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是秋分节气,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此前,白云区在钟落潭镇龙岗村举办白云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乡野秋味集市,与农民庆祝丰收佳节。
9月23日是秋分节气,我国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此前,白云区在钟落潭镇龙岗村举办白云区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乡野秋味集市,与农民庆祝丰收佳节。
过去一年,白云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致力于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全区集体经济发展效益不断提升,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农”高质量发展答卷。
都市农业动能足
走进白云区的田间地头,现代化农业项目的蓬勃朝气扑面而来。上半年,白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亿元,增速5.1%,排名全市第二,白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农业农村部产业融合项目,钱大妈、爱保农等龙头企业成功摘牌地块,广东德兴食品等项目加速落地。数据可观的背后,是104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强力支撑,白云区目前有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和4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与占比稳居全市首位。
在江高镇峡石村的农业基地里,收割机往来轰鸣,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广东德越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种业之都举行开业仪式。
丰收的底色是安全与担当。今年以来,白云区完成粮食播种8650亩、蔬菜种植41万亩,生猪出栏2.66万头。在高产的同时,农技“轻骑兵”深入田头保障食品安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高达99.99%。此外,农业保险也为农户撑起“保护伞”,国寿财险广州分公司等保险公司累计为全区农企农户提供投保服务超过1200单,总保费超过2亿元。为有效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白云区还发放惠农补贴近1300万元,聚焦粮食生产、耕地地力保护、规模化种植及水产养殖等重点领域,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乡村焕新蝶变美
漫步村落,2860个精巧的蔬果花绿美生态小板块点缀房前屋后,2.9万株新绿妆点村道,人居环境实现从干净整洁到美丽宜居蜕变。
过去一年,白云区“和美乡村”遍地开花,累计建成110个“美丽宜居村”、34个“特色精品村”,88个行政村入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选树培育名单,典型村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均已实现集体经济“3050”目标。与此同时,乡村治理提质增效,5个村获评省级以上文明村,18个村获评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
典型村白山村打造为现代化都市美丽乡村示范带的先行样本。
典型村清河村面貌焕新。
在越来越美的乡村中,新乡村示范带“串珠成链”。在帽峰山新乡村示范带,三顾茅庐、卓思道悦舍等民宿集聚,还有正佳帽峰湾文化旅游度假区、白山会客厅、绿之鲜蓝莓种植基地等项目陆续落地。流溪湾示范带丰华园、人和园、乐禾数字农场等农文旅景点,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另有云溪湾示范带果度新家庭农场、“云野稻香营地”、智能化设施蔬菜种植基地融合了种植、加工、旅游等产业,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巴江河示范带的万顷洋蝴蝶兰产业园一期已建成投产,年产千万株的“兰花工厂”正书写“美丽经济”新篇章。
位于云溪湾示范带的云野稻香营地。
当前,白云区农业农村局还联动白云区妇联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组织动员全区广大家庭及妇女参与,累计建成近1400个“美丽庭院”。一个个“美丽庭院”装点一条条美丽乡村,房屋与庭院景致和谐共生,串成白云区乡村发展新面貌,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集体经济收入高
过去一年,白云区农村产权交易实现“一张图”全覆盖,4.27万宗资产数字化上图,创新“十朵云”闭环系统推动交易线上化、阳光化,审批效率提升80%以上,以产权改革与金融创新拓宽富民路径,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产”,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
白云区打造农村产权“AI大脑”。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区农村产权交易额达96.42亿元,溢价率10.75%,带动集体资产增值超9亿元。在土地流转方面,完成耕地流转1388亩,农民通过“土地租金+务工收入”的方式,实现了“双重增收”。在留用地开发方面,20宗留用地合作项目落地,撬动18.46亿元投资,让村集体的资产“活”了起来。在人才队伍方面,成功培育乡村工匠17人,开展人工智能培训150人次,助力603家企业引进农业人才超千名,600余家民企与院校共建产教联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智力活水”。
站在丰收的新起点上,白云区接下来将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两条底线”,深化“一龙头两园区三基地四示范带”建设,全方位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在深化城乡互促共进、培育强区富镇兴村产业、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打造高质量发展典型上持续发力、担当作为,奋力谱写白云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为广州市探索超大城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作出白云贡献。
文 | 肖惠津
图 | 资料图
通讯员 | 易红
编辑 | 曾晓泳 李杏婵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白云融媒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来源:广州白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