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2020年前后咬牙买了房,现在一提房价就叹气?我最近刷到个同龄人的吐槽,2020年底在深圳买的新房,先是学区没兑现,现在房价比当时跌了快40%,他说“感觉这几年白忙了”。
90后买房5年,房价跌掉近四成?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2020年前后咬牙买了房,现在一提房价就叹气?我最近刷到个同龄人的吐槽,2020年底在深圳买的新房,先是学区没兑现,现在房价比当时跌了快40%,他说“感觉这几年白忙了”。
越是“优秀”的90后,越容易在买房上“栽跟头”
你发现没有?身边踩了买房坑的90后,大多不是“不努力”的人。反而都是学业好、进了好公司、家境也不错的——毕竟,没点家底,连在一线城市“上车”的资格都没有。
这不是巧合。这批1991-1993年前后出生的人,正好赶上中国最后一波婴儿潮,又撞上2019-2021年的房价巅峰期。结婚要买房,是那几年绕不开的话题,加上“六个钱包凑首付”的说法满天飞,好像不买就错过了一辈子。
可数据不会骗人。2025年4月最新数据显示,四大一线城市房价还在调整:北京环比跌0.5%,同比跌8.7%;广州跌得最狠,同比跌12.3%;深圳虽然环比跌幅收窄,但从历史最高点算,累计已经跌了38.6%¹。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积蓄在缩水?
扎心的是,这些“优秀”的90后,本来以为买房是“稳赚不赔”的事,结果成了“负重前行”。反而那些当时被说“不上进”的人,没凑钱买房,现在倒少了一笔压力。可话说回来,他们真的是“选错了”吗?
一边是被迫上车,一边是躺平避坑:90后没的选?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90后躲不开买房的坑?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是时代给的选择太少。
前几年,房产像被“PUA”了一样——婚姻法没说结婚必须买房,但20年房价上涨的惯性,让“没房=没面子”“没房=娶不到媳妇”成了潜规则。我身边有人试过坦诚说“不想在国内买房”,哪怕提出“去国外买套好的,租金给另一半当补贴”,也没几个人能接受。
讽刺的是,对比一下更年轻的00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看着90后踩坑,反而不执着于买房,“躺平”反而避开了风险。再看看我们的父辈——60后们,一出生一穷二白,工作有分配、买房后涨十倍,退休还有高额养老金,完整吃到了发展红利。
可90后呢?一毕业遇上经济放缓,一买房遇上房价调整,一盼升职又遇上行业裁员。不是他们不够努力,是时代的节奏变了。那些掏空积蓄帮孩子买房的父母,本来是想帮孩子“站稳脚跟”,没想到反而一起扛了压力。
不过,也不是所有90后都在“硬扛”。有人开始调整心态,不再把房子当“必需品”,反而更关注怎么把日子过好。这种转变,会不会是新的机会?
日本用30年走出低谷,我们的“春天”要等多久?
如果说现在的房价调整让人焦虑,那看看日本的经历,或许能有点启发。
最近几年,日本房价慢慢回升,东京的名义房价甚至超过了历史最高点。要知道,他们从1991年房价下跌,到现在回暖,用了30多年。核心原因很简单:当年高位接盘的人,终于把债务还清了,市场慢慢“轻装上阵”²。巴菲特还重仓了日本核心资产,打算长期持有,这也是一种信号。
中国和日本在经济路径、人口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现在是信息时代,变化会更快。有人说,如果2021年高位买房的人,对应日本1991年的负债者,按20-30年的房贷周期,要到2041-2051年才能彻底出清债务。但个人观察推测,我们的节奏可能会更快,毕竟信息传播快、政策调整也更灵活。
当然,等待的过程里,我们也不是“只能熬”。比如提前做长期财务规划,别把所有钱砸在房子上;比如多关注行业趋势,避开容易裁员的领域;更重要的是照顾好身体,毕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类房价调整对普通人的影响,我会持续追踪,下次会拆解不同城市的“抗跌性”,帮大家避开买房陷阱。后续也会分析怎么规划资产,不让“房子”绑住生活。
你身边有没有高位买房的朋友?他们现在是怎么调整心态的?评论区聊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应对的。
想第一时间get房价走势和避坑技巧,点击关注,后续更新不遗漏——毕竟买房是大事,多了解一点,就能少踩一点坑。
数据来源:wind提供的中原领先指数(2025年4月),覆盖四大一线城市存量房市场;数据及信息参考:日本总务省、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公开报告(2024-2025年),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5年一季度投资报告。来源:互联网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