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埂边的向日葵从不会辜负阳光,金黄的花瓣像被阳光染透,连藏在花盘里的籽实都透着劲儿,它们追着光、迎着暖,把自然的规律长成了满眼的蓬勃,原来草木都懂,向着光,才能汲取生长的力量。
田埂边的向日葵从不会辜负阳光,金黄的花瓣像被阳光染透,连藏在花盘里的籽实都透着劲儿,它们追着光、迎着暖,把自然的规律长成了满眼的蓬勃,原来草木都懂,向着光,才能汲取生长的力量。
而当《东方红》的旋律响起时,人们眼里也会亮起同样的光。公园的长椅上,白发老人跟着收音机轻轻哼唱,手指在膝盖上敲着节拍;学校的礼堂里,孩子们齐声合唱,声音清亮得能穿透屋顶。这首歌里藏着人们心中的“光”:是民族从苦难中站起的希望,是百姓当家作主的喜悦,更是对光明生活、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从田间追光的向日葵,到人间传唱的《东方红》,自然的本能与人类的热爱竟如此契合,都在为“光”而奔赴,热烈又坚定。
这株名为《东方红》的“精神葵花”,早已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它是镌刻在人民心中的精神符号,承载着民族翻身解放的集体记忆,每一段旋律、每一句歌词,都是历史与情感交融的文明结晶。它的根脉扎得那样深,就像向日葵的根紧紧抓住土壤,神圣地位容不得半点撼动与亵渎。
可总有人想在这片“花田”里搞破坏。他们炮制出所谓的《新东方红》,像在向日葵田里播撒莠草的种子,妄图用杂乱的“枝叶”遮蔽阳光,消解“精神葵花”向阳而生的意义。这种行为,是对历史土壤的无视,是对人民用情感浇灌的伤害——就像莠草永远长不成向日葵,这些拙劣的仿品,终究会被阳光照出原形,被大地无情拒绝。
《东方红》的价值从不止于一首歌。它更像向日葵凝聚着对阳光的向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融进了旋律里。哪怕历经几十年风雨,这份“向阳而生”的力量依然炽热:老人们唱它时,眼里会泛起回忆的暖;年轻人听它时,心中会燃起奋进的火。没有任何“外来花草”能替代它的精神内核,也没有任何时代能让这株“精神葵花”凋零。
它的旋律早已化作民族血脉里的养分,和人民对光明的追求同频共振。就像向日葵的花期能熬过夏日的暴雨、秋日的寒霜,《东方红》的生命力也坚韧持久、无可匹敌。那些试图“胡编乱造”、“偷天换日”的跳梁小丑,不过是些想遮挡阳光的尘埃——风一吹就散,既撼不动“精神葵花”深扎的根基,也只会被历史的浪潮卷走,被人民永远唾弃。
如今,这株“精神葵花”依然朝着光明绽放。金色的花盘照亮着人民前进的道路,每一片花瓣都闪耀着正义的光芒。它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褪色,更不会因杂音干扰而偏离方向,只会永远向阳,永远成为人类文明长河里,一首滚烫的、永不落幕的正义之歌。
来源:文漫谈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