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来风·东南风——王来文艺术作品展”昨日在佛山开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7:32 1

摘要:作为佛山艺术“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王来文先生是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艺术馆打造“八面来风——全国艺术名家系列邀请展”品牌首位“请进来”的国内艺术名家。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展览时间

2025年9月23日-10月11日

展览地点

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

总策划

许鸿学

策展人

邱健彬

展览组织

王长立、蔡庆洪

宣传推广

罗丹、梁雪芹

公共教育

罗丹、蔡庆洪

视觉设计

王莹莹

展览陈列

陈勇、朱伟仪

媒体支持

020艺术观察

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

部分参加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合影

作为佛山艺术“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王来文先生是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艺术馆打造“八面来风——全国艺术名家系列邀请展”品牌首位“请进来”的国内艺术名家。

展览开幕现场汇聚近200位领导、嘉宾,各方嘉宾致辞点赞,尽显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蓬勃力量。此次高水平展览,集中呈现王来文90件兼具传统文脉与当代审美的精品力作,既为闽粤艺术交流搭建起重要桥梁,为市民带来高品质艺术盛宴,助力佛山文化品牌建设,更给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生态注入了强劲活力。

开幕式现场

9月26日上午,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主办,许鸿学任总策划,邱健彬任策展人的“八面来风全国艺术名家系列邀请展·东南风——王来文艺术作品展”在佛山市石景宜文化艺术馆盛大开幕,来自广州、肇庆、珠海、中山、江门、佛山等地的艺术家近200人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不仅是落实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精神的具体实践,更成为佛山艺术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里程碑,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生态注入强劲活力,也为两地市民搭建起感受高品质艺术、交流文化思想的优质平台。

王来文深耕艺术领域数十载,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以创新思维探索表达,在书法、国画(纯水墨、设色、焦墨)、白描等多个领域均有深厚造诣,其作品兼具传统文脉的厚重与当代审美的鲜活。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他近年创作的90件精品力作,涵盖白描、水墨、设色、隶书等多种形式,既有气势恢宏的巨作,也有精巧雅致的小品。其白描花鸟画上接吴道子、李公麟等先贤气脉,下承上官周、陈子奋等福建画坛先贤意韵,点画用笔兼具“干裂秋风”与“润含春雨”之妙,将闽南寻常花卉赋予不凡意境;书法作品以张迁、好大王等隶书名碑为宗,偶参汉楚简意趣,结体朴拙灵动,线条沉着浑厚,尽显“法度与性情兼具”的特色;水墨设色作品中,荷塘系列空灵潇散、余味悠长,春光系列酣畅淋漓、生机盎然,水、墨、色、线交融间尽显艺术张力。这些作品背后,是书、画、诗文三者的相得益彰——书法支撑笔墨,绘画反哺书风,诗文提升格调,印证了王来文“腹有诗气自华”的文人底蕴。

值得关注的是,王来文不仅在艺术创作领域深耕不辍,更以福建省美术界领军人物的担当,积极推动行业发展:他策划举办“墨香诏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牵头开设公益性质的“以线为骨——王来文白描艺术精研班”,参与国家艺术基金美育人才培养课题,通过多元平台对后起之秀进行传帮带,助力福建从美术大省向美术强省迈进。此次来佛山办展,亦是其艺术理念与创作经验跨区域交流的一次重要实践。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佛山市外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中国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方土,广东省美协原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永,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广东画院副院长郑阿湃,广州画院院长宋陆京,广东省女画家协会主席孙洪敏,珠海市美协主席刘文伟,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周正良、许晓生,广州画院副院长罗玉鑫,广东画院创作部副主任(主持工作)杜宁,广东文艺与书法院教研部主任罗炳生,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肇庆美术馆馆长李小军,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黎柱成,珠海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林洋。

