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春秋345:吊兰 | 非洲来的空气卫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7:01 1

摘要:1988年9月,我从保定市报政教部调到总编室,担任副主任。当时保定市报编辑部已从青少年宫搬到保定市报印刷厂的小楼。办公条件有了改善,就有地方放花花草草了,我一到总编室就养了一盆吊兰,是谁送给我的已忘了。

1988年9月,我从保定市报政教部调到总编室,担任副主任。当时保定市报编辑部已从青少年宫搬到保定市报印刷厂的小楼。办公条件有了改善,就有地方放花花草草了,我一到总编室就养了一盆吊兰,是谁送给我的已忘了。

1990年10月底,编辑部又从印刷厂小楼搬到新竣工的办公楼,我把那盆吊兰也搬了过去。它刚到办公室就开了花,好像在为了庆祝乔迁。

吊兰开6瓣的小白花,花药黄色。它的叶子剑形,很长,有的能长到30厘米。它的花葶比叶子还长,能长到50厘米。花葶往往会变为匍枝,在近顶部长出叶簇或幼小植株。那幼小植株带着小根,剪下来就可以栽种,一般都能活。我的吊兰也因此越养越多,办公室和家里都有了好几盆。

到北京生活后,我只带了一棵到北京,其它的吊兰都干死了。这棵后来也繁育成好多棵。2024年我嫌它们开花太小,观赏价值不高,大多都扔了,只留下两棵小的,以备想再养时能够繁育。

吊兰是从国外引进的观赏植物。《中国植物志》说,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为百合科(植物智已改为天门冬科)吊兰属植物。原产非洲南部,各地广泛栽培,供观赏。广州民间取全草煎服,治声音嘶哑。

植物智的“中国归化物种信息系统”显示,吊兰引入中国的时间为“1930s”。

查相关记载,1920年出版的《植物名汇拾遗》收载Chlorophytum comosum,但有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对应了《本草网目拾遗》中的催生兰。查《本草网目拾遗》,催生兰“花如腊梅而色红紫”,而吊兰的花是白色的,根本就不是一种花。这说明当时已知道Chlorophytum comosum,但它长的是个什么样子,人们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张冠李戴了。猜测此时可能还没有引入。

1924年出版的《科学名词审查会植物学名词审查本(三)》中出现了“吊兰”,但它是作为风兰Aerides japonicum,Lindle.的别名出现的,并非本种。

193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图鉴》(作者贾祖璋)也收载了Chlorophytum comosum,中文名字为“挂兰”,从文字介绍和配图看,无疑是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

最终,1953年出版的《华北经济植物志要》大终结,以“吊兰”的中文名称,收载了Chlorophytum comosum。

吊兰在民间深受欢迎。个人感觉,好打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几乎无须特殊关照就能长得很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净化空气的功能,担心室内空气不好的,都愿意养上两盆。

我的吊兰曾出现金边消失的状况,据说是因为光照不足。这是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来源:村夫小生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