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哔哩哔哩、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米哈游支持的“青春华章·共赴山海向未来”主题展演活动将于9月28日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启幕。这场活动以 “青春” 为笔、以 “山海” 为卷,既是对新时代青年奋斗姿态的生动展
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哔哩哔哩、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米哈游支持的“青春华章·共赴山海向未来”主题展演活动将于9月28日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启幕。这场活动以 “青春” 为笔、以 “山海” 为卷,既是对新时代青年奋斗姿态的生动展现,也为讲述中国科研领域的坚守与突破搭建了优质平台。
东京审判研究:十年深耕文献与传播,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研究院前身为 2011 年成立的全球首家东京审判专业研究机构,2017 年升级建制。截至 2020 年,已累计编纂出版 300 余卷核心文献,建立国内首个 “东京审判文献数据库”,为东京审判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陈亦楠带领团队历时十年创制 “审判三部曲”——《东京审判》《亚太战争审判》和《正义的审判》,期间走遍全球 13 个国家和地区的 29 所档案馆,系统梳理散落的历史证据,采访超百位亲历者、研究者等相关人士,将碎片化的历史记忆串联成完整的叙事链条。
“我们融入了大量专业学术性的思考,以及世界上不同专家发出的声音,希望能够在国际社会上发出我们的中国声音。长期以来,西方社会是不知道我们中国在东方主战场的贡献的,另外我们也希望永远把日本战犯钉在战争的耻辱柱上。” 陈亦楠的话语道出了研究的核心使命。而在研究与传播过程中,青年人的身影尤为亮眼:他们凭借人工智能技术挖掘隐性线索,以短视频等青年人熟悉的方式,结合自身理解世界的视角创作传播内容,让严肃的历史研究在网络平台广泛触达大众,为东京审判历史的传承与发声注入了鲜活的青年力量。
马里亚纳海沟探险:中国团队攻克深渊难题,“宁冒风险,不当逃兵”
在海洋探险领域,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赵维殳和团队向记者展示了马里亚纳海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他们通过高精度采样与分析,共发现 7564 种微生物,其中 89.4% 为从未被记录的未知新物种,这些成果以合辑形式登上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细胞》,填补了深渊微生物研究的多项空白。
赵维殳坦言,过去中国与国外在深海研究领域存在 40 年的差距,而如今中国已拥有世界顶尖的全海深潜水器,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得以在优越的条件下尽情探索深海奥秘。科研过程中,团队展现出坚韧的 “中国学者血性”:顶着 5 次超强台风的恶劣天气冲击,坚守海上科考阵地;通过 33 次科学例会的反复讨论与灵感碰撞,成功攻克深渊极端高压环境下的样品采集、保压传输与原位实验等技术难题,最终实现了深海微生物研究的跨越式突破。“宁冒风险,不当逃兵”,赵维殳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正是团队攻坚克难精神的生动写照。
赵维殳讲解深海不同压力下三个杯子的状态
洱海守护:三代治水人接续奋斗,铸就湖泊治理 “洱海经验”
在环境保护与洱海守护领域,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的努力成效显著。上世纪 90 年代末,洱海因周边污染排放、生态破坏陷入严重富营养化危机,水体浑浊、蓝藻频发。关键时刻,孔海南教授积极推动洱海保护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以他为代表的第一代 “治水人” 扎根洱海一线,开启了长达十八年的治理征程 —— 通过 “十年积累” 摸清洱海生态本底与污染成因,“五年实践” 探索截污治污、生态修复技术路径,“三年攻坚” 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最终让洱海重现 “水天一色、渔舟唱晚” 的风采。
2024 年,由交大牵头编制的《洱海指数评价技术指南》正式发布,将洱海治理的技术方法、管理模式提炼为可复制推广的 “洱海经验”,为全球湖泊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如今,以王欣泽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 “治水人” 持续深化技术创新,以 “洱清沐民” 实践团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水人则带着青春热情投身一线,三代人接力传承,用坚守与担当诠释了科研工作者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使命。
锦绣年华,当歌时代之志;青春作笔,共绘未来画卷。当 “青春华章・共赴山海向未来” 主题展演活动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启幕,这场盛会不仅是对青春风采的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科研人 “赴山海” 精神的致敬与传承。未来,必将有更多怀揣理想的青年,循着前辈的足迹,以专业为刃、以热爱为炬,在科研的山海间不断探索,让青春力量与家国担当同频共振,书写更多属于中国科研的崭新华章。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