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以“推进能源革命、共建绿色山西”为主题,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在太原举行。活动中,讲解员和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向学生们进行了解答。
什么是新能源?新能源可以应用于哪些场景?未来将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9月26日,以“推进能源革命、共建绿色山西”为主题,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在太原举行。活动中,讲解员和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工作人员针对上述问题向学生们进行了解答。
作为2025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七大主题活动之一,此次活动设置新能源科普知识和科技成果两大核心展区,于9月26日至28日分六批组织300余名学生参加线下展览,并听取“南极科考新能源改革事迹”主题讲座,生动呈现我省着力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成果成效,引导公众进一步树立节能、降耗、减排的环保理念,增强绿色发展意识。
“当你按下空调开关时,有没有想过,为生活供能的‘1度电’是怎样从大自然出发抵达身边的?”步入新能源科普知识展区,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十二中学校的学生们正围站在“一度电的旅程”展板前。讲解员指尖轻划展板,白色电流线条清晰铺展:从连片光伏板、高耸风电机组及抽水蓄能电站出发,经“电力高速路”——特高压输电线路向前输送,再通过小区配电箱等设施点亮千家万户。
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单向输出,让学生们告别“听和看”,在触摸和实践中把新能源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知的真实体验,亲手“玩”转新能源。在新能源科技成果展区,学生们轻轻按下抽水蓄能站演示装置的开关,水流奔涌而出,驱动水轮旋转,与水轮相连的发电机随即启动,灯泡渐渐亮起;骑行发电站旁,学生们蹬车发力,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原本抽象的科学原理,在动态演示过程中变得鲜活可感。
与此同时,一堂生动的科普沙龙正在进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成员、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极地清洁能源装备与系统研究中心常务负责人郭栋梁,结合自身科考经历与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中国南极秦岭站清洁能源系统的建设过程与技术难点,分享了他在极地科考生活中的趣事与感悟。
如何将活动的专业知识通俗化讲解,让每个人都能听得懂?“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同学们想象。”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党政办公室宣传主管潘崇帅说,“比如在为同学们介绍清洁能源系统时,我就会问同学们,你知道的能源有哪些?哪些是一次能源、哪些是二次能源?什么样的机器可以进行二次能源发电?逐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同学们了解前沿科技。”
“在一场活动里就能‘一站式’接触多种新能源形式,既能看风电、光伏的实物展示,又能玩互动装置,还能和南极科考成员交流感受,这一趟能源低碳之旅真是太值了。”来自太原市杏花岭区第十二中学校13岁的学生艾世康感慨道。
“我们希望通过宣讲南极科考故事、科普新能源知识,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精神,在他们的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潘崇帅说。从青少年眼中的好奇与向往,到公众对新能源应用的深入理解,新能源环保科普活动正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方式,为山西推进能源革命作出积极贡献,也让绿色低碳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视听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