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C20C&北方工大——建筑遗产·抗战丰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办,以“纪念·传承·创新”为主题,聚焦抗战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思路,探析抗战建筑遗产在高校思政教育、学术研究和社会传播中的作用。
近日,“C20C&北方工大——建筑遗产·抗战丰碑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学术沙龙在北京举办,以“纪念·传承·创新”为主题,聚焦抗战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思路,探析抗战建筑遗产在高校思政教育、学术研究和社会传播中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以“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宛平抗日纪念雕塑园设计回顾”为题,回顾了雕塑园的规划理念。据介绍,园区以东西向“文物轴”和南北向“抗战轴”为主线,纪念碑与群雕相互呼应,既具备历史纪念性,也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重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建筑师、教授陈纲介绍,目前重庆现存抗战遗址271处,其中抗战工业遗址140处。遗址类型包括各类山洞和地面生产用房,以及配套仓库、住宿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历史角度,它是工业内迁与战略决策的实物载体;技术角度,它是战时工业技术与建筑智慧的融合范本,展示了山地地形条件下的工厂的布局创新及生产防御一体化特点;文化角度,它是实业救国精神与工人阶级抗争的记忆载体,承载了社会结构变迁的集体记忆;当代角度,则是工业文脉与文旅融合的重要资源。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卢沟桥、宛平城抗战文化遗产研究”合作意向书签约仪式,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北方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办事处将围绕卢沟桥、宛平城抗战遗址的遗迹保护与建筑遗产研究开展合作,建设以宛平城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研究、交流与传播平台。
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北方工业大学与北京市丰台区宛平街道办事处和丰台区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未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专业委员会与多所学术研究机构将继续合作推动《抗战建筑遗产》著作的新编与相关研究,为和平发展与文化传承贡献学术力量。(宋雅娟)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