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1949年出台的《对华白皮书》,在总结蒋介石失败时,将腐败列为非常重要的一项。这一点,深入接触过国民党的美国官员都深为认同,对其合作无不表示心生厌恶。长期与蒋介石打交道的美军将领约瑟夫·史迪威认为,国民党因腐败已病入膏肓,蒋介石回天乏术。尽管“他了解盗窃和
美国1949年出台的《对华白皮书》,在总结蒋介石失败时,将腐败列为非常重要的一项。这一点,深入接触过国民党的美国官员都深为认同,对其合作无不表示心生厌恶。长期与蒋介石打交道的美军将领约瑟夫·史迪威认为,国民党因腐败已病入膏肓,蒋介石回天乏术。尽管“他了解盗窃和腐败的全部情况,但他没有治愈这一问题的力量。”1944年6月,美国外交官谢伟思在给来华的副总统华莱士的文件中写道:“政府的与军事的机构,自上到下,被空前庞大的与公开的贪污所浸沉败坏。”1947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率调查团访华,在对南京、北平、天津、汉口、沈阳、旅顺、青岛、济南、台湾等地进行考察之后,魏德迈等人对国民党官员的腐败无能深感震惊。同年8月22日,他在国民政府全体部长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指责“各级政府贪污和办事无效能”,要求国民党政府罢免贪污和无能的官员。的确,在美国人看来,国民党的腐败侵入“骨髓”,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国民党少有清廉者,腐败乱象触目惊心曾任军统局代局长的唐纵所著的《唐纵日记》记载,1932年河南省安阳县县长舞弊被民众告发。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审讯,指责其贪污应该治罪。县长回答:“县长是由钱买来的,若不弄钱,岂不蚀本?”并取出其省政府秘书长张廷休的收条一纸呈上。刘峙问张廷休“有无此事?”张廷休说,“姨太太手中有账可查”。刘峙得知是自己的姨太太收钱了,就将此事不了了之了。此类事件,当时不胜枚举。腐败在蒋军中更是令人瞠目结舌,就连抗战国难时期,补充弹药也要行贿。李宗仁曾回忆:“军队需要补充武器弹药时,也必须向上级官员和兵站行贿才能得到补充。杂牌部队,尤其如此。若不行贿就一点得不到补充。即使蒋介石批准补充一批械弹,兵站仓库官员也要勒索贿赂,没有贿赂,兵站就以库存已尽来搪塞。”“因此,有些部队长官就千方百计贿赂兵站甚至侍从室官员以获得武器弹药,保存实力。如第5战区新编王认曲师,获准得新枪1000支,就卖掉200支,以所得款贿赂兵站仓库官员。而第29集团军总司令王赞绪,虽有蒋介石亲批手令领械,不贿赂也一支领不到。”蒋军高级军官90%以上拥有自己的商业背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官员对各地的接收,成了贪官污吏的“劫收”。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汉奸的妻妾、女儿)是“接收大员”巧取豪夺的对象,被人戏称为“五子登科”。淮海决战,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被全歼后,驻守徐州地区的杜聿明集团30万部队惶惶不可终日。在蒋介石的同意下,组织大撤退。杜聿明自认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撤退前一天的晚上,只发了一道命令给徐州的警备司令谭辅烈,要求当晚查封在徐州银行和钱庄的金库,因为里面有一些黄金需要运走。但警备司令谭辅烈很快就回来报告说:“别说金库,所有钱庄的经理和掌柜连家属,在三天前就全部离开了徐州。”此时的杜聿明才明白过来:南京国防部高官中很多人在徐州有生意!泄密发生在高层!于是他仰天长叹:国民党不败,就没天理了!尤其讽刺地是,国民党当年怎么甄别共产党?毛人凤说:“一定要时刻盯住那些不嫖娼、不贪污、不受贿、不送礼、不搞大吃大喝、不欺压百姓的人。”反之,就是国民党!国民党种种腐败乱象,可谓罄竹难书,说国民党亡于腐败一点都不冤,自然就成了解释其垮台的通行说法。
二、蒋介石对腐败问题心知肚明,却无可奈何1947年3月,国民党的六届三中全会承认“党的病状已陷于积重难返之势”。1948年派太子爷蒋经国去上海打虎,打到了扬子公司老板孔令侃的头上,又是宋美龄出面,孔令侃毫发无损,蒋经国反倒被父亲蒋介石臭骂了一顿。1948年9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闭幕式上说道:“现在我们中国政治最为外人诟病的,就是我们政府的贪污和无能。”“古今中外,任何革命党都没有我们今天这样颓唐和腐败,也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的没有精神,没有纪律,更没有是非标准的,这样的党早就该被消灭被淘汰了!”1948年11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其绝望之情,可见一斑。败退台湾后,蒋介石曾在对高级官员的讲话中说:“今天,我痛心地指出,从抗战后期到现在,我们革命军队中表现出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面对泛滥的腐败,蒋介石也曾大开杀戒。不过,在严惩其中少数贪腐分子的同时,又不得不包庇自己的亲信,纵容重要的将领。在他看来,只要军事上能够胜利,军队将领贪污腐败无须过多追究。他也不可能处理掉所有的贪腐官员,特别是那些铁杆谋士、“肱股之臣”、故部亲属,实在下不去狠手。尤其在国民政府无法足额发给官员俸禄、军队军饷的情况下,官员贪腐仿佛情有可原。但他也深知腐败最终必将导致政亡人息,反腐势在必行!蒋介石因此陷入了“反腐亡党,不反亡国”的两难境地。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左右摇摆、进退两难,有时处理贪腐案件狠劲十足,动辄极刑;有时又犹豫不决,姑息迁就。蒋介石的这种双重标准、两难境地的反腐,其结果不言而喻。
