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长沙中考 语文真题及答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7-04 20:57 1

摘要: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瑰宝,研究成语的字音字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成语。下面有关成语字音字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链接」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 (共20分)

(一)积累

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瑰宝,研究成语的字音字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成语。下面有关成语字音字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茅塞顿开”中的“塞”是“堵塞”的意思,应读为“sè”。

B. “自惭形秽”中的“秽”是一个形声字,声旁是“岁”,应读为“suì”。

C. “一筹莫展”中的“筹”是“计策”的意思,不能写成“愁”。

D. “再接再厉”中的“厉”同“砺”,是“磨”的意思,不要写成“励”。

2、古诗文中的名句常用来作为同学之间相互勉励的赠言。请根据下面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古诗文名句。 (4分)

(1)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但是天地万物都会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困难终会过去,正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言“ ______,______ ”。

(2)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正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言“ ______,______ ”。

(二)运用

某校围绕落实“延长课间休息时间”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3、下面是某同学对发言稿片段的修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不仅让我们走出了教室,而且与阳光作伴,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②学校体育组想方设法、别有用心地创新活动形式,提供了健美操、跳绳、同心击鼓……等运动项目。③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间活动焕发出新活力,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④这些运动项目让同学们换着花样动起来、跳起来。

A. 第①句中的“不仅……而且……”应改为“不是……而是……”。

B.第②句“别有用心”改为“别出心裁”。

C.第②句中省略号应去掉。

D.第③句和第④句调换顺序。

4、学校利用校园角落设置了一些课间活动区域,向同学们征集区域命名。请你参考示例,根据项目拟写区域名称。(4分)

项目区域名称花样跳绳、跳格子等跳跃项目示例:“跳”出快乐拔河、同心击鼓等团体项目(1)围棋、跳棋、五子棋等棋类项目(2)

5、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跳长绳比赛,请你根据以下信息,对初次参赛的摇绳选手和跳绳选手进行简明扼要的赛前指导。(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动作要领注意事项摇绳:①摇绳力度均匀。 ②摇绳速度保持稳定,勿忽快忽慢。穿运动衣、运动鞋参赛,勿穿不适合运动的长裙、皮鞋等。
跳绳:①把握好起跳契机,不要抢跳。 ②根据摇绳的速度调整好跳绳节奏,并保持好节奏,节奏不要乱。

6、学校开展了一次“趣味课间”展示活动,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写的一则消息,请你为消息拟写一个标题。(4分)

校报记者5月16日报道 我校于5月 16日上午开展了“趣味课间”展示活动。这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同心击鼓、跳皮筋等传统项目,又有花样跳绳、动感体操等现代感十足的项目;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同学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学校表示今后会继续创新课间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谱写“趣味课间”新篇章。

二、阅读(共50分)

(一)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及图表,完成7-9题。

【材料一】

天气预报中的统计与概率

天气预报是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应用之一。它应用了数学中的概率,概率是指某件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有关部门能依据天气预报,通过统计分析雷电暴雨的数据,找出其中的趋势,及时发布预警,尽早防范自然灾害。出门看天气,尤其是出发异地前,可以查看天气预报,关注其中的一些数据,做好出行准备。比如,出发某地前,通过查看当地未来一周天气预报表(如下表),了解未来一周气温走势,做好衣物准备,通过“降雨概率”,决定是否带雨具,是否要做防雨准备。

【材料二】

超市里的数学智慧

走进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数学就像一位隐形的助手,帮助我们挑选性价比更高的商品。当我们推着购物车穿梭于货架间,目光总会被那些花花绿绿的标签吸引。我们通过分类与计算能读懂标签上数字背后的智慧。例如,想去超市购买一包 A 牌奶粉,通过对商品价格标签(如下图)的分类与计算,我们会发现8折净含量500 克的商品,比6折净含量 300 克的商品性价比更高。所以选择商品时,我们除了要关注商品的价格和折扣等数据,还需关注商品净含量数据。

【材料三】

图形中的数学美与文化内涵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呈对称形状,许多建筑被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是从对称角度考虑,甚至我国的方块字中有些也具有对称性……在数学中,这叫轴对称。轴对称是一种神秘符号,它从几何的角度,传递给人们平衡、稳定、和谐之美。同时,它还形成特有的图形语言,无声传达着人们所寄寓的美好愿景,悄然润染了人类的文明。正是因为这些轴对称图形语言承载了文化意味,轴对称就从课本的概念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启迪我们去理解数学原理背后的那些文化内涵,并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

(材料均改编自《科学之友》)

7、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概率是指某件事件在不同条件下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

B.读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和降雨概率背后的规律,可以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C.面对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商品,我们可以借助分类和计算做出最佳选择。

