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他说出“一人做事,一人当”时整个中国文学史都为之震动。这便是哪吒——我们民族记忆里最为不羁、豪爽的少年英雄。
夜色如墨,陈塘关外雷鸣阵阵。一个七岁的孩子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面对着滔天怒浪和父亲的斥责。
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烈火,
当他说出“一人做事,一人当”时整个中国文学史都为之震动。这便是哪吒——我们民族记忆里最为不羁、豪爽的少年英雄。
哪吒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天性顽劣,爱惹是生非,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对与错的全部重量。在那个讲求君臣父子的时代,有一个孩子敢于对权威说"不"。敢于为了正义与父亲决裂,甚至敢于削骨还父、削肉还母。
现在的年轻人大概能理解这种感受。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当个人价值与家庭期待相悖,有多少人也想过像哪吒一样决绝地说一句:"我就是我,凭什么要按你们的标准活着?"
哪吒
哪吒最早出现在唐代佛教经典之中,那时仅仅只是个较为模糊的、作为护法神的符号。而真正将其塑造得血肉丰满的,乃是明代的《封神演义》。
许仲琳笔下的哪吒有着奇异的出身:母亲怀胎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怪,一剑劈开,里面跳出个白胖男婴。太乙真人为他取名"哪吒",意为"降魔护法"。
哪吒
最精彩的故事发生在,哪吒七岁那年。酷暑实在是难耐,他前往东海去洗澡,用那混天绫在海中轻轻一搅,竟然就搅得龙宫开始震动。东海龙王派遣巡海夜叉前去查看,没想到这夜叉的态度十分恶劣,被哪吒用一枪就给戳死了。紧接着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出马,最终也命丧于枪下。
这个表面上简单的冲突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更为内在的文化密码。
在古代社会,龙王代表着天威,是不可轻易冒犯的权威象征。而哪吒这个仅七岁的孩子,竟胆敢去挑战这样的权威。这本身就对传统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魔童闹海
放到今天,这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敢于质疑公司的不合理制度,敢于为了原则跟老板拍桌子。在成年人眼里,这是"不懂事";在年轻人心中,这是"有血性"。
更令人震撼的是哪吒的选择,
当东海龙王威胁要水淹陈塘关,当父亲李靖左右为难时,这个七岁孩子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决定——自尽谢罪。
他对父亲说:"我将肉身交还于你,还你的骨血,免得你们忧愁。"说罢,便自刎而死!
这一幕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震撼的场面之一。它不但是孩子的自我奉献之举动,更是对封建伦理的强烈冲击。
想象一下哪吒当时的内心:作为孩子,他渴望父亲的理解和支持;作为英雄,他不愿连累无辜百姓。这种撕裂感,这种孤独感,每个有理想的年轻人都曾体验过。
哪吒
现在有多少年轻人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呢?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却还要保持体面;被996折磨得,身心俱疲,却不敢轻易辞职。他们也想像哪吒那般决绝,可现实的枷锁,比古代的礼教更加隐形且坚固。
哪吒最终选择"一了百了",用最极端的方式告诉世界:我不需要你们的理解,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哪吒的重生,是整个故事的关键转折。太乙真人,用莲花为哪吒塑造新身,这绝非随意地进行安排。
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象征着“从淤泥里长出却不被沾染”。用莲花作为哪吒的新身躯,寓意是他将完全摆脱血缘带来的约束,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个体。
莲花重生
更重要的是,莲花化身的哪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他不再是李靖的儿子,不再需要承受"孝顺"的道德绑架。从此他就是哪吒,独一无二的哪吒。
《封神演义》里有个细节,十分地有意思:重生之后的哪吒见到李靖,不再唤作“父亲”,而是径直地、直接地直呼其名这种看上去像是不孝的举动,实则象征着在精神层面上的完完全全的独立。
这让人想起现在那些"断亲"的年轻人。他们拒绝被原生家庭绑架,拒绝为了所谓的"孝道"牺牲自己的人生。在父母眼里,这是"忘恩负义";在他们心中,这是"重获新生"。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精神上的"重生"。都需要从家庭、社会、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找到真正的自我。
重生后的哪吒,没退缩积极地坚定地担起了更为沉重的责任。在封神大战中,他勇敢地冲在了前面,凭借着自身极为强大的神力,细心地守护着百姓。
这个转变,耐人寻味。闹海之时的哪吒,更多的是本能地进行反抗,是少年人那意气风发的行事方式。而在封神战争之中的哪吒,却体现出了成熟的责任意识以及宏大的大局观念。
他不再仅仅为了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而去战斗,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宏大的正义以及理想。这一变化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人从年少逐步走向成熟所必定要经历的道路。
哪吒
真正的英雄,不是从不犯错,而是能够从错误之中学习,能够将个人所经历的痛苦,升华为服务他人的一种力量。
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在经历类似的转变。从最初的愤世嫉俗,到逐渐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从单纯的反抗,到学会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保持理性。
这不是妥协,而是成长!
