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刚蒙蒙亮,李大爷已经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在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五十年如一日。
天刚蒙蒙亮,李大爷已经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在一本发黄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五十年如一日。
院子角落里,去年种的丝瓜藤爬满了歪歪扭扭的架子,架子是用废弃的电线杆临时搭的,看起来摇摇欲坠,但挂在上面的丝瓜却长得出奇的好。丝瓜旁边放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斗里还堆着前天捡来的废纸壳,李大爷说等攒够一车再去卖。
“爷爷,吃饭了。”孙女小兰端着早饭从厨房走出来,放在石桌上。
李大爷不紧不慢地合上笔记本,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口袋里。他的动作很轻,像是在对待一件极其珍贵的宝贝。
“小兰啊,你去看看院子后面那棵柿子树,今年结了不少果子,该摘了。”李大爷往嘴里扒了一口稀饭,眯着眼睛说。
这个提议让小兰有些意外。她已经在爷爷家住了一个星期,爷爷从来没让她靠近那棵柿子树。她原以为是爷爷担心她爬树危险。
“好啊,我吃完就去。”小兰随口应着,但注意力全在爷爷的口袋上。这一周来,她每天都能看到爷爷在小本子上写写画画,却从未让她看过一眼。
李大爷吃完饭,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口袋摸了摸,确认本子还在,然后拄着拐杖慢悠悠地去村口下棋了。
小院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小兰犹豫着,最终还是抵不过好奇心,溜进了爷爷的房间。
爷爷的房间很简陋,一张木床,一个老式衣柜,床头放着一个木箱子,上面落了一层薄灰,但看得出经常有人擦拭。小兰轻轻打开木箱,里面整整齐齐地码着几十本同样款式的笔记本,按年份排列,最早的一本已经发黄发脆。
小兰随手抽出一本,是1987年的。她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密密麻麻全是爷爷的字迹。
“今日阴,东风三级。收稻子三百斤,张根娃家的羊又跑到我地里吃草,说了多少遍了…”
普通的日记内容,记录着平凡的农村生活。小兰又翻了几页,内容大同小异,她正打算放回去,眼角却瞥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丽珍今天又来了…”
丽珍?那不是奶奶的名字吗?小兰好奇地继续往下读。
“丽珍说她爹又打她了,手上还有伤。我给她擦了点草药。她问我为什么对她这么好,我没敢说…”
小兰吃了一惊,急忙往后翻,寻找更多关于奶奶的记录。
“丽珍要嫁人了,听说是村东的周家小子。我整夜没睡,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今天是丽珍出嫁的日子,我偷偷躲在村口的大树后面看。她穿着红盖头,坐在花轿里,我第一次觉得心这么痛…”
小兰惊讶地放下笔记本,又急忙翻出其他年份的,寻找着更多关于奶奶的记录。
1990年:“丽珍的女儿出生了,听说晚上啼哭得厉害,我想送点安神的草药过去,又怕周家人多嘴…”
1995年:“今天在集市上碰到丽珍,她说周家小子赌博欠了一屁股债,常常对她拳脚相加。我攥紧了拳头,心里恨得牙痒,却什么也做不了…”
2001年:“周家小子喝醉了酒从山上摔下来,没能抢救过来。丽珍守了寡,村里人都说她命苦。我偷偷给她家送了两袋米和一些腌菜,没敢留名…”
小兰的手开始发抖。爷爷和奶奶,原来还有这样的过往?她一直以为奶奶是嫁给周家后才认识爷爷的,因为两家是邻居。可从日记看来,爷爷和奶奶早就认识,而且…爷爷似乎对奶奶有着深厚的感情。
天色渐晚,小兰担心爷爷回来会发现,急忙把笔记本放回原处,悄悄关上门。她心事重重地去院子后面摘柿子,树下有一块石碑一样的东西,长满了青苔,她随手擦了擦,发现上面刻着几个已经模糊不清的字:“丽珍心上”。
小兰愣住了。这棵柿子树,竟然是爷爷为奶奶种的?
