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建言汇| 云南:一场山水与人文的盛大交响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4:30 1

摘要:文旅融合,非简单相加,而是深层次的价值再造与产业升华。它要求我们打破资源观与业态的边界,以文化之“魂”赋能旅游之“体”,以旅游之“径”弘扬文化之“神”。如何绘就一幅“诗”与“远方”共生共荣的蓝图,让文旅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创造美

编者按:

文旅融合,非简单相加,而是深层次的价值再造与产业升华。它要求我们打破资源观与业态的边界,以文化之“魂”赋能旅游之“体”,以旅游之“径”弘扬文化之“神”。如何绘就一幅“诗”与“远方”共生共荣的蓝图,让文旅融合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更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本期《同频建言汇》栏目聚焦“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开展建言,政协参加单位、各级政协和广大委员将从多个维度提出意见建议,敬请关注。

延长游客在昆明停留时间

打造适合旅居的酒店、精品民宿等产品,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等,大力发展乡村酒店、客栈民宿等旅居行业。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围绕滇池和阳宗海建设环形生态步道、跑道、自行车道,沿盘龙江两岸建设步道、跑道,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围绕滇池、阳宗海、盘龙江定期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吸引更多海内外游客、运动爱好者旅居昆明。规划建设高端的医疗康养中心,尽快实现省内外医保数据互通,解决长期旅居的后顾之忧。针对退休老人建设康养酒店,促进银发旅游经济发展。

以文化赋能乡村旅居产业发展

近年来,昆明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依托滇池周边村庄优势,全力打造“旅居”昆明。建议:加强原住居民参与乡村旅居积极性,依托滇池周边少数民族村落,打造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文娱活动,在少数民族村落设立讲解员,讲好村落故事。同时,加快滇池周边乡村旅游业发展,依托滇池绿道,打造环线经济,在绿道周边建设休息补给站,投放自动贩卖机,让游客游玩更加便捷。发展文创产业,依托滇池周边46个重点村打造文创打卡地和传统文化体验项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

加快丽江入境游

应持续打造“舍不得的丽江”魅力旅游城市形象,借助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峰会增强与国外旅行商、文旅企业的沟通合作,坚定其对丽江入境游前景的信心,加强对丽江入境游的投资布局,从行业供给端与消费需求端加大对入境游的宣传推介力度;结合国际游客旅行需求,提升外国游客出游的便利性,参考国内外成熟旅游目的模式,成立入境旅游示范区,增强丽江市的吸引力,支持丽江市的文博、艺术馆等与重点商圈开展联动,重视沉浸式文旅、亲子研学、夜经济等高品质文旅产品研发,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拓展更加广阔、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推出更具个性化、多样化的线路产品,通过修炼“内功”,丰富多元文旅体验场景;持续建设友好型入境游环境,在电信网络、消费支付、酒店选择、公共标识等方面创造更友好和更便捷的服务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开辟具有丽江特色的入境游线路,让更多国际游客来到丽江、认识丽江、爱上丽江。

以“风花雪月”实现富民强州

当前,大理州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缺乏大文旅发展格局观,规划缺乏统一性、前瞻性,资源配置不合理,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导致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限,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宣传推介方式散乱,品牌形象塑造不够鲜明等问题。建议要强化大文旅产业的市场化思维,深入研究挖掘地方文化,不断更新旅游思维、旅游观念、旅游意识,及时更新发展观念,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创新发展文旅新产品新业态,以新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能级;支持文旅企业集团化、全产业链运营,打造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吸引数字文旅、创意经济等新业态落户;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与线上旅行社(OTA)平台合作,推动跨界融合,激发提质增效新动能。

民族村寨要坚持旅游差异化发展

应制定景洪市民族村寨整体品牌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和形象,设计统一标识和口号,提升民族村寨旅游的吸引力。积极引导各村围绕“一村一品”,从饮食、服饰、建筑及民族文化等着手策划旅游产品。打造生态研学、森林康养、特色农家乐、传统村落、沿边跨境等特色精品线路。组织村内名人、老前辈、文化人挖掘本村文化故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宣传。深入研究整理,提炼代表性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文创产品。依托特色民俗文化举办节庆活动,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同时,应加强对村民的文化知识培训,增强“人人都是宣传员”意识,让游客通过交流互动感受不同的村寨文化。注重对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与维护。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举办技能比赛和培训活动。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规范服务标准,严厉打击宰客欺客行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泸水市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并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建议: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确保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良性传承;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吸引游客参与,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通往旅游景点的交通条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民宿,鼓励乡村旅游业主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开展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本地年轻人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推动他们参与乡村旅游,培养本土文化传承人和旅游专业人才。

举办节庆活动 提升游客体验感

香格里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旅游。然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建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红线,避免过度开发;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鼓励并支持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举办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来源:云南政协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