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预告片那一刻,直接鸡皮疙瘩。1990年东北小城的雪夜里,一台486电脑吭哧吭哧跑指纹比对,隔壁大妈正用BP机呼孩子回家吃饭——画面一秒把人踹回小时候。
“张译又穿破棉袄?
这回他追的凶手,可能就是你朋友圈点赞的那个人。
”
刷到预告片那一刻,直接鸡皮疙瘩。1990年东北小城的雪夜里,一台486电脑吭哧吭哧跑指纹比对,隔壁大妈正用BP机呼孩子回家吃饭——画面一秒把人踹回小时候。
谁想到,30年后,同样的指纹在0.3秒里弹出嫌疑人头像,而凶手就躲在直播间刷火箭。
剧里第一个案子,原样搬了“白银案”里那段最窒息的细节:凶手把受害者的发卡擦干净,重新别回头发。
公安大学课堂放完这段,全场没一个人说话,只剩空调嗡嗡响。
老教授补了一句:“技术能锁定他,可真正的缺口,是家属楼里那扇没人修的坏门。
”——这句话,剧本里原封不动塞给王志文,他叼着烟说出来,嗓子比砂纸还糙。
景甜这次不扮仙女,套一件洗到发灰的白大褂,蹲在垃圾堆里翻骨头渣。
预告里她抬头一句“死者指甲缝里有电子烟油”,弹幕瞬间刷屏:原来法医也能这么接地气。
为了练手,她跟着哈尔滨刑警队出现场,三天闻了十吨腐鱼,回家狗都不认她,却跟老法医混成闺蜜,顺手把人家三十年工作笔记借走当剧本批注,导演笑称“白捡一技术顾问”。
更野的是幕后。
剧组把崔道植老爷子去年才升级的“三维指纹远程比对系统”直接搬进组,开机第一天,真刑警现场演示:200米外拍一张车窗照片,AI把雨点、反光全剥掉,30秒比对出前科。
张译看完沉默半天,跟导演嘀咕:“这还让我们演员怎么演?
真相比演技离谱。
”导演干脆把这段剪进片尾彩蛋,字幕打:技术不是魔法,只是有人把一生熬成一夜。
最戳普通人的,是家暴案那条线。
女主被丈夫拿数据线抽,邻居全装聋。90年代派出所只能调解,女主抱着孩子哭到失声;2020年,同样场景,女警掏出手机,三分钟申请到“人身安全保护令”,镜头一扫,墙上电子屏滚动着反家暴APP二维码。
没有咆哮,没有鸡汤,就这么冷冷地对比,观众在弹幕里打:“原来我们真的一点一点把黑夜凿亮了。
”
片尾曲也疯。
每集最后两分钟,真刑警露脸,不讲大道理,只说一句今天加班吃啥。
第五集那位老大哥,端着泡面说:“案子破了,面坨了,但娃的家长会终于敢去了。
”说完吸溜一口,眼圈比眼圈还红。
网友截屏做成表情包:真正的英雄,不过是敢把泡面吃完的人。
看完预告,把旧相册翻出来。1998年家里失窃,警察叔叔用粉笔在窗台上画指纹,我妈递过去一罐可乐,他摆手说“纪律”。
现在,我手机里的支付指纹就是那台老机器的后代。
原来我们都被刑侦史悄悄保护过,只是今天才看见。
听说定档明年一季度,央视一套黄金档。
到时候别喊“更新太慢”,现实里一个积案要追三十年,剧里两集给破了,已经算是给观众的温柔外挂。
来源:活泼风筝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