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要被孤立了?内塔尼亚胡联合国大会硬刚,数十国代表离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17:30 1

摘要:内塔尼亚胡此次联合国讲话时长约40分钟,尽管过往以色列领导人在联合国发言时也曾出现代表退场的情况,但此次参与退场的代表数量 “尤为显著”,成为讲话期间最引人注目的细节。

在近期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的发言引发轩然大波 —— 数十名各国代表中途退场以示抗议。

这场看似寻常的外交场合冲突,实则折射出以色列在加沙局势上的立场与国际社会间日益扩大的裂痕,也让巴以冲突的解决之路更显曲折。

内塔尼亚胡此次联合国讲话时长约40分钟,尽管过往以色列领导人在联合国发言时也曾出现代表退场的情况,但此次参与退场的代表数量 “尤为显著”,成为讲话期间最引人注目的细节。

退场抗议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持续打击加沙哈马斯所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的担忧。内塔尼亚胡在讲话中明确捍卫以色列对加沙哈马斯的战争行动,强调哈马斯 “最后的残余” 仍躲在加沙城,且誓言 “重复十月七日的暴行”,因此以色列 “必须完成对哈马斯的彻底摧毁”。

不过,他的表述中虽提及 “一些无辜巴勒斯坦人遭受苦难”,却未对战争可能带来的更大规模人道危机及战争终结路径作出具体回应,这一态度显然未能得到部分国家代表的认可,最终以退场形式表达不满。

纵观内塔尼亚胡的整场讲话,“强硬” 成为核心基调,其内容可概括为三大焦点:

其一,聚焦伊朗及其代理人,并重申 “十月七日记忆”。他在讲话开篇便将矛头指向伊朗,同时指责部分世界领导人 “已忘记十月七日发生的事情”,强调 “以色列不会忘记,会永远纪念这一日子”,以此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辩护。

其二,批评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针对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本周内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内塔尼亚胡直言这些国家 “在媒体偏见和极端伊斯兰少数派的压力下屈服”,甚至称此举是 “奖励哈马斯、奖励恐怖主义”。不过,这些国家对此有明确回应 —— 以法国为例,其曾公开表示 “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且不应在未来加沙治理中发挥作用”,双方立场形成鲜明对立。

其三,公开反对两国方案。据奥伦・利伯曼观察,这是内塔尼亚胡多年来在联合国讲话中 “最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及两国方案” 的一次。尽管他过去也曾提及相关立场,但此次表述更为直接且坚决,彻底否定了通过 “两国方案” 解决巴以冲突的可能性,这与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冲突解决路径形成严重分歧。

此外,讲话中还出现了一则特殊细节:以色列军方通过加沙周边设置的扬声器广播了内塔尼亚胡的讲话音频,他本人也曾试图用希伯来语和英语直接向加沙人质喊话。这类被外界视为 “吸引国际关注” 的举措,虽成为讲话中的亮点,但其实际效果及能否被人质接收,目前仍不明确。

就在内塔尼亚胡联合国讲话前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一则表态引发关注。特朗普在与内塔尼亚胡会谈后称,“目前非常接近就加沙问题达成协议,甚至可能实现和平、结束现状”。

不过,这一乐观表述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 国际社会及分析人士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在以色列强硬立场与加沙人道危机未解的背景下,“达成和平协议” 仍面临多重障碍。

特朗普的表态更像是对加沙局势的一种 “新焦点注入”,但无法掩盖以色列当前面临的两大困境:一方面,距离巴以冲突升级近两周年,以色列对加沙城的袭击持续升级,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峻,国际社会的批评声浪不断高涨;另一方面,从联合国代表大规模退场到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面临的国际孤立风险正 “日益增加”,其外交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

内塔尼亚胡的联合国讲话及后续反应,本质上是巴以冲突背后复杂国际博弈的缩影。当前国际社会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呈现明显分化:

一方是以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通过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方式,推动巴以双方回到 “两国方案” 的谈判轨道上,同时明确反对哈马斯的恐怖主义行为;另一方则是以以色列为代表的立场,坚持以军事手段摧毁哈马斯,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认为此举会 “助长恐怖主义”。

而中国及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始终主张,应优先保护平民安全、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巴以争端,“两国方案” 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可行路径。此次联合国讲话风波进一步表明,若各方始终坚持强硬立场、拒绝妥协,巴以冲突的循环往复恐难终结,地区和平稳定也将遥遥无期。

来源:脑瘤科李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