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文脉新韵|育“端信”沃土 绽善治繁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6:44 1

摘要:走进兖州博物馆,展厅里1000余件馆藏文物借助传统展陈与数字技术的交融之力,打破时空界限多角度勾勒出兖州从史前到近现代的文化脉络;大厅内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表达着馆藏文物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9月20日上午,“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第一季“文脉新韵”走进古九州之一——兖州。

泗河从兖州东部蜿蜒而过,留下了金口坝、镇水宝剑等历史印记,也留下了李白杜甫石门相会的千古佳话。

走进兖州博物馆,展厅里1000余件馆藏文物借助传统展陈与数字技术的交融之力,打破时空界限多角度勾勒出兖州从史前到近现代的文化脉络;大厅内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表达着馆藏文物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带孩子过来逛一逛博物馆,看看展览,让他近距离接触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兖州居民王程说,“我也在这里看到了家乡的变迁。”

文化“两创”,就是要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今年以来,兖州区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工业研学”“红色研学”线路,牛楼小镇、兴隆文化园等景区在游园的基础上推出新春庙会、非遗展演等体验活动。兖州区博物馆新开发“天下第一剑”桃木剑、发簪等文创产品。兴隆文化园VR体验区推出《永远的盛唐》《登月奇旅》等主题体验产品,并引入漆扇、传拓、手串制作等非遗体验项目,赋予了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

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化身一座 “活态文化博物馆”。中心围绕文化“两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把诚信、孝善等文化智慧变得可亲可感。

“兖州的‘兖’字释为‘端也、信也’,‘端信’是兖州文化核心,也是我们市民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志愿服务指导员王洪玮告诉记者。

近年来,兖州区以“端信”文化为底色,以建设“端信兖州”为抓手,厚植文化沃土,塑造文化魂魄。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设“蒲公英夜堂”,打造“‘兖’讲乐万家”“‘兖’之有理”等理论宣讲品牌。组织文化名家将当地大禹治水、李杜双曜兖州城、一代廉吏牛运震等历史文化挖掘整理成宣讲教材,培训119名“乡音宣讲员”,下沉到317个文明实践站向群众宣讲。山东梆子剧团、“兖曲社”志愿服务队等文艺团队,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将身边的道德模范、好人榜样等编写成山东快书、打鱼鼓和小戏小剧,用说学逗唱等艺术形式传递榜样力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充分运用新载体、新手段、新技术,积极打造富有兖州特色和时尚气息的文化活动品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兖州的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资源和精神源泉。兖州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智慧焕发时代生机,绘就一幅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以治促安、以安兴业的生动画卷。(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 肖珊)

来源:济宁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