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种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态度,这种相信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现实的信念,在任何时代都是珍贵的。
在传统社会里,一个人的命运,往往由出身所决定。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都在不断地,告诉人们,要安于本分,遵守规矩。
但哪吒的故事,打破了这种宿命论。它告诉人们:即便是出身不佳,即便是遭受误解,即便是全世界都在与你作对,你仍然可以去选择自己的道路。
这种精神在今日,依然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面对房价的高涨,就业的内卷,阶层的固化,许多年轻人感到绝望,觉得个人的努力,在大环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躺平”“摆烂”,成了流行的词汇,仿佛仅仅只有这般,才能够去对抗那荒诞的现实
但哪吒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困难,而是在困难面前依然保持斗志。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每一个不愿随波逐流的灵魂,都是哪吒精神的传承者。
在互联网时代,哪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力。从表情包,到短视频,从同人创作,到cosplay,哪吒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年轻人生活中。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经典台词成为了热门的“bgm”,哪吒的这句台词被制作成了各式各样的视频这些从表面上来看似是娱乐化的传播,实则却展现出了年轻人对哪吒精神的认同。
更有趣的是,哪吒在网络文化当中,获得了新的内涵。他不再仅仅只是神话里的英雄,而成为了“反抗精神”,“不服就干”,“做自己”等等这些现代价值观的象征。
哪吒
当年轻人在网上发表不同观点时,当他们为理想奋斗时,当他们拒绝被定义、被标签化时,都会想到哪吒。
这种文化认同的形成,绝非偶然。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年轻人需要精神支撑。哪吒给了他们这样的支撑——即便全世界都不理解,也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
从唐代的护法神,到现代的青春偶像,哪吒在这千年的传承之中,不断地发生着演化。但其核心精神却始终未曾改变:有着那不屈不挠的反抗意志,有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还有着永不妥协的青春活力。
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哪吒精神。
当面对不公和偏见时,要有哪吒直面权威的勇气。当承担责任和义务时,要有哪吒"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担当。当追求理想和自我时,要有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持。
每个年轻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哪吒,都有属于自己的"东海"需要闹,都有属于自己的"重生"需要经历。
关键不在于起点多高,而在于是否有勇气改写命运。不在于是否完美无缺,而在于是否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现实或许比神话更残酷,生活或许比故事更无奈。但正如哪吒用莲花之身获得新生,每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年轻人,也都有机会在废墟上重建自己。
愿每个迷茫的年轻人都能从哪吒的故事中获得力量,愿每个面对困境的灵魂都能找到重生的勇气。
这世上最美好的青春,便是在那风雨之中,依然坚定地相信着阳光;在那重压之下,依然决然地选择去抗争。
这就是哪吒精神的永恒价值。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那团不灭之火。
来源:观史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