出席开幕式的佛山市领导和嘉宾有:佛山市政协副主席郑灿儒,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永远馆长、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汉基,佛山市文联党组书记张红兵,佛山市文广旅体局二级调研员张远征,佛山市交通局三级调研员张炎坤,广东省书协原副主席李小如,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佛山市书协主席王志敏,佛山市美协名誉主席梁根祥,佛山画院原院长叶其青,民盟中央美术院佛山分院院长卢卫,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黄锡荣、邱健彬,佛山市美协原常务副主席崔勇强,佛山市美协常务副主席梁建华,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馆藏陈列研究部主任黄韵诗,佛山市书协副主席郭文钊,民盟中央美术院佛山分院副院长朱广贺,佛山市民政局调研员沈志聪,原佛山市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任李旭辉,原佛山市纪委副处级干部张惠新,原广空某高炮团参谋长姚华民,佛山福建省商会副会长苏久良、魏铨、吴发建、施东扬、翁源都、郭伟、姜松柏、黄清椿,佛山福建省商会秘书长刘光雄,佛山福建省商会副秘书长苏健军、彭树华、叶平、林位勤,佛山市美协设计艺委会主任梁小坚,佛山文祥艺术馆馆长丁文祥,佛山市墨染艺术馆馆长季学武,广东箫笛制作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郭大强、何戴安,荣宝文化(广东)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古佐宁,广东儒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柯逸轩,艺术鉴赏收藏家侯少群、邱瑞虎。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本次展览艺术家、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以及来自美术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各界的朋友们。开幕式由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展览陈列部罗丹主持。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展览陈列部罗丹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中国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本次展览艺术家王来文先后致辞,从不同角度解读展览的文化意义,点评王来文的艺术成就,为闽粤艺术交流搭建起思想共鸣的桥梁,每一段发言都饱含对艺术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期许。

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致辞

佛山市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常务副馆长许鸿学以“天时、地利、人和”为切入点,讲述了展览筹备背后的故事。他提到,“福建是‘有福之州’,佛山是‘有福之地’,两地地缘相近、文脉相通,都有着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艺术创新的追求,此次展览的举办正是两地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许鸿学说道,“高朋满座的热闹氛围,不仅让艺术馆充满生机,更让我们看到文化交流的强大吸引力,这场展览必将成为佛山文化领域的一段佳话,也为艺术馆未来的品牌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致辞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梁江则从专业角度对展览作品进行深度点评。他仔细观赏每一件展品后表示,王来文的作品涵盖书法、多种类型绘画,形式丰富多样且各有亮点,其中水墨紫藤突破传统技法,以独特的晕染方式呈现出花朵的灵动与藤蔓的苍劲,让人眼前一亮;书法作品则在遵循传统笔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节奏,既保留文人气息,又展现时代风貌。“王来文不仅是优秀的创作者,更是福建白描的积极推广者,他提出的‘白描的复兴’命题,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价值,为白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梁江还提到,王来文的散文功底深厚,文字中透露出的清雅品格与艺术追求高度统一,其清奇的人格与艺术品格恰如“水仙”般高洁,不随流俗、坚守本心。他建议广东美术界借鉴王来文“将地域叙事转化为时代、国家叙事”的创作思路,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挖掘更深层次的时代内涵,推动本地艺术事业再上新台阶。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致辞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对王来文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也对佛山的文化艺术生态表达认可。她表示,王来文是“诗文书画一身”的当代艺术领军者,其作品中蕴含的书卷气与创新精神,不仅展现个人艺术修养,更代表着当代美术创作者对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探索方向,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借鉴。“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以‘专而精’为策展方向,策划了‘文以载道’‘佛山艺术三年展’等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学术性展览,一直以来都是佛山艺术领域的中流砥柱,在推动艺术交流、传承文化精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八面来风’学术品牌展览的打造,更是打破地域界限,为不同地区的艺术家搭建了交流展示的优质平台,这种深耕文化领域、专注艺术传播的态度值得肯定。”林蓝期待,以此次展览为纽带,进一步加强广东与全国各地的艺术交流,吸引更多优秀艺术家走进广东、了解广东,同时推动岭南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发展凝聚更多力量,让大湾区的文化生态更加多元繁荣。