接下来的几天,小兰偷偷阅读了更多爷爷的日记。她发现,爷爷和奶奶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但因为当时的门第观念,奶奶的父亲强迫她嫁给了条件更好的周家。
奶奶守寡后,爷爷默默照顾了她很多年,送米送菜,甚至帮她修房子,一切都没有留名。但当村里有人开始议论纷纷时,爷爷为了奶奶的名声,选择了娶村里另一个寡妇为妻,也就是小兰的亲奶奶。
令小兰更惊讶的是,她的亲奶奶似乎早就知道这一切。日记中记载,她去世前对爷爷说:“老李,我走后,你该去找丽珍了。这些年委屈你了…”
最后的几本日记记录着爷爷每天去看望奶奶的点点滴滴。奶奶患了老年痴呆,经常记不得人和事,但每次看到爷爷时,眼睛总会亮一下。
2018年的日记写道:“今天丽珍又忘记我是谁了,我把五十年前她送我的那块手帕给她看,她摸了很久,眼里有泪,却什么也没说。回来的路上,天突然下雨了,我在雨里站了很久…”
一阵脚步声打断了小兰的思绪,她急忙把日记放回原处。
“小兰,在干什么呢?”爷爷拄着拐杖出现在门口。
“没…没什么。”小兰心虚地低下头。
爷爷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走到木箱前,轻轻抚摸着上面的灰尘。“你看过了?”
小兰不敢抬头。“对不起,爷爷,我不该偷看您的日记…”
出乎意料的是,爷爷并没有生气。他慢慢坐在床边,拿出那本一直贴身携带的笔记本。“也好,省得我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你。”
“爷爷,奶奶她…”
“她现在在敬老院,最近病得厉害。”爷爷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每天去看她,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那您还去干什么?”
爷爷笑了笑,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习惯了。就像写日记一样,五十年了,不写感觉少了点什么。”
“爷爷,您爱她吗?”
“傻孩子,这还用问吗?”爷爷轻轻掀开笔记本的最后一页,那里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年轻时的奶奶,笑靥如花,背后写着:一生挂念。
“那为什么不…”
“那个年代,很多事不由我们自己决定。”爷爷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但幸好,老天给了我们很长的时间。足够长到,我可以默默陪着她,守着她,即使她不知道。”
第二天,小兰坚持要去敬老院看奶奶。
敬老院很简陋,奶奶穿着灰蓝色的棉袄,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晒太阳。她的眼神空洞,对周围的一切都不太有反应。
爷爷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丽珍。”
奶奶迷茫地转过头,漠然地看了爷爷一眼,又继续望向远方。
爷爷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他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枣,细心地剥开,放在奶奶手里。
“吃吧,甜的。”
奶奶机械地接过红枣,却没有吃,而是将它放在围裙口袋里,和其他爷爷给她的东西放在一起。小兰偷偷掀开奶奶的围裙一角,看到里面塞满了红枣核、糖纸和柿子干。
小兰的眼睛湿润了。即使记忆已经模糊,奶奶仍在用自己的方式珍藏着爷爷给的每一样东西。
“爷爷,奶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爱您呢。”小兰轻声说。
爷爷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回家的路上,小兰问爷爷,为什么要让她看那些日记。
“时间不多了。”爷爷平静地说,“我想让你们知道这个故事。你看,人这辈子,有些缘分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但爱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您后悔吗?”
爷爷摇摇头。“后悔什么?能够在她的生命里出现,陪她走过这么长的路,我已经很满足了。再说,”爷爷看了小兰一眼,“如果没有这些,哪来的你爸爸,哪来的你呢?”
