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牛产业” 济南市莱芜区特色养殖铺开发展新画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22:19 1

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7日讯眼下,在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台头村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小牛正茁壮成长,不久后将统一出栏销售,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牛”。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7日讯 眼下,在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台头村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小牛正茁壮成长,不久后将统一出栏销售,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牛”。

曾经,台头村养殖户多以散户为主,规模小、议价能力弱,常面临销售渠道不稳定、市场价格受压的困境。为破局增效,村党支部书记马珍勇主动牵头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资源,推动养殖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升级。合作社统一引进抗病性强、产肉率高的优质牛种,定期邀请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并对接大型屠宰场和生鲜市场,通过集中运输降低流通成本,有效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堵点,使养牛业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莱芜区方下街道的铁牛岭村,养牛业也曾受困于分散养殖与技术落后。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文新调研后,将“引才回乡”作为突破口,积极走访在外能人、搭建创业平台、推出扶持政策,成功吸引李涛、李旭瑞等青年返乡创业,加入到村子养牛合作社中。“从最初50头到现在计划扩养到300头,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支持。”养牛合作社社员李涛感慨道。

为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当地牵头成立联合党委,推动养牛业从“扩规模”向“提品质”转变:一方面整合土地、资金与技术资源,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实现集约化、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延伸产业链,培育“莱福牛肉”品牌,发展牛肉干、牛肉酱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生态循环同样成为产业新亮点。“秸秆变饲料,牛粪变肥料,这本账越算越活!”村民马珍勇指着青贮池介绍。以往被焚烧或废弃的玉米秸秆,如今通过建设青贮池实现资源化利用,既降低近三成饲料成本,又使牛粪转化为优质肥料,形成“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

近年来,济南市莱芜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支部牵头、人才支撑、资源整合、循环利用”模式,推动肉牛养殖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真正让“牛产业”撬动“牛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李文新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养牛产业,让这头‘致富牛’带着乡亲们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闪电新闻记者 耿欣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