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致辞

广东省文联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则从历史与传承的角度展开论述,带领现场嘉宾回顾闽粤两地的文化渊源。他指出,福建与广东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口岸,在历史长河中,两地通过商贸往来、人员交流,形成了相近的文化气质与价值追求,这种深厚的历史联结为今日的艺术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王来文在艺术创作中,既深刻继承了陈子奋、郑乃珖等前辈的白描技法,精准把握线条的韵律与力度,又融入个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在题材选择与表现形式上不断创新,形成了兼具传统底蕴与个人风格的艺术语言。”李劲堃强调,“更难得的是,王来文在‘为人做事’上始终坚守初心,不浮躁、不功利,以严谨态度对待每一件作品,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地区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年轻艺术家树立了良好榜样。”他希望,未来广东与福建能开展更多美术交流活动,比如联合举办创作研讨、作品巡展等,让两地艺术家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钦松结合个人与王来文的交往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对艺术同道的认可与期许。他表示,自己与王来文相识多年,见证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坚持与成长,两人常常就艺术创作理念、传统技法传承等话题交流探讨,发现广东与福建都拥有海洋文化的开放基因——不固守传统、乐于吸收新事物,这种共性让两地艺术交流更加顺畅、更易产生共鸣。“王来文的白描作品‘以线为骨’,始终坚守线条本质,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浓淡变化,展现出物象的质感与精神内涵,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的诗文与书法同样出色,文字间的哲思与笔墨中的气韵相互呼应,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难得的全能型艺术家。”许钦松建议王来文未来筹备更大规模的展览,将更多优秀作品带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领略其艺术魅力,同时也期待两地艺术家能有更多合作机会,围绕时代主题共同创作,碰撞出更多艺术火花,为中国美术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艺术家王来文致辞

面对各方赞誉,参展作者王来文始终保持谦逊态度,以“三鞠躬”表达感恩之情——一敬天地眷顾,让台风天气未对展览造成严重影响,得以顺利举办;二敬石景宜先生,感谢其创办的艺术馆始终致力于文化传播与艺术交流,为艺术家提供了优质展示平台;三敬到场嘉宾,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前来支持,这份对艺术的热爱与重视让他深受感动。他坦言,此次来粤办展,自己抱着“学习交流”的态度,而非单纯的成果展示:“广东美术界人才辈出,岭南画派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重要流派,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理念,对我及福建美术界影响深远,许多前辈艺术家的作品与思想,都曾为我的创作带来启发。此次能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岭南大地,既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求教,希望能通过作品与广东的艺术家、观众交流,汲取更多养分。”

佛山市石景宜艺术馆副馆长邱健彬(左)代表艺术馆接受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福建省美协主席王来文(右)捐赠的长卷和书法作品并向其颁发捐赠证书

此次“东南风”展览既是高水平艺术盛宴,也是深层次文化交流。王来文的作品以独特语言传递对传统的坚守与对当代审美的探索:白描线条流畅、意蕴深远,水墨笔墨苍劲、意境悠远,书法笔走龙蛇、气韵生动,尽显艺术功底与生活热爱,让观众感受艺术感染力。

主要领导嘉宾共同为展览剪彩

从文化层面,展览搭建闽派(重笔墨韵味与文化内涵)与岭南画派(重写实与创新)的交流平台,助力两地艺术家借鉴技巧、共享资源,推动地域文化碰撞新火花。

展览现场

对佛山而言,展览是“请进来、走出去”战略的成果:“请进来”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走出去”彰显佛山文化魅力与艺术生态,提升其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同时助力“八面来风”品牌成为受艺术家信赖、观众喜爱的文化符号。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1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苍穹下的独白

纸本设色

125cm×600cm

2023年

事事如意

纸本水墨

38cm×117cm

2022年

清香自信高群品

纸本水墨

42cm×28cm

2022年

中国美术馆藏

福安昌吉

纸本设色

67cm×33cm

2024年

天天好日子

纸本水墨

67cm×33cm

2024年

静香远

纸本水墨

67cm×33cm

2024年

《沁园春·雪》

纸本书法

180cm×194cm

2023年

半涂一夕七言联

纸本书法

2024年

苟利岂因七言联

纸本书法

140cm×16.5cm×2

2025年

心游志壮十言联

纸本书法

2024年

醇厚清馨五言联

纸本书法

2024年

冰明玉润天然色

纸本设色

44cm×29.5cm

2025年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纸本设色

31cm×24.5cm

2022年

明媚

纸本设色

44cm×29.5cm

2025年

春芳

纸本设色

31cm×24.5cm

2022年

艺术家简介

王来文,画家,文化学人。福建漳州人。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育部首届中国画博士课程班进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展评委,长期担任全国美术展组委会委员、评委,福建省美术大展评委会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百花文艺奖总评委等职。曾担任厦门大学兼职教授,福建师大硕士生导师。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