小兰明白了。这就是爷爷要告诉她的——生活没有完美的剧本,但爱可以穿越时光,以各种形式存在。
一个月后,奶奶的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爷爷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每天按时给她喂药、擦身、说话,尽管奶奶已经完全没有反应了。
一天清晨,小兰接到医院的电话,赶到时,爷爷正握着奶奶的手,低声说着什么。奶奶安详地躺在那里,眼睛闭着,似乎只是睡着了。
医生走过来,轻声告诉小兰:“老人家半小时前已经走了。您爷爷一直没撒手。”
小兰走到床前,发现爷爷正在奶奶耳边轻声细语:“丽珍,这一辈子,我没能照顾你,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
爷爷的耳朵已经有些背了,没听见小兰的脚步声。直到她碰了碰他的肩膀,他才回过神来。
“小兰啊,你来了。”爷爷的声音出奇地平静。“帮我个忙,去我外套口袋里拿个本子来。”
小兰取来笔记本,爷爷翻到最后一页,郑重地写下:
“2023年10月15日,阴有小雨。丽珍今天离开了。我的日记到此结束。”
奶奶的葬礼很简单,村里人几乎都来了。当爷爷把那五十本日记摆在灵堂上时,村里人才知道这段尘封半个世纪的感情。
老支书苦涩地说:“当年要不是我爹坚持门当户对,你和丽珍也不至于…”
“算了,都过去了。”爷爷摆摆手,“人这辈子,有些缘分注定要错过,但爱不会错过。”
村里人沉默了。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头,竟然用一辈子的坚守,书写了一部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葬礼上,爷爷要求把那棵柿子树的枝条编成花环,放在奶奶的墓前。小兰这才明白,为什么爷爷一直不让人碰那棵树——那是爷爷和奶奶之间的秘密,是他们感情的见证。
一年后,爷爷也离开了。按照他的遗愿,村里人把他葬在了奶奶旁边,两座坟茔之间,种下了一棵柿子树苗。
又过了十多年,那棵柿子树长得枝繁叶茂,每年结满果实。村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没人去摘那些柿子,任它们成熟、坠落、回归大地。
村口的大榕树下,常有老人聚在一起,给年轻人讲述李大爷的故事。故事中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只有一个平凡老人五十年如一日的深情和坚守。
“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离婚,你们听听李大爷的故事,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老支书常这样唠叨。
村里的年轻人笑笑不说话,但每当有人远嫁,总会去那棵柿子树下,摘一片叶子带在身上,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像李大爷一样长久。
小兰已经四十多岁了,每年清明都会回村祭拜爷爷奶奶。她常常想,如果没有发现那些日记,如果不知道这个故事,她的人生会怎样?也许不会有太大不同,但她学会了一件重要的事:爱不一定要拥有,但一定要表达,哪怕只是写在无人知晓的日记里,哪怕只是默默地守候在远处。
爷爷的日记被村里人捐给了县文化馆,成为一段乡村爱情的见证。小兰保留了一本——那本爷爷一直贴身携带的最后一本,她时常翻看,每次都有新的感悟。
某个黄昏,小兰独自坐在柿子树下,翻开日记的最后一页,看着爷爷的笔迹,仿佛看到了跨越五十年的时光长河。无数平凡的日子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而贯穿其中的,是一个老人永不言弃的深情。
日记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小兰轻轻写下:
“爷爷,您和奶奶的爱情,如今已成为全村人口中的传说。但我知道,它不是传说,而是真实存在过的生命奇迹。这世上有许多华丽的爱情故事,但没有哪一个,比您默默守候五十年更动人。”
夕阳西下,柿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把这个故事延续到永远。村口传来孩子们的笑声,生活还在继续,爱的故事永不会终结。
不知从何时起,村里有了个传统,每当有年轻人谈恋爱时,老人们总会带他们到那棵柿子树下,讲一讲李大爷和他的日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个朴素的爱情故事,成了村里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而小兰,也开始学着爷爷,每天写一点日记。不为别的,只是记录生活中那些细小但珍贵的瞬间。毕竟,谁也不知道,今天的平凡,会不会成为五十年后的传奇。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