装沾满尘土;右边是王思聪在日本乐园搂着新女友,笑容轻松。这强烈的反差,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一个在债务泥潭里苦撑,一个在轻资产领域试探;一个守着 “不烂尾、不欠薪” 的老派底线,一个顺应 “消费降级” 的新趋势。这不仅是一对父子的选择差异,更藏着中国商业时代的更迭密码。

王健林的困境,本质上是高杠杆地产模式的缩影。那个靠 “胆子大” 就能扩张的年代早已过去,当对赌失败遇上融资收紧,曾经的商业帝国终究扛不住债务重压。但他 “拆骨还债” 的硬气,让这场坠落多了些体面。

王思聪的转型,则是 “富二代光环失效” 的信号。以前靠父亲的背景就能拿到好项目,如今没了兜底,只能自己下场拼。29.9 元的牛排套餐里,藏着的是 “靠爹不如靠自己” 的现实教训。

如今再回头看 2016 年的 “一个亿小目标”,早已没了当初的戏谑,多了些时代的注解。当年觉得触不可及的目标,对如今的王健林来说,可能是急需的偿债资金;当年被羡慕的 5 亿 “试错金”,反倒成了王思聪甩不掉的 “包袱”。

71 岁的王健林还在奔波,36 岁的王思聪刚起步。这场跨越两代人的 “渡劫”,还没到结局。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们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光环褪去后,才能看清真正的底色。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