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2个飞机模型,而是0个!袁岚峰打卡浦江创新论坛“黑科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4:28 1

摘要:当科技遇上创意,未来会怎样生动呈现?在浦江创新论坛现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东方卫视《锚点》节目科学对谈人袁岚峰,以“科创观察员”的视角,沉浸式探访论坛里的“黑科技”。

当科技遇上创意,未来会怎样生动呈现?在浦江创新论坛现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东方卫视《锚点》节目科学对谈人袁岚峰,以“科创观察员”的视角,沉浸式探访论坛里的“黑科技”。

从全息真三维显示的“光克隆”、到虚实融合的创新思想殿堂、再到突破空间边界的空中主会场,每一站都让人直呼“科幻照进现实”。“这里不仅是科创成果的‘秀场’,更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厅!”袁岚峰感叹。

“光克隆”:

现实与虚拟只差一层光

走近论坛今年的专题论坛海报墙,发现有一张特别的“海报”:“光克隆”(Optical Clone)全息真三维显示海报。袁岚峰的第一反应是:“你确定这不是一个真的飞机模型?”眼前,一架小飞机悬浮在空中,光影通透,仿佛随时能伸手触碰。

但实际上,这是一张薄膜。裸眼观看的真三维影像犹如真实物体的“克隆”。在所有三维显示技术中,这是唯一将物体全部波面重建的显示技术。无需佩戴任何眼镜,参观者就能裸眼看到物体的每个细节、每个维度,完全打破了传统平面显示的局限。

“在所有三维显示技术中,‘光克隆’是真正把物体的全部信息‘克隆’出来,让三维影像和实物一模一样。”高洪跃介绍,光克隆采用全息原理,通过光干涉和衍射,把物体的完整波面“复刻”到显示终端,带来堪比“实物复制”的沉浸感。目前团队已实现动态视频播放,未来还将有“光克隆”手机、电脑、电视走进大众生活。“这非常值得介绍给大众的。”袁岚峰兴奋地说,“传统的显示技术,还可能搞出新东西,这是非常有趣、真实的科技。”

创新思想殿堂:

让金句永久“漂浮”

在张江科学会堂,阳光走廊与二楼中厅变身为一座“思想的长廊”。观众只需打开专属App扫描空间,便能看到十八年来浦江创新论坛的主题和金句如艺术字般悬浮在空中,随着脚步而实时变换。

袁岚峰边走边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浮现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2008年留下的经典箴言——“科技领域以外的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刻,虚拟内容与真实空间自然融合,思想的厚度被AR技术“具象化”。

“这种把历史和科技、现实与虚拟叠加的方式,非常新奇!”袁岚峰点评道。据介绍,视+AR依托自主研发的EasyAR空间计算技术,为浦江创新论坛打造了基于空间计算的AR技术的创新思想殿堂,实现了论坛历史与线下物理空间的巧妙融合。无论是嘉宾金句、还是历年主题,都变成立体互动的内容,营造出一条沉浸式的“创新时光隧道”。

在这里,观众不再是被动浏览,而是真正“走进”论坛的思想世界,体会“创新不是独奏,而是大合唱”。对于青少年和科技爱好者来说,这种科技+文化的融合体验,也让创新的种子悄然扎根心中。

空中主会场:

打破时空围墙看直播

论坛还有一项特别“黑科技”体验:嘉宾可在主会场体验裸眼3D观看抑或是选择戴上眼镜观看现场会议。比如,戴上XREAL One Pro智能AR眼镜,眼前立刻出现一个“等效4米171英寸”的巨幕,将论坛直播画面悬浮呈现。另外,除了戴眼镜,现场还能体验实时裸眼3D会议观看。由EVIS提供的超大规模光场裸眼3D视频算法和芯片集成的裸眼3D显示设备。“这感觉就像开了‘上帝视角’!”戴上AR眼镜体验后,袁岚峰。通过空间计算芯片,眼镜不仅能让画面稳如磐石,还能把2D画面实时“变身”3D,带来仿佛置身主会场的沉浸感。

无论是在展区、咖啡厅,还是论坛以外的城市角落,观众都能“空降”主会场现场。对于不能亲临论坛的人来说,这不仅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也让“共创、共享”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普惠和延展。当AR和裸眼3D技术走进日常,未来的会场和直播体验,将会彻底颠覆我们的想象。

来源:上海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