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江存储作为中国唯一的3D NAND原厂,国产存储芯片巨头;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长江存储以1600亿元估值首次入围,位列中国十大独角兽第9、全球第21,成为半导体行业估值最高的新晋独角兽。
9月25日总部位于武汉的长存集团召开股份公司成立大会,大会还选举产生了股份公司首届董事会成员。这意味着长江存储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
长江存储作为中国唯一的3D NAND原厂,国产存储芯片巨头;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长江存储以1600亿元估值首次入围,位列中国十大独角兽第9、全球第21,成为半导体行业估值最高的新晋独角兽。
技术突破才是立足之本
长江存储凭借其独创的Xtacking™架构,在全球存储芯片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这一技术通过在晶圆级别将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分别制造并键合,实现了芯片密度和I/O速度的显著提升。
今年8月,Xtacking架构获得FMS 2025“最具创新存储技术奖”,其I/O速度从最初的800兆提升至3.6G,量产的512Gb到2Tb产品线也已全面铺开。
更令人振奋的是,长江存储的创新已获得国际认可。根据韩国媒体报道,三星电子已与长江存储签署了开发堆叠400多层NAND Flash所需的“混合键合”技术的专利许可协议。这表明中国存储芯片企业首次在核心技术上成为国际巨头的许可方,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长江存储加速推进设备国产化进程。目前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45%,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试产首条全国产化产线,目标在2026年实现完全自主化。
技术突破的直接体现是产品竞争力的提升。长江存储2023年推出的232层“武当山”芯片,等效存储密度达294层,已跻身全球顶级梯队。在消费级市场,长江存储旗下的致态SSD凭借高性价比和国产标签,正逐步挤压三星等国际品牌的市场空间。
长江存储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存储芯片市场长期由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巨头主导的格局。根据Trendforce数据,目前长江存储在全球NAND市场占有率约8.1%。
但就在股改完成之际,长江存储同时宣布与湖北长晟三期共同出资207.2亿元成立长存三期,目标月产能15万片,计划到2026年抢占全球NAND市场15%的份额。长江存储产能规划如下表:
市场格局变化的同时,全球存储芯片行业也迎来涨价潮。近期,三星大幅提高DRAM和NAND产品价格,部分产品涨幅达30%;美光也紧急暂停产品报价一周,部分产品涨价20%-30%。这一方面反映了AI服务器与端侧AI对存储容量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也为长江存储等国内厂商提供了发展窗口期。
长存集团完成股改不仅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升级,更是资本化道路上的关键一步。2025年4月,长存集团完成B轮融资,15家机构参与投资,其中包括五大国有银行旗下投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六个核桃”的母公司养元饮品通过子公司泉泓投资出资16亿元拿下长存集团0.99%的股份。按此计算,长存集团估值已达1616亿元,与胡润研究院《2025全球独角兽榜》中长江存储1600亿元的估值基本吻合。
长存集团的产业版图不断扩展,已构建起“闪存制造、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产业投资、园区运营与创新孵化”等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旗下子公司包括长江存储、武汉新芯、长存资本、长存科服、宏茂微等多家企业。长江存储产业链具体情况如下表:
战略股东养元饮品、五大行旗下投资公司、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通过B轮融资成为长存集团股东A股市场关联公司万润科技、祥龙电业、东湖高新股东背景或地域关联存在合作预期上游设备与材料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等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替代供应商下游模组与应用江波龙、德明利、佰维存储等存储模组厂商,受益于国产芯片替代长江存储作为“链主”企业,正在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区域,长江存储与当地上市公司如祥龙电业(距离仅3.2公里)等形成地理上的产业集群优势。
因此,随着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长江存储的稳定供应将成为国产存储芯片甚至是国产半导体产业重要的基石之一。未来六年,全球存储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9.3%,到2031年规模将冲至1.58万亿。
在AI算力需求爆发和供应链安全诉求提升的双重背景下,存储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长周期来看长江存储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其技术进步与资本化进程,将持续深刻影响国产存储芯片乃至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来源:飙叔科技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