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那会儿有规矩,二月出生的孩子留着会招灾,萧岿二话不说,就把她送给了堂弟萧岌收养。谁料没到一年,萧岌夫妻俩全病死了,女婴又被转送到舅父张轲家。
公元567年的江南,西梁皇宫里添了个女婴,是明帝萧岿的女儿。可这孩子没享过一天公主福,就因为生在二月,被当成不吉利的象征。
江南那会儿有规矩,二月出生的孩子留着会招灾,萧岿二话不说,就把她送给了堂弟萧岌收养。谁料没到一年,萧岌夫妻俩全病死了,女婴又被转送到舅父张轲家。
张轲家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闲钱养闲人。这孩子打小就跟着舅母干活,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扫地、劈柴,中午帮着做饭,晚上还得缝补衣物。可再累她也没闲着,借着邻居家的油灯,偷偷读舅父藏的旧书。
转眼到了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要给二儿子晋王杨广选妃,派人去西梁挑公主。萧岿把家里女儿都叫来占卜,结果全是凶兆。有人提醒他,张轲家还养着个女儿,要不也试试。
使者一到张轲家,就见个小姑娘站在院里晒谷子,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却难掩清秀。占卜的人一算,立马喊“吉”,这孩子就这么被接回了皇宫,成了晋王妃,这年她才15岁。
杨广那时候还没当上太子,对这位王妃特别上心。萧氏性子温婉,又读过书,不光把杨广的住处打理得妥妥帖帖,还特会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欢心。
独孤皇后派人来看望,萧氏每次都亲自到门口迎接,拉着宫女的手问长问短,留她们一起吃饭睡觉。宫女回去一夸,独孤皇后对她更满意了。杨广要拉拢大臣,她也帮着出主意,送些亲手做的点心、写的字画。
开皇三年,萧氏怀了孕,隋文帝正好梦到天神投胎杨家,高兴坏了,赶紧把杨广夫妻俩接回大兴宫。第二年正月,萧氏生下长子杨昭,隋文帝抱着小孙子,逢人就说这孩子是天命之子。
后来萧氏又生了次子杨暕和女儿南阳公主,一家几口看着特别和睦。杨广心里早想抢太子之位,萧氏就成了他的得力帮手。有回杨广想和心腹郭衍商量事儿,怕人说闲话,萧氏就以给郭衍妻子治病为由,让他们光明正大地见面。
开皇十五年,萧氏得了场重病,请了好多大夫都没用。杨广急得不行,找好友柳顾言写信求智者大师祈福。大师带和尚们做了七天法事,萧氏的病还真好了,杨广特意大摆宴席庆祝。
对比之下,太子杨勇就差远了,整天喝酒享乐,对太子妃也不好,还没嫡长子。隋文帝看着杨广夫妻俩恩爱,孩子也出色,渐渐动了换太子的心思。开皇二十年,杨广真的被立为太子,萧氏成了太子妃。
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就是隋炀帝。第二年,萧氏被册封为皇后,这年她37岁。当上皇后的萧氏,依旧保持着勤俭的性子,可杨广却变了。
杨广开始大修宫殿,到处巡游,每次都带着萧氏。有回下江南,龙舟就造了几千艘,拉船的民夫累死了不知多少。萧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不敢直说,只好写了篇《述志赋》劝他。
赋里写着“若临深而履薄,心战栗其如寒”,意思是身居高位要小心,就像踩在薄冰上。可杨广根本没当回事,照样我行我素。朝堂上的大臣有意见,他也不听,反而杀了好几个劝谏的人。
大业十二年,杨广第三次下江南,在江都住了下来,再也不提回长安的事。这时候天下已经乱了,到处都是造反的人,连宫里的宫女都听说卫兵要谋反。