D.从建筑物到动植物,从艺术作品到我国的方块字,它们都具有对称性。

8、根据上述材料内容,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数学不仅教我们计算,还通过图形语言启迪我们理解文化内涵。

B.从“某地未来一周天气预报表”中可知,星期四降雨概率为50%,需要准备好雨具,因为一定会下雨。

C.同品牌、同价格商品,折扣更低的,性价比更高。

D.建筑只有按轴对称方式设计,才能更稳固更安全,且具有艺术美。

9、在我国传统习俗中,结婚布置时都会选择张贴红“囍”字。请依据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样选择的原因。 (4分)

(二)文学作品阅读 (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老街

①古镇临河而建,河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兰溪。兰溪弯弯曲曲流淌了数百年,古镇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数百年。

②兰溪镇有条老街,街中央的大路是清一色的大青石,旁边是不同样的小青石,连接着每家每户。每块青石都被磨得溜光溜光,怎么也磨不去的石纹里压缩着岁月的痕迹,常令人感叹:时光无声,岁月有痕。

③石板路的源头有一株三四人都抱不拢的大樟树,樟树下是孩子们的乐园,欢声笑语常伴着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樟树边的石板竟也呈了褐红色。偶尔有外人问起这里的石板为何与众不同,老街的人也未多想,顺口就答了: “一直是这样的咧,打见到就是这样。 ”

④这几年,来老街的外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老街拍的一部电影火了后,老街的名气一下就传开了,好多人千里迢迢地赶过来,就为看看老街。

⑤为了更好地宣传老街,镇里做了一个决定:改建。石板路太滑,不小心就会摔跤。镇里决定撬掉大青石,铺上刻着防滑纹的仿青石板。

⑥没想到改建方案在第一户曾大爷那里就受了阻。曾大爷的宅子就在大樟树下。曾大爷的祖上是大户人家,宅子也是百来年的大宅子,一直没搬过。曾大爷听说要改石板路,就吐了两字: “不行!”再无二话。曾大爷的孙子小满是改建小组的副组长,为了这件事情急上火了,和老爷子还吵了两回,但就是没效果。小满说: “我爷爷是老顽固,估计就是想多要点补贴款,别管他,咱们改就是了。”兼任组长的镇党委书记兰英是县里派来的女干部,她说: “不咧,我们一定要做通每一户的工作。每户都不能落下,是咱们工作的传统。”

⑦于是兰书记亲自到了曾大爷家,给曾大爷讲老街的发展前景,讲改建蓝图,讲这里的旅游发展起来后大伙的好日子……曾大爷好像听进去了,又好像没听进去,他先是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却还是坚决地摇头:“老青石板不能撬!”

⑧小满急得直跺脚,兰书记也觉得纳闷:这曾大爷到底是通事理还是不通事理呢? 兰书记还想细问,却见曾大爷起身从屋角的五斗柜里翻出了一个蓝布包裹,打开好几层后,里面是一张发黄的旧报纸和一张更旧更黄写着“借据”的借条,报纸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省报,记载了老街的故事:当年缺衣少粮的八路军经过兰溪老街,找到曾大爷的父亲曾老板筹粮,曾老板二话没说,押上了自己的大部分家当筹了粮,筹到粮的连长留下了一张借据。不料,运粮的那天遇上了鬼子,为了保护粮食,连长带人在大樟树下与鬼子激战,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周围的青石板,从此,这里的青石板就呈现了褐红色……

⑨兰书记看了后眼角已经湿润,她也想起了听到的许多关于兰溪老街的传说:那光滑的青石板上,印下过无数先人的脚印。有当年热血的老街青年穿着草鞋跟着红军上了井冈山;有穿着长褂的老街读书人毅然脱了长褂换了军衣,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还有改革开放初期,敢闯敢做先富起来的老街人,捐资捐款,在老街办起了第一所私立学校,对家境困难的老街子弟,分文不收……

⑩想到这,兰书记激动地说: “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要传下去啊!”兰书记紧握住了曾大爷的手: “大爷,您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啦!”

⑪第二天,兰书记主持召开了改建小组会议,修改了改建方案,修改后的方案保留了青石板路,另外在青石板路旁加修两条仿石板路。同时,还特意新增一个项目:在大樟树旁,建一个文化馆,陈列募集的老街历史文化物件,展播老街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及爱心故事视频,不仅让游客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更让老街的子孙后代牢牢记住老街的传统。

⑫改建方案公布的第三天,在改建小组办公会上,小满笑容满面地报告了一个好消息:“仅仅两天,老街所有住户都签字同意了改建方案!”小满又将那个蓝布包裹递给了兰书记,说:“我爷爷说把这个捐给文化馆,让更多人看到。”

⑬“还有,”小满又掏出了一个更小的蓝布包包, “我爷爷说了,咱家的补贴款全部捐建文化馆,另外爷爷还要我将这个交给镇里,他还说,老曾家的传统要代代相传!”

