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原汀州府辖地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县)三县,属三明市管辖;其余原汀州府辖县,属龙岩市管辖。龙岩市范围,在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五县基础上,增加了历史上原属龙岩直隶州或漳州府的龙岩县(今新罗区)、漳平县(今漳平市)。
古代闽西设汀州府,辖长汀、宁化、清流、归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八县。汀州府建制,始于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延续至清末。
如今,原汀州府辖地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县)三县,属三明市管辖;其余原汀州府辖县,属龙岩市管辖。龙岩市范围,在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五县基础上,增加了历史上原属龙岩直隶州或漳州府的龙岩县(今新罗区)、漳平县(今漳平市)。
由上可见,现在的龙岩市约等于古代汀州府,但不能跟古汀州完全划等号。闽西约等于龙岩,这也是今人的普遍认知——尽管并不全然准确。时至今日,我们还常能听到新罗区和漳平市的一些原始居民“抱怨”道:他们的家乡原属闽南,不在闽西范围。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可理解的历史归属情结。
本文志不在探讨古汀州的历史源流,而是出于对历史的地理性、概念性之追溯或回眸。在此一并呈现品藏天下匾额馆所藏的,部分古汀州府及其辖县主政官遗留于世的题字匾额。今人可以看看,历史上古汀州的“县市领导”,都是一些什么人。
如上图示,这是一块清代康熙年间的【经学传家】匾,当时的福建汀州知府方伸题写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题匾人身份落款显示:“赐进士第 知山东登州府 福建汀州府事 前刑部清吏司郎中 翰林院庶吉士 方伸”。
方伸字佐平,康熙己未进士。他于康熙四十二年上任汀州知府时,有关历史记载是这么描述的:“汀境箐峒阻深,峒户率负隅自恣。伸单骑往谕,皆匍伏听命。丁亥夏,蛟发,水高十数丈,急冲城,民惶遽,哭声震远迩。伸啮指血书告城隍,水立退。”
注意了,前文中“城隍”意指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也就是说,前文历史记载了汀州知府方伸,在汀江发大水时,咬破手指写血书向守护神请求保护,然后洪水退去,百姓得救。
这段历史记述充满了迷信色彩,通过做法退洪水肯定是子虚乌有的,但在几百年前的历史认知条件下,汀州百姓或许真的相信汀州知府方伸是个能通神的人,拯救黎民于水火。因此,后来方伸离任时,“士民送者接踵”——传说当地民众相送至200多里之外。
再看上图【云谷肇瑞】匾,由清乾隆年间的汀州知府曾曰英,联名汀州府武平知县吴士元,共同题写。这两位作为汀州府及其辖县主官,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还是很深的,他们都曾被调往台湾任职,并在台湾社会政绩颇丰。有关他们的事迹,详见往期推文:从闽西空降台湾!这个“市长”搞迷信活动,把自己害死了!他在福建武平立功,调任台湾竟干出那样的事
前图【有美在中】匾,由乾隆年间的汀州府武平知县李玉藻题写,他是湖北监利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武平知县。该匾装饰图案丰富,书桌、熏香、琴棋书剑画、熏炉等,一应俱全。由此推之,李玉藻应该是个注重情趣的文人雅士。
上图【奎壁联辉】匾额,由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时任汀州府武平知县周永保题写。这一年,周永保被调往台湾府彰化县任职,他是继曾曰英、吴士元之后,第三位从汀州府辖地被调往台湾府属地任职的主政官员。可见,在历史上,汀州府和台湾府颇有渊源,两地官员交流任用是家常便饭。有关周永保在汀州任职详情,见往期推文:台海往事 || 福建武平"县长"为何空降台湾任职?
