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大概见过这样的场景:清晨六点,小区门口新开的小吃店刚支起牌子,老板还在调试油温,装修味道还没散,两个快递骑手在外卖平台上点头确定,要不要试试新店,反正补贴不少。对面早餐铺老板探头冷笑,嘴里念叨一句:又一个来交学费的。空气里除了食物的味道,还有“生意新手”的紧
你大概见过这样的场景:清晨六点,小区门口新开的小吃店刚支起牌子,老板还在调试油温,装修味道还没散,两个快递骑手在外卖平台上点头确定,要不要试试新店,反正补贴不少。对面早餐铺老板探头冷笑,嘴里念叨一句:又一个来交学费的。空气里除了食物的味道,还有“生意新手”的紧张感。
你要说,这就是做生意的日常,谁没摔过跟头?我倒不觉得这是问题的全部。大部分人是怎么步入创业和生意的泥潭的?扔进市场,跟着直觉走,被热搜案例忽悠,被各种“风口”带着跑,仿佛脑子里有个声音:别人都发财了,我为什么不能?结果,是不是发财另说,反正焦虑先附体,账户余额先骨折。看着朋友圈里晒报表的,和真实快递单数量之间的差距,泡面有时候都咽不下去。
说到底,越是赔了钱的人,越习惯用“天时地利人和”安慰自己,一句“运气不好”,省却了所有复盘的责任——他们很少承认,其实是根本没弄明白生意的基本逻辑。
今天我们聊点“老生常谈”。三句简单到近乎俗套的话,如果真能“吃透”,确实能让你少亏十年冤枉钱。别嫌简单,那些看起来玄乎的套路,大多也都逃不出这仨字经。听明白了你可能嫌鸡汤,听不明白,你就等着再交学费。
第一句:流量在哪里,钱就在哪里。
你可能以为做生意的第一步是“开店”,但只有老天和房东才真的关心你开了没。你得先搞懂,人呢?他们去哪了?
十年前,商业街是人满为患的流量池,那会租金贵得离谱,却很少有倒闭的。五年前,流量全涌进了淘宝、拼多多,你看着隔壁家投了个页面,咋就生意火爆得不讲理。现在呢?人跑去了短视频,什么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老板们慢慢发现,自己会炒菜没用,不会上直播和剪辑,等于自废武功。
我有过一个典型案例。甲老板2019年开了家“超级地道小面馆”,房租光-押一年付一年,一把心血下去,期待着人头攒动。不料几年下来,只看见隔壁快递点越来越忙,自己的店面却成了猫街。旁边乙老板在家拍短视频,一天三场直播,粉丝“懂哥们”打赏套路背得溜,月流水轻松六位数。
生意不是玩耐力赛,不是看你能蹲多久——你得去流量堆里搅和,别在荒郊野岭挖井。没人路过的黄金铺面,就是沙漠绿洲的蜃楼,看着光鲜,其实一地黄沙。在流量迁徙面前,原地不动是自绝江湖。
第二句:利润不是省出来的,是设计出来的。
这句话,每个小老板大概都听过,无一例外以为自己可以“花小钱办大事”。能用2块搞定的,决不花3块。能省则省,恨不得连自己的工资都抠出来当利润。结果呢?客户体验用脚想,员工离职率上天,服务缩水得连自己都觉得冤。
你看厉害点的公司,根本不流行这么玩。Costco不是靠杀价拼利润,会员费养活半条命;小米手机硬件几乎零毛利,却能靠智能生态链送后续服务上天入地。真格的赢家,永远在精心设计“这钱是怎么赚的”上——引流产品做便宜,利润产品藏在后面,周边授权割第三刀,渠道分成又隐秘又猛烈。
你要是“细水长流、能省则省”,最后只会省掉客户和未来。别逗了,利润不靠剥削出来,要靠“套路”出来——哪一步亏,哪一步赚,产品和客户生命周期怎么周期性收割、如何提高复购,收放之间,才是老道。
没有盈利模型的生意,和没货的二道贩子,谁都等于裸奔。
第三句:可持续的生意,才叫生意。
很多人创业,喜欢瞬间爆发,短时间搞个大新闻。开门就造势,广告砸得飞起,结果三个月后就悄无声息。有的老板美其名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实则没口碑没客户群,靠一锤子买卖凑合一阵儿。你不妨把这种模式叫“烟花型创业”。
相反,有些生意看着土、旧、慢——烧烤摊环境脏、老板脾气大,到了饭点还得排队。他自己从不吆喝,连活动都懒得做,全靠熟客捧场,撑了十来年。为什么?用料实在,口碑稳定,核心客户一代传一代。这里并没有秘密配方,用的是最笨的办法,赢的是最长久的时光。
什么叫可持续?不是某个月爆赚一笔,而是真正有“自我更新”“客户带客户”的能力。只卖一次、只靠冲动、只做骗人买卖,只能过一阵子瘾。你得让产品和服务自己生长,口碑裂变、客户复购,生意才能进入正反馈,哪怕你躺着,微信都有人自动问“还要不要排队”。
到这里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早知道”、“说起来简单”,实际一条也没实操起来。
这三句话,很多人听了还是觉得玄乎——听懂的人默默手头放下了一大半“伪风口”,转身去找下一个流量池。听不懂的呢,年年投新的项目,年年写检讨信,换一茬合作人再来一遍。
有了这点认知,你是不是就能年入百万?不好说。至少你不会还没学会游泳,就跳进直播电商、网红加盟的鲨鱼池,等着赔个底朝天。别笑,大多数“案发现场”就是这么“血本无归”的。
总结一句,生意千变万化,核心变来变去逃不过三点:跟着流量走、利润靠设计、持续才能盈利。愿意相信的,早就在试;不信的,迟早是案板上的下一块肉。
这是三句话值多少钱?有人裹挟热血被割完了才懂,有人一辈子等不来答案。你读到这里,是属于哪一种?
细节已摆上桌,话已至此。不做商业道德绑架——但你还打算怎么做生意?要不要,评论区说说你的逻辑?
来源:憨批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