⑭兰书记一层一层地打开蓝布包包,最里层是曾大爷不同时期不同颜色的存款单。

⑮兰书记眼眶湿润了,她说:“我提议,文化馆的馆名就叫‘传承’吧!”

⑯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真实而生动地讲述了兰溪老街的历史及改建的故事。

B.“青石板路”年代久远有安全隐患,是制约发展的旧事物的象征。

C.第⑥段中划线句,通过兰书记的话语展现了她认真细致、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

D.文章详细描绘“小满”与爷爷的争吵,刻画了两人性格的差异及两代人观念的不同。

E.新的改建方案,体现了大家对老街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②,银花洒泪③,春入愁城。笛里番腔④,街头戏鼓,不是歌声⑤。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⑥。辇下风光⑦,山中岁月,海上⑧心情。

【注释】①刘辰翁,宋末词人。1276年,元兵攻陷宋京临安,词人避居庐陵山中。1277年元宵节,词人创作此词,以寄托自己的情感。“柳梢青”为词牌名。②铁马蒙毡(zhān):指侵入杭州的蒙古骑兵。③银花洒泪:(元宵的)花灯似落泪。④笛里番腔:笛子吹出了外族的腔调。⑤不是歌声: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声。⑥高台月明:借指京城的繁华与美好。⑦辇(niǎn)下风光:故国的京城风光。辇下,指京城。⑧海上:临安沦陷后,南宋的爱国志士多逃亡至福建、广东沿海一带,参加抗元复国的事业。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是作者隐居山中时于元宵节有感而作,题名“春感”,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B.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共同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愁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C.词人通过昔日欢乐的歌声与如今街头戏鼓、横笛吹奏的蒙古腔调的对比,表达了对外来文化的鄙视和对一些人乐于做亡国奴的愤怒。

D.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写出了词人对故都风光的怀念、隐居山林的寂寞以及对沿海抗元志士的关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陈文龙①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丞相俊卿之后也。能文章,负气节②。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数年,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加意,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勍罢之。

……

大兵③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④其纳款⑤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 ”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 “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 ”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均选自《宋史·列传》)

【注释】①陈文龙:南宋末年抗元将士。②负气节:以气节自负。③大兵:指元兵。④风:同“讽”,委婉提出。⑤纳款: “投降”的意思。

1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查阅词典法】“拜”有“跪拜”“谒见”“报答”“授予官职”“敬奉”等义项,“拜监察御史”中的“拜”应为“跪拜”之意。

B.【课内迁移法】“不少加意”中的“少”和“饮少辄醉”(《醉翁亭记》)中的“少”意思相同。

C.【语境分析法】“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中的两个“使”的含义和用法都相同。

D. 【成语关联法】“欲降之,不屈”中的“屈”与成语“不屈不挠”中的“屈”意思相同。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B.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C.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D.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3分)

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

18、 “文死谏,武死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忠”的最高境界。请结合上文,补全表格中与陈文龙相关的内容。 (4分)

(四)名著阅读 (共8分)

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节选内容,完成19-20题。

【回目节选】

【片段节选】

话说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 “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 ‘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有诗为证: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当时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真人并道众送官已罢, 自回宫内,修整殿宇,起竖石碑,不在话下。

再说洪太尉在途中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于路无话,星夜回至京师,进得汴梁城,闻人所说: “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天师辞朝,乘鹤驾云, 自回龙虎山去了。”洪太尉次日早朝,见了天子,奏说“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仁宗准奏,赏赐洪信,复还旧职,亦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19、下面是对《水浒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回目是章回体小说一大特点。回目语言工整,句式相同。读者通常可以通过回目了解本回关键人物和发生的主要事件。

B. “话说”二字,体现了话本小说中“说书人”的语言特点。早期长篇白话小说都是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C. “有诗为证”,这种表达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或概述前文,或引出下文,或暗示人物命运,有明显的文人雅士加工的特点。

D.《水浒传》中人物众多,“一百单八个魔君”衍化成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的故事在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均有体现,高俅和洪信是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

20、阅读完《水浒传》后,班级开展“重设人物结局,升华小说主题”的读书研讨活动,要求大家为人物重设一个能突破作者认知局限,体现人物性格发展的结局。请你以“林冲”为例,参考小说原著中的结局,为他重新设计一个结局,并具体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6分)

(小说原著中的结局:林冲随宋江接受招安后,参与征讨方腊,战后因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料。半年后病逝,被追封“忠武郎”。)

三、写作(共50分)

21、请你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给人以启迪;②合乎情理,不生搬硬套;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来源:四望梅川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