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2岁的查尔斯访美,被尼克松看上,亲自安排女儿和他相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0:52 1

摘要:1970年7月的一天,华盛顿的空气因为英国王位继承人的到来而显得格外闷热。越战仍在继续,尼克松亟需国际盟友撑场面,白宫决定把这位风头正盛的“金龟婿”安排进繁忙的外交日程。外交手段千千万,联姻向来是一招老牌而实惠的棋。于是,一场看似普通、实则暗流涌动的“见面会”

1970年7月的一天,华盛顿的空气因为英国王位继承人的到来而显得格外闷热。越战仍在继续,尼克松亟需国际盟友撑场面,白宫决定把这位风头正盛的“金龟婿”安排进繁忙的外交日程。外交手段千千万,联姻向来是一招老牌而实惠的棋。于是,一场看似普通、实则暗流涌动的“见面会”,在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悄然布置。

查尔斯刚结束剑桥的期末论文答辩,走下飞机时满脸胶原,深蓝西装窄领带,标准英国绅士范儿。尼克松一眼看中他的“潜力”:未来的英国国王若成为自家女婿,将是一张无形的王牌。总统向幕僚低声交代:“座次表动一动,让帕特跟他多说几句。”

帕特丽夏·尼克松当时24岁,常在白宫晚宴主持祝酒,她的甜美笑容已被《时代周刊》用作过封面配图。见惯了政客,她对王室头衔倒没太多憧憬,却拗不过父亲的良苦用心。晚宴灯光柔和,弦乐刚奏第二段,尼克松故作随意地将女儿介绍过去——类似场景在好莱坞片子里并不陌生,只是此处发生在现实政治舞台。

“殿下,欢迎来华盛顿。”帕特伸手,语气从容。查尔斯微笑致意,两人寒暄几句便被人流冲散。旁观者以为缘分就此种下,白宫礼宾却暗暗叫苦:接下来三天,他得想尽办法让两位年轻人“偶遇”。

有意思的是,英国媒体嗅觉极敏锐。《每日邮报》特派记者当天深夜就发出电报:“白宫正在上演一场现代版的王子相亲秀。”伦敦的编辑看完差点笑出声,直接把稿子放在次日娱乐版大标题下。尼克松团队第二天收到剪报,只能苦笑。

第三日晚,白宫安排了一场小型室内音乐会,正值华盛顿连降暴雨,客人们不得不在厅内逗留更久。尼克松以主人身份频频示意礼宾员,把查尔斯和帕特安置在一张方桌相邻的座位。葡萄酒上桌后,总统借口“巡视”离席,把两位年轻人搁在那里。外人以为故事该往浪漫方向发展,但结果让策划者瞬间哑火。

查尔斯向来自负审美,他对同行友人小声嘀咕一句:“She looks too perfect to be true.”翻译传到帕特耳朵里,她微微挑眉,笑意却未减少。那句略带傲气的评价,成为两人互动的转折点——不是热度升级,而是温度骤降。帕特不喜欢被用“雕琢”二字定义;查尔斯则对这位“第一长公主”敬而远之。两人后续的对话仅剩礼貌。

尼克松不死心。访美行程尾声,他干脆邀请王子到佛罗里达的总统度假居所,想用轻松氛围再搏一回。海风的确温柔,但年轻人心思早已定型。查尔斯在返回伦敦的航班上对私人秘书说:“美国姑娘很可爱,只是世界观差得有点远。”那位秘书后来写入备忘录,今天仍保留在皇家档案馆,成为历年传记作者的珍贵素材。

英国国内反应更快。BBC深夜评论节目直言:“若唐宁街需要新的英美纽带,爱情并不可靠。”一句话点破窗户纸——政治婚姻是老套路,效果却愈发难料。事实上,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也不愿看查尔斯和华盛顿过于亲近,担心再度沦为美国外交的附庸。种种因素叠加,这场“白宫相亲”自此宣告流产。

帕特丽夏对父亲的撮合尊重却未盲从。返回校园后,她重新投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访谈节目,并与乔治敦法学院学生爱德华·考克斯重逢。两人早在大学舞会上就打过照面,彼此印象良好。1971年春,他们确定关系。尼克松这次没有强硬阻拦,但仍暗暗比较考克斯与查尔斯的“含金量”。较劲最终无果,女儿态度坚决。

1971年6月12日,白宫玫瑰园迎来171年来首场户外婚礼。帕特身着高领蕾丝长裙,考克斯身披海军制服式礼服,场面不似皇室盛典,却饱含私人温度。婚礼前一日瓢泼大雨,宾客被迫顶着潮湿空气致贺词,反倒添了些烟火气。仪式结束后,媒体忙着追问“为何不是查尔斯”。新娘一句“个人选择并不需要解释”堵住了所有话筒。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爆出民主党总部被窃听的消息,“水门”二字冲进头条。帕特婚礼的热度瞬间被盖过。尼克松自此陷入旋涡,未来三年里,女儿和女婿一次公开评价都没给,却在私下陪伴总统应对听证与诉讼。1974年8月尼克松宣布辞职时,帕特守在后花园,轻声说了句:“Dad, you did what you had to do.”这句话成为当天为数不多的温情瞬间。

查尔斯此时已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他与卡米拉的青涩恋情被王室紧急“冷处理”,随后又陷入多角关系。若说政治联姻的缺点,他本人后来用实际行动写下教材。1990年代的婚变闹剧,几乎坐实当年“白宫相亲”失败的合理性。试想一下,如果帕特丽夏真如涂改命运般嫁去伦敦,面对媒体怒潮、八卦头版,她能否保持在玫瑰园婚礼上的那抹从容笑意?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1980年代,考克斯加入里根政府法务团队,年薪突破五十万美元,夫妻俩搬去纽约郊外,生活平静。反观查尔斯,直到2005年才迎来与卡米拉的正式婚礼。那一年,帕特与丈夫在电视里看直播,身边友人记得她只是轻轻点头,没发表任何评论。

1994年4月,尼克松去世。葬礼上,帕特挽着母亲的手站在灵柩旁,神情克制。记者注意到她婚戒仍在左手无名指闪着暗光。爱人、父亲、家国的起伏,她都一并扛下。若把70年代的那场白宫“相亲”当作分岔口,她选择了另一条看似平凡的路,却成就了四十余年的安稳岁月。

如今,查尔斯已经登基,帕特丽夏依旧低调。两条轨迹渐行渐远,却在档案与回忆里偶尔交叉,提醒世人:政治舞台再大,也管不住年轻人最朴素的好恶;王冠再闪,也不必成为幸福的唯一注脚。

来源:浔阳咸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