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巍巍太行山脚下的邢台,藏着开国中将秦基伟的一段热血往事。1939年初,时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的他,第一次踏上邢台土地,把司令部安在信都区西黄村镇西牛田村的一座农家院里。从领着战士们打鬼子,到1945年亲手解放邢台城,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让人难忘的故事
巍巍太行山脚下的邢台,藏着开国中将秦基伟的一段热血往事。1939年初,时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的他,第一次踏上邢台土地,把司令部安在信都区西黄村镇西牛田村的一座农家院里。从领着战士们打鬼子,到1945年亲手解放邢台城,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让人难忘的故事。
一、太行山里的“抗日指挥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秦基伟跟着129师来到太行山。1941年,他当上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西牛田村的农家院就成了他指挥抗日的“根据地”。
那时候,他既要带着部队打“百团大战”,还要跟鬼子的“封锁”“扫荡”死磕。仗打得再紧,他也没忘了老百姓——战斗间隙,总领着战士帮老乡担水、扫地、种庄稼,老乡们提起他,都竖大拇指:“秦司令跟咱心贴心!”
二、树林里练声的“好学将军”
谁能想到,这位能打仗的将军,13岁当“红小鬼”时没读过多少书。到了邢台,他总说“没文化不行”,硬是挤出时间补功课。
每天再累,他都坚持写日记,哪怕枪林弹雨,晚上也得在老乡家的炕桌上,就着油灯把当天的事记下来。字典翻烂了两三本,遇到不懂的就追着部队里的“学生兵”问。为了练会讲话,他还常一个人钻进树林,对着花草树木练语气、练姿势——后来能在战场上从容指挥,这“树林练声”的功夫可没白下。
三、护着百姓的“暖心司令”
秦基伟护着老百姓的事,在邢台传了好多年。有一回,看到伤病员缺营养,他发现水沟里有鱼,本想捉来给伤员补身体,可转念一想:“放水捉鱼,老乡的地咋浇?”后来跟群众闹了点误会,他立马诚恳道歉,还专门找党小组长做自我批评——这点小事,却让大伙看清了八路军的纪律多严明。
还有次行军,驮文件的毛驴受惊狂奔。有人说“开枪打死算了”,秦基伟急了:“那是老乡的财产!”赶紧派人去追,最后把毛驴好好送回了老乡家。
四、炸城门解放邢台的“铁血时刻”
1945年8月,鬼子投降了,可邢台却没太平——国民党的任晓敏收编了3000多伪军,占着城不撒手。秦基伟拍板:“打!解放邢台!”
9月23号夜里11点,总攻开始了。秦基伟守在北门,指挥十团主攻。战士们扛着100公斤梯恩梯炸药,摸到北城门下。“轰隆”一声巨响,城楼炸飞了,城墙炸出个大口子。
好在战士们趁着缺口冲进城,到24号凌晨4点,战斗结束了!邢台成了日本投降后,河北第一座解放的城市,老百姓敲锣打鼓上街游行,比过年还热闹。
在邢台的日子,让秦基伟养成了敢打硬仗、爱兵爱民的性子,也为他后来的军旅生涯打下了底子。1951年,他领着志愿军15军在邢台誓师,雄赳赳地去了朝鲜,上甘岭一战打出国威。
后来不管走多远,他总惦记着邢台。如今邢台街头早没了战火,可秦基伟将军和战士们的故事,还在太行山下流传——就像山里的清风,把这份热血与深情,一代代传了下去。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