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最新ABC中国大学排行榜出来以后,在山西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引发很大的关注,从整体情况看,山西的高等教育格局有所改变,很多学校在全国的排名都有所上升,这表明这个省在培育人才,发展学科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2025年最新ABC中国大学排行榜出来以后,在山西省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引发很大的关注,从整体情况看,山西的高等教育格局有所改变,很多学校在全国的排名都有所上升,这表明这个省在培育人才,发展学科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太原理工大学依旧位于山西省第一,全国排名100。它是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的科研成果、师资力量以及学科发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它的工科一直在深耕,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其后是山西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分列全国第103、133位,作为省内较早创办的高等学府,山西大学综合实力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山西医科大学在医学教育、临床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较为突出,在医学专业建设方面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
中北大学排名全国第145位,保持在全国排名145位,山西省第四。学校的长处是国防科技相关学科,这几年靠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合作,更稳住了自己的特色学科地位。
山西财经大学表现最亮眼,全国排第217名,首次冲进全省前五,这可是学校近十年来最棒的一次,它在会计学,金融学这些核心专业方面优势很明显,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创建点,而且,它的大数据和财经交叉学科发展状况在人才培育和就业质量上已经见到成果,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达94.6%,有1300多人去金融机构就业,学校和晋商银行合作创建起产教融合基地,每年孵化项目超出30个,促使产学研结合。
在应用型高校里晋中学院和吕梁学院进步最大,这两所新学校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发展出自身专业的特点,在全省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占有一席之地。晋中学院靠专业特色来“弯道超车”,在排名上有所突破。
太原师范学院这次表现很突出,成功进入全省前十一名,全国师范类高校排名提升37名,学校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为导向,突出“三段式”乡村教师培养,得到教育界的好评,该学校建设的学科教学智慧实训中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沉浸式教学环境,已经为全省47个县区的中小学提供教育支持,从数据来看该校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三年达标率都在98%以上,说明其人才培养质量是相对稳定的。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进入全省前二十名,它是转型试点高校,依靠阳泉地区产业特点,着重发展“矿山智能装备+新能源材料”专业集群,同华阳集团创建的井下机器人研发中心得到7项国家专利,研发出来的煤矿水文监测系统在17个矿井投入使用,这推动了地方产业升级,也显示该校有科研与应用相融合的潜质。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作为省内老牌大学,整体排名变化不大,但是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尤其是山西农业大学,近几年在现代农业、食品科学、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与产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山西省整体来说,省属本科院校的全国位次都是上升的,特别是晋中学院、吕梁学院这些应用型高校的发展,使得山西高等教育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局面,这也可以看出山西高等教育由过去依赖少数几个传统强校,向多元化的、有特色的方向转变。
但教育部认为,山西省的不少高校在教学质量、创新上进步很大,尤其是师范教育、应用型学科,表现得更为突出。太原师范学院的改革模式成了典型,山西财经大学的大数据、金融交叉学科创建形成了省内领先优势。
从人才培养与就业情况看,山西高校的总体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金融、教育、工程技术等领域,毕业生的竞争力也不弱,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这类传统名校,可以给科研和高端人才培育给予支撑,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等院校,经由产学研结合给地方产业链供应人才支援。
综合以上变化可以看出,山西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的阶段,老牌强校太原理工大学和山西大学仍占优势,新生力量山西财经大学等发展态势迅猛,应用型院校的出现,让山西的教育形式丰富起来,能覆盖从基础科研到产业应用、人才输送等各个方面。
以后山西高校的发展还是会坚持创新驱动,产教融合,从学科上来看,传统的工科,医学,财经这些学科会维持原样,而像大数据,智能装备,新能源这些新兴学科会变成新的增长点,山西的高校会按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来深化自身的改革,改善人才的培养品质,让科研成果得以转化,给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给予稳固支撑。
从排名结果看,山西高校整体水平也一直在提升,不论是传统强校不断发力,还是新出现的院校发展迅速,都让人感受到这个省份高等教育的潜力,山西今后几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竞争在国内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也会给地方带来更多的活力。
来源:爆笑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