再看上图【矍铄扬廷】匾,则是清嘉庆元年(1796)时任汀州府武平知县蒋翰文的题留匾,赠予武平县登仕郎蒋玉德。题词中,“矍铄”用于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扬廷”,指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在朝廷中当众对答。武平知县蒋翰文褒奖受匾人精力旺盛,在朝廷上殿试时对答如流。可见,匾中落款的“登仕郎蒋玉德”,应该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秀才。
上面这块【宜其遐福】匾,亦为汀州府武平知县蒋翰文作品,题写于清嘉庆二年(1797),赠予恩赐冠带寿官王雍兴。寿官是明清两代养老制度中赐予老人冠带的一种头衔。由此匾可见,知县蒋翰文应该是一个比较敬老的主政官员。
前匾【兰馨深院】,题匾人陈应奎身份亦为汀州府武平知县,任职于清咸丰年间,题匾时间为咸丰八年(1858),该匾赠予一位武平籍的国学生名谢书勋。题词以兰花为媒介,比喻受匾人的品德,题词意在褒扬该国学生的科举声誉声名远播。
值得注意的是,题匾人陈应奎在太平军攻打武平城时,殉难于知县任上,他被攻入武平城区的太平军所杀。详见可参阅往期推文:武平往事:两位县长战死,一位连长因战功突出升调台湾!
在古汀州府辖区,上杭县是个比较重要的县份,且距离我的家乡武平县最近。品藏天下匾额馆现藏清代上杭知县题词匾四方。下面逐一展示之。
上图【翰苑仙才】匾,是清康熙八年(1669)时任上杭知县吴起鹏题写的,赠予上杭籍庚子科举人罗铨。题词“翰苑仙才”,意指受匾人在文苑是非同一般的有才华之人。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全省乡试是一道分水岭,退则为秀才,终其一生,大概率偏安一隅于本地乡间;进则为举人,可进一步迈向京城,角逐全国性的科举荣誉,仕途高远任君大展宏图。
作为一个闽西山区县来说,上杭县在康熙庚子年出了这么个举人,实属难能可贵,难怪知县吴起鹏亲笔题匾祝贺举人罗铨。
如前图示,这是一块【盛朝耆硕】匾,清嘉庆三年(1798)由汀州府上杭知县吴羽仁题写,赠予八十寿老人胡朝远。匾文的意思是赞颂受匾人是太平盛世时期道德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尊老爱幼是古汀州客家地区的传统美德,上杭知县为八十老人祝寿,想必在当时也是美谈之事。
上图【寿逾百龄】匾更是令人吃惊:清嘉庆十八年(1813),汀州府上杭县诞生了一个年龄过百岁的寿星,于是上杭知县沈士煋欣然提笔,写下了这方祝寿匾额。
前匾题词人沈士煋,嘉庆己未(1799) 年进士,做过山东昌邑、福建上杭两任知县,著有《闽海诗存》。这首《过七里滩》即为其诗作:“上有高山下深谷,中起一滩浪如屋。欲问此滩是何名,舟人摇手颜觳觫。举头仰视天无光,舟底石声如转毂。一线长绳天外牵,榜人力尽巉岩麓。腾空作势似飞猱,走阴狂奔俨惊鹿。岩上舟中两叫号,半似人声半鬼哭。力争骇浪过滩来,共尘重生免鱼腹。吁嗟我生命在天,胡为日与忧患逐。一棹莼鲈未必非,老守乡园那知福。”该诗描写了沈士煋赴任上杭知县途中,途经汀州府清流县七里滩的情景。
前图【克施有驱】匾,清道光十五年(1835)由汀州府连城知县凌某题写,赠予一对兄弟监生周运洪、周运汉,匾文勉励受匾人在国子监努力深造。题匾的连城知县未在落款留全名,但身份显示“特授知连城县正堂事”。
见上图,这块【辟雍拔俊】匾,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由时任汀州府永定知县吴永潮,和福建布政使钱琦联名题写,赠予永定籍太学生陈桂飘。清代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永定知县吴永潮与福建布政使钱琦联名题匾,足见二人关系密切。
最后要展示的匾额【圣世醇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福建直隶龙岩州知州包承祚题写,赠予一位冠带寿官,题词意谓赞誉受匾人是处在极其美好时代的醇厚朴实善良的人。
清代龙岩直隶州,属汀漳龙道管辖,在行政级别上与汀州府齐平。现在的龙岩市是闽西的代名词,因此本文将清代龙岩知州题词匾一并展示。
前二图,系清代汀州府宁化县(今属三明市)同治年间魏姓知县的题词匾【清誉袭人】,以及康熙年间汀州府归化县(今三明市明溪县)知县刘之杰联名时任福建布政使姚啟圣共同题词匾【运起人龙】。
在地理位置上,宁化县和归化县地处闽西,且为古汀州府的两个重要县份,因此本文一并将相关匾额呈现如上。
来源:品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