有个宫女赶紧告诉萧氏,萧氏让她去禀报杨广。没想到杨广听完大怒,说宫女不该管朝政,直接把人杀了。后来又有宫女来报信,萧氏叹了口气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会让陛下心烦。”
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带着士兵冲进江都行宫。杨广知道逃不掉,找了根绳子自缢了。萧氏看着丈夫的尸体,哭着找了块漆板,和宫女们一起把他草草埋了。
宇文化及早就盯着萧氏,这会儿直接把她和幼孙杨政道掳走,带到了聊城。他自立为许帝,封萧氏为淑妃。萧氏没办法,为了保住孙子的命,只能忍了下来。
可宇文化及根本坐不稳江山,窦建德带着军队一路打过来,很快就攻破了聊城。宇文化及被杀,萧氏又落到了窦建德手里。窦建德把她安置在武强县,表面上尊敬,其实就是把她软禁了起来。
窦建德的原配夫人曹氏是个醋坛子,见窦建德常去萧氏那里,整天闹脾气。萧氏在武强县过得提心吊胆,生怕哪天就丢了性命。
就在这时候,远方传来了消息。杨广的妹妹义成公主,早年和亲嫁给了突厥启民可汗,后来又先后嫁给始毕、处罗两位可汗。她听说萧氏的遭遇,立马派使者来接人。
窦建德那时候正忙着和其他军阀打仗,根本不敢得罪突厥人。他赶紧备好车马,把萧氏和杨政道送了出去。萧氏坐着马车,一路向北,离开了中原,这年她52岁。
到了突厥牙帐,处罗可汗见萧氏举止端庄,又有见识,对她很敬重。没过多久,处罗可汗病死了,按照突厥的风俗,他的弟弟颉利可汗继位,萧氏和义成公主一起,又成了颉利可汗的妻子。
颉利可汗封杨政道为隋王,把流亡到突厥的隋朝人都交给她管,还建了个“后隋”小朝廷。萧氏在突厥一住就是11年,每天看着草原的日出日落,心里惦记着中原的故土。
贞观四年,唐朝大将李靖率军打败了突厥,颉利可汗被俘。李世民听说萧氏还在突厥,就派人把她接回长安。这时候的萧氏已经63岁了,头发都有些白了。
李世民给萧氏在兴道里安排了住处,还派了不少仆从照顾她。有回李世民设宴招待她,问她:“朕这宫里的排场,比杨广当年怎么样?”
萧氏低着头说:“陛下是开国明君,杨广是亡国之君,怎么能比呢?”李世民听了很受用,对她更敬重了。野史说李世民把她纳为昭容,这都是瞎编的,毕竟萧氏比他大30岁,还是他的表婶。
萧氏在长安安安稳稳地过了18年,贞观二十一年,她走完了一生,享年81岁。李世民下令,以皇后的礼仪把她的灵柩送到扬州,和杨广合葬在一起,还赐了谥号“愍”,意思是可怜她的一生。
2013年,考古学家在扬州发现了他们的合葬墓。杨广的墓里只有两颗牙齿,萧氏的骨架还在,测得身高大概1米5左右,墓里还有凤冠、编钟这些陪葬品。
人们总说红颜祸水,像褒姒、妲己,都被骂了几千年。可萧氏这辈子,从来没争过什么,也没害过人。她年轻时帮杨广夺嫡,是尽妻子的本分;国破后辗转各地,是为了保住家人的命。
她的美貌或许让很多男人惦记,但她能活下来,靠的不是美貌,是智慧和韧性。在乱世里,一个女人能从15岁活到81岁,还能和丈夫合葬,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历史上的萧皇后,不是野史里那个被帝王争抢的艳妇,而是个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可怜人,也是个有见识、有骨气的女性。
文献来源:
1. 《隋书·后妃传》
2. 人民网《萧后并未"一女嫁五帝" 曾写赋委婉规劝隋炀帝》
3. 抖音百科《萧皇后(隋炀帝杨广的皇后)》
4. 扬州网《【大家说】韦明铧:有志难伸萧皇后》
来源:自由自在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