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俄贸易额五年翻番,突破2400亿美元,中俄经济合作正超越简单的互补关系,迈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互动格局。摘要:中俄贸易额五年翻番,突破2400亿美元,中俄经济合作正超越简单的互补关系,迈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互动格局。未来十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累计达到40-50万亿卢布。这片被誉为“21世纪国家优先事项”的土地,正成为中俄合作的新试验场。随着“莫斯科
未来十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累计达到40-50万亿卢布。这片被誉为“21世纪国家优先事项”的土地,正成为中俄合作的新试验场。
随着“莫斯科-上海”商务对话、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论坛等交流机制的不断完善,两国企业正加速对接合作需求。来自江苏、广东、浙江等中国省份的企业家们,与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伙伴们,正在携手开辟跨境电商、智慧城市、低碳能源等新经济赛道。
中俄经济合作的深度绑定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正在形成创新协同、资本互动、人才交流的立体化合作格局。这种合作不仅重塑着两国的经济未来,更为全球南方国家探索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秩序提供了实践范例。
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评论员 上官东)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中俄经贸关系却逆势上扬。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较五年前增长了约一倍。这一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两国经济深度绑定的战略选择与务实合作。
贸易结构质变:超越能源依赖的综合型合作
中俄经济合作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构性转型。过去,能源贸易占据中俄经贸往来的绝对主导地位,而今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2025年一季度,莫斯科对华非资源非能源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近30%,其中消费品增长13倍、轻工业增长4.5倍、食品类增长两倍。这些数据表明,中俄贸易结构正在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商品种类不断扩大,从传统的能源、矿产资源扩展到农产品、高科技产品等领域。2025年1月至7月,俄罗斯对中国的粮食供应增加10%,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增长14%。
在能源领域,合作模式也在深化。从简单的贸易往来扩展到全产业链合作,包括基础设施共建、技术共享和联合研发。
战略驱动:政治互信转化为经济合力
中俄经济深度绑定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两国高水平的政治互信和战略协同。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为经济合作提供了根本保障。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向东看”战略实现深度对接。这种战略层面的契合,为两国经济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近年来,俄罗斯各联邦主体与中国各省签署了120多项合作协议,体现出合作的正从国家层面深入到地方层面。
这种战略协同在具体项目上得到充分体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被普京总统定位为“21世纪的国家优先事项”。中方企业积极参与远东开发,涵盖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多个领域。
中俄务实合作的基础在于两国经济的高度互补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和农业资源,中国则在制造业、技术和资金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互补性为双方互利共赢创造了条件。
金融创新:本币结算与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俄经济合作的深度绑定还体现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合作上。截至2024年,中俄贸易中超过95%的交易已采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极大地降低了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
本币结算比重的显著提升,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合作,更是战略层面的协同。它帮助两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增强经济自主性。
中俄两国还在致力于强化双边金融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这包括完善两国金融基础设施,畅通经营主体结算渠道,并辅以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合作以及鼓励双向投资和债券发行等具体措施。
金融合作为实体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4年末,中俄人民币互换协议下的互换资金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新兴增长点: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蓬勃发展
在中俄传统经济合作领域稳步发展的同时,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正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
俄罗斯拥有约1.33亿互联网用户和5000多万网购消费者,为电商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基础。2024年,俄罗斯电商市场规模达12.6万亿卢布,较2019年增长近7.5倍。
中方企业积极抓住这一机遇。2024年1月,俄罗斯电商巨头“野莓”向中国卖家开放入驻,并在深圳、宁波、杭州、天津设立分中心,全力打造中俄跨境电商平台。莫斯科品牌已入驻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中国电商平台,2025年底还将登陆抖音。
科技合作也成为中俄经济深度绑定的重要领域。两国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入。莫斯科信息技术局代表表示,莫斯科愿分享人工智能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经验,其数字孪生技术为世界领先的城市级解决方案。
挑战与前景:在动荡中巩固合作韧性
尽管中俄经济合作成果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同比下跌6.9%。这一数据表明,中俄经济合作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双方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俄罗斯经济面临再转型的压力。受俄央行高利率政策的影响,其居民消费迅速回落,企业投资扩张紧急刹车,造成总需求下降。俄罗斯采取进一步强化进口替代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本国企业和市场的保护,这可能会对中国企业对俄出口和投资带来一定影响。
然而,中俄经济深度绑定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两国在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方面拥有广阔空间。
中俄正在共同探索合作机制从项目驱动走向制度化与多边化,以实现长期稳定的战略共赢。这种合作模式的升级,将有助于两国经济关系抵御外部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十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将累计达到40-50万亿卢布。这片被誉为“21世纪国家优先事项”的土地,正成为中俄合作的新试验场。
随着“莫斯科-上海”商务对话、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论坛等交流机制的不断完善,两国企业正加速对接合作需求。来自江苏、广东、浙江等中国省份的企业家们,与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哈巴罗夫斯克的俄罗斯伙伴们,正在携手开辟跨境电商、智慧城市、低碳能源等新经济赛道。
中俄经济合作的深度绑定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正在形成创新协同、资本互动、人才交流的立体化合作格局。这种合作不仅重塑着两国的经济未来,更为全球南方国家探索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秩序提供了实践范例。
图片来源:豆包AI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新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责任编辑:胡宇春
来源:华闻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