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小馆到餐饮帝国:他11年开出600多家店,年入45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7 23:13 1

摘要:如果不是IPO新闻把他推到台前,几乎没人知道,在餐饮圈里有一位“闷声发财”的70后大爷。

如果不是IPO新闻把他推到台前,几乎没人知道,在餐饮圈里有一位“闷声发财”的70后大爷。

他靠的不是网红奶茶,也不是花里胡哨的预制菜,而是最接地气的一盘盘家常菜。

他没有明星代言,也不在抖音搞直播带货,却在11年时间里把一家小饭馆开到全国600多家分店,做到年营收45亿元,净利润超5亿元。

更让人咋舌的是,他身家已超50亿,却依旧保持着“土里土气”的做派。

这个大爷叫汪书高,一个从安徽农村走出来的厨子,他用最朴素的逻辑,拼出了一段足够写进中国餐饮史的故事。

01

汪书高出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多,饭桌上永远不够吃。

小时候他最大的心愿,不是当科学家,也不是去北京看天安门,而是能有一天吃饱饭。

这种“饿怕了”的童年记忆,在很多农村人心里都刻下了烙印。

长大后,他顺理成章走上了厨师这条路。

对他来说,厨师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靠手艺养活一家人。

他年轻时给别人打过工,也做过酒店的学徒。

那会儿工资不高,活还累,但他心里清楚,只要掌握了手艺,这辈子就不会挨饿。

等到成家后,他咬牙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饭馆。

2006年,在铜陵的一条普通街道,他和妻子一起支起了“汪旺美食林”。

夫妻二人一个掌勺一个跑堂,从凌晨四点买菜一直干到深夜十点。

生意虽然辛苦,但饭馆凭着“实惠管饱”很快有了常客。

在那个餐饮还没被资本搅得天翻地覆的年代,一家口碑好的小馆子,就能让一家人过得不错。

02

尝到餐饮甜头后,汪书高也曾经“膨胀”过。

别人说酒店利润高,他也想过一把“当大老板”的瘾。

于是,他投钱转型酒店,可惜经营经验不足,加上盲目扩张,差点赔光多年积蓄。

那几年对他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酒店没干起来,钱砸下去打了水漂,他一度觉得自己可能要回到打工的日子。

不过,挫折也逼着他重新审视自己。

汪书高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不是高端酒店,也不是宴席生意,而是接地气的家常菜。

老百姓天天都要吃饭,真正能走得长远的不是一次性赚快钱,而是靠口碑慢慢累积。

于是,他放下身段,回归小餐馆模式,取了一个更亲民的名字,叫小菜园。

一开始生意并不火爆,但汪书高不急。

他坚信:“只要东西好吃,顾客自己会找上门”。

于是他盯死了两个关键点,食材新鲜,价格公道。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每天亲自去菜市场挑货,严格要求每道菜必须现炒,不准偷工减料。

就这样,小菜园一点点打出了名声。

03

和很多餐饮老板不同,汪书高没有盲目加盟,而是选择直营。

他的逻辑很简单,菜品要统一,口碑要稳,最怕的就是因为加盟质量参差,让品牌砸锅。

为此,他在全国建立了冷链仓库,买了上百辆配送车,保证每家门店用的都是同样的食材和调料。

别人靠“预制菜”降成本,他却坚持新鲜现做。

有人说他“傻”,在行业都拼效率的时候,他反其道而行。

但正是这份“固执”,让小菜园在餐饮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

到2023年,小菜园已经拥有623家直营门店,覆盖安徽各地,还走向了长三角其他城市。

12个仓库、200辆配送车,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供应体系。

在“贵价餐饮”和“快餐化”的夹击中,小菜园靠“好吃不贵”收获了大批忠实顾客。

有人评价:小菜园不是惊艳的一口,但吃着放心,适合天天来。

这也是它能做大的根本,薄利多销,把规模做出来。

04

根据财报,小菜园2023年营收45.5亿元,净利润5.3亿。

按照市值估算,汪书高的财富超过50亿。

然而,资本市场的道路并不好走。

第一次冲击IPO,他就碰了壁,原因不在数据,而在口碑。

餐饮行业最怕的就是信任危机,江苏分店被曝使用过期食材,上海店因卫生问题上了黑猫投诉榜,还有博主揭露员工买健康证的黑幕。

这些负面新闻虽然只是个别事件,但对于监管层和投资人来说,影响巨大。

毕竟,餐饮是民生行业,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再漂亮的营收数字也没有意义。

如今,汪书高二次递表港交所,希望能完成上市梦。

只是,这条路依旧充满不确定性。

05

汪书高的故事,是典型的的农村娃逆袭。

他没有华丽的学识背景,也没有资本大佬站台。

他靠的就是一口热气腾腾的家常菜,把企业做成了营收过45亿的连锁王国。

但故事的另一面也提醒我们,餐饮行业的根基,不在规模和融资,而在安全与口碑。

一次食材丑闻,可能抵消十年的努力。

当下,越来越多餐厅用预制菜、搞快模式,追求速度和利润。

小菜园的好吃不贵路线显得有些笨拙,但也正是这种“笨”,让它活下来并壮大。

对普通创业者来说,这个故事最大的意义是,不要轻易被风口裹挟。

比起短期爆红,长期稳定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能坚持初心,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可能换来不平凡的结果。

06

有人靠一杯奶茶赚得盆满钵满,有人靠互联网故事融资无数,而汪书高靠的只是家常菜。

没有夸张的宣传,没有明星背书,他把“吃饱、吃好、花得少”做到极致,成就了54亿的财富。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浮躁的时代,最容易被忽视的,往往是最根本的需求。

餐饮的价值,不是资本故事,而是那一口让人觉得安心的饭菜。

或许,这才是“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

来源:高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