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上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在福州西湖公园晨曦广场举办“康复无界,共享未来——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第四届康复文化惠民活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少林理筋整脊功法展示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参与
东南网9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通讯员 杨娜 )今日上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在福州西湖公园晨曦广场举办“康复无界,共享未来——2025年全国科普月暨第四届康复文化惠民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主任医师、博士大咖天团义诊+MDT多学科联合会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少林理筋整脊功法展示,儿童、女性、体重管理三大特色新技术互动体验,还有医学科普讲座,尤克里里弹唱脱口秀,朗诵表演等精彩节目,旨在向社会大众传播康复与健康知识,彰显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和康复领域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共同助力“健康福建”建设,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焕发出璀璨的时代光彩。
活动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少林理筋整脊功法展示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参与。南少林理筋整脊疗法在2021年5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拓展名录。在传承过程中集“禅”“武”“医”之大成,与骨伤科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已成为中医骨伤科的重要手法流派。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一科的医师们为大家进行常见病的南少林非遗手法展示及功法锻炼,并随机邀请现场3名市民体验高发病(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的个性化施治诊疗,让古老医学智慧以鲜活真切的方式走入市民心中。
脊柱作为人体的“顶梁柱”,对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脊柱侧弯这一问题,常在日常生活中引发人体疼痛、影响体态,甚至危及全身健康。它的主要诱因是什么?我们能否在家中实现简单的自测与预警?活动现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骨伤康复一科主任、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人连晓文主任,以科普讲座的形式为市民们深入剖析脊柱侧弯的危害与诱因,同时带来其所属南少林骨伤流派的特色防治智慧,介绍《易筋经》等传统功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维护脊柱健康。
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肿瘤康复科、中医内科、心肺康复科、老年康复科、盆底康复科、妇科、针灸部、推拿部等十余个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齐聚一堂,他们满怀热情地为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免费、专业、细致的诊疗和健康指导。同时首次进行“睡眠医学多学科”“认知障碍多学科”“骨伤术后多学科”MDT多学科联合会诊义诊,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而有序。此次义诊不仅为市民搭建了直面知名专家的宝贵桥梁,免去了挂号的奔波,更将关爱健康、服务大众的公益精神深入人心。
小儿助生长推拿、女性盆底肌训练、体重管理个性化方案制定——三大特色新技术互动体验区人潮攘攘。本次活动“康复无界,共享未来”主题,旨在打破市民对传统康复只能应用神经系统疾病的认知局限,将先进的康复理念、专业的康复指导与温暖的人文关怀,融入医疗领域的多范畴、融入市民生活的日常起居。
除了诊疗区域,活动现场还为参与的市民朋友们精心准备了系列妙趣横生互动游戏,在轻松娱乐氛围中感受肌肉训练以及认知力评估等。同时在活动现场亲手制作一枚专属自己的中药香囊,精选艾叶、薄荷、丁香等天然药材,在一拈一放之间感受本草芬芳,将这份独一无二的健康祝福带回家。体验区还准备了温热暖心的特色中药茶饮,无论是疏肝解郁的玫瑰菊花茶,还是健脾和胃的陈皮山楂饮,都让人在品味甘醇的同时调理身心,感受中医食疗的魅力。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党委书记曾维铨表示,此次全国科普月暨第四届康复文化惠民活动,正是践行社会责任、传播康复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时值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西湖公园设立开放式体验区,将优质医疗服务与节日氛围相结合,以更亲切、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把健康关怀送到市民身边,为节日增添一份温暖与安康。今后,医院将始终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与领先康复技术水平,持续挖掘和整合优质资源,彰显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和康复领域的独特价值,助力“健康福建”建设,以更多元、更贴近民生的方式守护百姓健康。
手工香囊制作体验、中医茶饮品鉴区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
义诊现场,不少市民慕名前来
义诊现场,不少市民慕名前来
以上照片均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提供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