三、国民党的溃败,仅仅是因为“腐败”吗?国民党腐败问题早在北伐时期就已经刹不住车了,吃空饷、喝兵血见怪不怪,贿赂公行毫无顾忌,可蒋军战斗力似乎也没有受到影响,在征伐各省军阀的战争中,照样连战连胜。越往后,国民党系统从中央军到杂牌军,从内战抗战到解放战争,几乎是无官不贪,也并没有影响你死我活、真刀真枪的战场拼杀。可以说,解放前,国民党各大军阀都在搞腐败,甚至比赛搞腐败,为何不见谁因腐败而先溃败,各大军阀势力并存照旧,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可谓不和谐!再换个视角看政权溃败与腐败联系!试问,中国历朝历代、改朝换代,新旧统治集团哪个不腐败?新王朝推翻旧王朝,谁不是冲着腐败、为了富贵去的,决定了谁的成败了吗?古代农民起义最强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动机昭然若揭!更腐败的新王朝,取代相对不那么腐败的旧王朝的例子比比皆是,毫不稀奇。往远了说,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南北朝、五代十国,政权溃败速度不可谓不快,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几年,单单是因为腐败导致的吗?非也!何止于腐败啊!政权倾轧、君臣仇杀,种族屠戮、人竞相食,千里烟绝、遍地坟冢,这些都成了当时的常态,与之相比,腐败算是最轻的问题了。往近了说,太平天国的腐败程度称得上登峰造极、空前绝后。例如:东王杨秀清出行仪仗,千人开路,远超皇帝;封王泛滥,多达2700多个王,常用汉字都不够封王号用了;侯爵以上高层,垄断女性资源,往下严酷实行男女分营;就连一个管25人的两司马最基层小官,出行排场都超过了满清督巡一级封疆大吏;等等。可即便如此,太平军照样打得满清八旗、绿营正规军满地找牙、屁滚尿流,差点将其推翻。后世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时,很多都没有提到内部腐败问题!故而,不能简单地将腐败视为国民党政权溃败的决定性因素。
四、有时候不当的反腐比腐败本身更具有毁灭性!可以这样理解,搞腐败恰恰是维系国民党战斗力的关键润滑剂或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特殊时期,非但不能不禁绝腐败,但凡只要说大力惩治,就会搞得人心惶惶,稍有差池就会适得其反,被反腐反噬,这十分讽刺。例如,国民党东北战局的快速恶化,与陈诚简单粗暴、不合时宜的反腐举措不无关系。1947年8月,陈诚接替连战连败的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辕主任,集东北军政大权于一身。他为提升蒋军战斗力,大搞所谓的“整军”反腐惩贪。此举非但未能提升战斗力,反而帮了很多倒忙,把很多有功之将,如杜聿明、陈明仁、郑洞国、孙立人等人“逆向淘汰”,让其靠边站。所谓的“整军”,让许多被裁撤的军官和士兵由于缺乏妥善安置,最终流落街头,普遍产生“兔死狐悲”之感。陈诚种种失当举措,彻底激化了东北军内部矛盾,造成了军队混乱,离心离德,士气大跌。最后不可收拾,栽了个大跟头。1948年辽沈战役,被俘新1军军官曾向解放军投诚者坦言:“陈诚一来搞反腐,大家知道国民党没希望了。”这种士气崩溃更致命。当时,国民党高层和不少自由派学者,均指责陈诚为“误国”“东北罪人”,要求追究其责任,甚至“杀陈诚以谢天下”。可以说,在糜烂透顶的蒋军内部搞反腐,需要极高的政治智慧,不然反腐引发的系统性恐慌就会加速内部瓦解,而这比腐败本身更具有毁灭性。从中也反映出国民党政权在军事和政治治理上的结构性缺陷,其体制已丧失自我纠错能力,不单单是腐败与反腐的简单问题。
五、腐败只是大溃败的冰山一角纵观历史,腐败从内部瓦解一个统治集团,是一个以几十年、上百年为周期的漫长过程。新朝在总结在前朝倾覆的经验教训时,腐败问题往往并非主要原因。毕竟,没有一个王朝是因自身的军队和吏治腐败而被快速推翻的。南明政权腐败程度远超国民党,但在满清的军事压力下还坚持了几十年呢!至少不会像国民党一样,从一个庞大的统治集团到首都南京被攻陷,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这种迅速的溃败,令人震惊,不能仅仅归因于腐败,腐败是不具备如此之大的短时破坏力的,其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国民党的问题就像一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腐败只是我们能看到的冰山一角,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表象。而水面以下占据90%的冰体,才是问题的实质。因此,将国民党的大溃败简单归因于单一的腐败决定论很难成立。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系统分析国民党的溃败原因,才能得出更加全面、客观的结论。
来源:每天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