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直接放话,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加征100%关税,唯独给一类企业开了绿灯,只要在美国有实际建厂动作,哪怕只是租了地、报了备,都能豁免这笔重税。
“美国药价被欧盟坑惨了!”9月26日,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的发帖,把全球制药业拖进了风暴眼。
他直接放话,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品牌药加征100%关税,唯独给一类企业开了绿灯,只要在美国有实际建厂动作,哪怕只是租了地、报了备,都能豁免这笔重税。
这话听着像要替美国人出头,可美国老百姓早被药价坑怕了,凯撒家庭基金会(KFF)2024年的统计戳破了真相。
同样一支治疗糖尿病的司美格鲁肽(Ozempic),在美国每月要花936美元,在法国只卖83美元,差价足足11倍,更离谱的是,美国人占全球人口不到5%,却要掏全球75%的制药业利润。
现在关税直接翻倍,普通人最担心的是,药价是不是也要跟着翻番?
特朗普这波操作不是突然发难,而是他一贯的贸易保护套路,上任以来,他就靠着关税大棒四处出击,从钢铁到科技产品挨个加税,总说要解决贸易逆差,不让其他国家“占便宜”。
这次盯着药品下手,明着冲欧盟发火,暗地里藏着更算计的心思,逼全球药企把生产线搬回美国,给自己的制造业回流政策造势。
政策细则里的针对性藏都藏不住,关税只盯着品牌原研药和专利药,从印度进口的仿制药完全豁免,这一下就把矛头对准了欧洲,毕竟美国市场的品牌药大半来自欧洲。
欧盟对美药品出口占总出口的22.5%,爱尔兰更是美国高价药的“枢纽”,有分析师算过,要是真加征100%关税,爱尔兰对美药品出口可能直接腰斩。
德国2024年对美药品出口就达270亿欧元,占了本国行业出口的四分之一,瑞士、比利时的药企也都是主要供应方,这下全被架在了火上。
早在今年4月,特朗普就拿药价说事,指责布鲁塞尔逼着药企在欧洲卖低价,却把研发成本全转嫁到美国人身上。
当时只是嘴炮,现在直接甩出100%关税,等于给欧洲药企下了最后通牒:要么迁厂,要么承受成本翻倍的打击。
药企们已经开始慌着站队,默克、阿斯利康、罗氏这些行业巨头,纷纷宣布砸几十亿美元在美国建新药厂。
谁都清楚这里面的账,不建厂就意味着进口成本涨一倍,要么自己啃下利润,要么把价格转嫁给消费者,怎么选都是亏。
默克的高管私下透露,建厂也是没办法,要是失去美国市场,全球营收得掉三分之一。
欧洲那边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照这个架势,未来几年欧洲可能流失超过1000亿欧元的投资,换算成美元就是1170亿。
这些CEO们逼着布鲁塞尔改规则,要么加强专利保护,要么简化监管,不然欧洲的制药业根本留不住。
可欧盟也有难言之隐,欧洲国家都是政府直接和药企谈药价,才能把价格压下来,真要放宽定价,本国民众的药费就得暴涨,政坛肯定要掀翻天。
最关键的是,迁厂哪有嘴上说的那么容易,建一个符合美国FDA标准的制药厂,门道多到能把人绕晕。
先得给公司起三个备选名,通过州政府预审,再填报公司章程,注明注册地址和股权结构。
生产场地要过FDA的cGMP审计,空气净化、水质监测、批记录系统都是重点核查项,无菌车间还得达到ISO14644-1标准。
光硬件投入就吓死人,10万级洁净车间建设成本每平方英尺要800-1200美元,一台分析仪器就超过20万美元,从审批到投产,最少要5到10年,还得砸20亿美元打底。
这几年里,进口药的高关税早就让药价涨上去了,等美国本土产能跟上,老百姓的药费已经被收割好几轮了。
美国老百姓才是这场博弈里最冤的,批评人士早看穿了,关税从来都是消费者买单,美国药学会的负责人直接泼冷水,这种政策根本解决不了药价问题,最后只会让普通人掏更多钱。
美国的医保体系本就复杂,药价全靠药企和私营保险公司协商,现在进口药成本涨一倍,保险公司肯定会跟着涨保费。
KFF的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花在处方药上的钱已经高达1564美元,比英国人多一倍还不止,保费再涨,不少家庭真要扛不住了。
更糟的是,特朗普政府还在砍社保开支,一边是医保费用往上冲,一边是社保补贴往下减,两边一挤兑,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最先受冲击。
65岁以上的老人里,有42%要靠处方药控制慢性病,药价再涨,要么咬牙买药吃垮钱包,要么停药等着病情恶化。
仿制药豁免看似留了条活路,可作用实在有限,仿制药大多针对过了专利期的老药,只占美国处方量的30%,而且以常见病用药为主。
很多癌症、罕见病患者必须用最新的品牌专利药,这些药根本没有仿制药可选,对他们来说,关税就是直接的“生命税”,一分一毫都躲不开。
有罕见病组织统计,美国目前有7000多种罕见病,其中90%没有仿制药,这些患者的用药成本可能直接翻倍。
还有人发现,特朗普的政策本身就藏着漏洞,豁免条件里说“已采取租地、报备等实际行动”就算数,可怎么界定“实际行动”根本没标准。
有药企已经开始钻空子,在美租个小仓库报备一下,就宣称“推进生产布局”,想靠这种方式骗豁免,这种操作根本不会带来真正的产能,反而会让关税政策彻底走样,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
其实美国不是没试过合理的药价改革,2022年拜登推动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就很见效。
首次授权政府为Medicare计划下的部分药品谈判,第一轮10种药平均降价63%,覆盖医保支出超过500亿美元,阿哌沙班、速效门冬胰岛素这些常用药,降价后每月能帮患者省几百美元。
可特朗普偏偏放着成功的路子不走,非要用关税这种强硬手段,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更像是为了政治噱头,而非真的想解决民生问题。
这场关税战里,压根没有真正的赢家,欧洲药企要么赔本迁厂,要么放弃美国市场,欧盟在美欧关系和本国民生之间左右为难,最无辜的就是普通民众,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最后都得为这场政治博弈掏腰包。
距离10月1日越来越近,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得响亮,可砸下去的重量,最终都落在了每个普通人的肩膀上。
来源:科技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