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6日,这一天并不重要,只是一个随意的午后。在院子里散步,太阳收了光线,风在几棵大树间回旋,一阵叶子东飘西荡,撒落在狭窄的林荫道上,蓦然觉得,有点秋的感觉了。
2025年9月16日,这一天并不重要,只是一个随意的午后。在院子里散步,太阳收了光线,风在几棵大树间回旋,一阵叶子东飘西荡,撒落在狭窄的林荫道上,蓦然觉得,有点秋的感觉了。
上海这几年像赤道,四个多月的炎夏,早上6点多阳光灼人,到晚上8点,泥土被晒得发白,散发出热烘烘的味道,人行道边半边枯黄的小草在喘气。
可上海又不像热带,正午会有一场透心凉的大雨,长不出枝叶纠结的热带丛林。终于,风吹毛孔,半热半凉,凉爽拂遍全身,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感觉。这就是当下我对幸福的理解,认真感受,享受日常。
我以前从来感受不到自然界的微小变化,在日复一日的疯狂工作中,与外界隔绝。天亮了鸟叫了,只是意味着该上床睡觉了,天黑了,代表着一场直播快要开始了。
每一个时间节点,构成了似乎无穷无尽的个人宇宙,10点选题会,12点跟人吃饭,1点半复盘会议讨论最近的数据,晚上6点约了人。
我的身体在这一站,头脑里想的是下一站,把这一趟的生命旅程当作是通往下一站的中间站,是一条不必在意的长长的过道,沿途的景色不重要。
有时,深夜看着办公室窗外的一轮圆月,停留两秒钟,隔着玻璃看一眼,感慨一年快过去,中秋又要到了;有时,看到对面的办公楼前空中下些小小的雪籽,这才想起来,是冬天了,好多年没有下雪了呀。匆匆而过的脚步,就此了结季节的漫长轮转。
我得到了曾经想要得到的,也失去了自己想要得到的。
我有无数个细碎的目标,却始终没有遥远的终极目标,那个目标是什么,在哪里,我都不知道。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二十年,生活在热带还是寒带,不重要,生活在上海还是新加坡,也不重要,反正永远会在窗内舒服的空调房内,面对这个世界。
当你选择了快,生活会如你所愿越来越快,当然,也会附赠一份礼物,你会越来越焦虑。
直到有一天,我被疾病撞晕,不得不停止。终于,不必开会,不必出差,可以长时间地坐在家里,看着窗外的大树,看着太阳从东到西,树叶的光影随之流转。
疾病让我停下来,也让我不再焦虑。这场病差点夺去我的肉体,同时也洗涤了我的灵魂、去除了我的焦虑,我进入生命观、人生观、生死观的重构期,这是我开启新一段生命旅程的前提。
回想曾经的漂泊,在哪里都停不下来,哪里都不是我的家,就像一个精神孤儿,家在永远的下一站。
现在,站在树中间细细聆听小风吹过树间的窸窣声,狂风吹过晚秋干枯的梧桐叶发出的哗啦声,感受樱花在早春舒展开来,在烟雾般的淡红色中,散发出轻微的青气,夏天的雷雨让树木的气息粗粝而狂放。
原本以为人生这趟车的终点站遥遥无期,其实,沿途一处不起眼的景色,每个平常的日子,都有可能是这辈子的终点,人生的终点站藏在一棵树、一朵花的后面,藏在你工作累了抬头的时候,藏在每个不经意的日子里。
经历了一次与生命和解的过程,反而让过去有了意义。那样的忙碌,那样的为梦想奋斗,有了那样的底色,才觉得当下的景色有非同一般的美。
当然,不想再回到玻璃窗边看月亮的日子了,现在的日子可以忙碌,放下也行;有些悠闲,忙碌也可——与万事万物全面和解,所见皆美景、所遇皆良人,遇事皆快乐。
因为,我不忙着赶下一站了。
栏目编辑:郭影 文字编辑:郭影 史佳林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