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推进近830亿欧元的军购计划,可这钱花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几乎没给美国武器留多少空间。
2025年下半年,德国爆出个大消息,要推进近830亿欧元的军购计划,可这钱花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几乎没给美国武器留多少空间。
说实话,这跟几年前德国疯狂买美国武器的样子比,反差也太大了。
2020到2024那几年,德国可是美国武器的“大客户”。
这四年里,德国跟美国签的武器采购协议超过170亿美元,单说2023年,一年就花了139亿美元买美械,当时还跟波兰、日本一起,成了美国武器出口的主要去处。
本来美国军工巨头还盼着,特朗普逼着欧洲把国防开支提到GDP的5%后,能再赚一笔大的,结果德国这波操作直接给了他们一盆冷水。
按照德国法律,超过2500万欧元的军购合同得提交议会批。
2025年9月到2026年12月,德国列了154项重大防务采购项目。
从这份给议会的清单能看出来,美国公司拿到的项目少得可怜。
也就两项大额的:1.5亿欧元买波音P-8A反潜机用的鱼雷,51亿欧元买“爱国者”防空导弹。
就算把其他小项目加起来,美国总共也就拿到68亿欧元左右,在830亿里占的比例特别小。
剩下的钱基本都流到欧洲企业口袋里了。
比如最花钱的F-127型护卫舰,260亿欧元给了德国本土的TKMS公司;还有第五批次的“台风”战斗机。
40亿欧元买新机,19亿欧元升级雷达这些设备;德国陆军还打算花34亿欧元出头,买“拳师犬”装甲车,这玩意儿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德法合资的KNDS公司造的。
老实讲,德国这么选也能理解,以前买太多美械,现在肯定不想把国防的主动权交出去,毕竟美国这几年在北约的立场忽左忽右,换谁都得琢磨琢磨。
德国这边军购倾向欧洲,其他欧洲国家也没闲着,最近不少国家都跟着对美国武器说“不”了。
特朗普之前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签了贸易协议后,还吹说欧盟会买“数千亿美元的美国武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也跟着推销,说“美国是唯一能满足欧洲国防需求的国家”,逼着北约盟国给美国公司机会。
可现实是,欧洲根本没按美国的剧本走。
2025年欧洲启动了国防工业计划(EDIP),就是想抱团搞国防采购,把钱花在自己人身上。
麦今年9月官宣了一笔大买卖,580亿丹麦克朗,差不多649亿人民币的武器采购,这是丹麦史上最大的一次。
本来美国还盼着“爱国者”能中标,结果丹麦选了法国和意大利一起搞的SAMP-T远程防空系统。
葡萄牙更早,今年3月就明说不买F-35了,当时的国防部长努诺·梅洛说“美国在北约的立场太没谱,得选更靠谱的”,现在葡萄牙正琢磨是买瑞典“鹰狮”还是法国“阵风”。
西班牙也没含糊,一边多买“台风”战斗机,一边往法德西联合搞的第六代战斗机项目里砸钱。
瑞士买F-35的事儿,现在国内反对声特别大;波兰虽然拿到了两架F-35,可后面32架的采购计划也搁置了。
本来想以为欧洲这波能彻底跟美国武器划清界限,但后来发现,现实没那么简单。
欧洲想完全不用美国武器,目前还做不到。
比如远程反导拦截系统、隐形战斗机这些关键装备,欧洲企业还造不出成熟的产品,想买只能找美国。
而且欧洲军工产能也跟不上,像德国的IRIS-T防空系统,一年才造4套,就算以后提到10套,要护住德国大城市也不够,毕竟至少得50到100套才行。
“台风”战斗机现在一年造12到14架,计划2026年提到20架,2028年到30架,可美国F-35一年能造100多架,这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
无奈之下,有些欧洲国家就去买韩国装备,比如波兰买韩国的K2坦克、FA-50战斗机,挪威买K9自行榴弹炮。
可仔细看就知道,韩国这些武器里好多核心技术都是美国的,相当于换了个方式依赖美国。
这么看来,欧洲对美国武器说“不”,本质上是不想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想搞自己的防务自主。
但短期里,技术和产能的坎儿还迈不过去,只能在“靠自己”和“依赖美国”之间找平衡。
美国想继续稳稳占着欧洲武器市场,怕是没以前那么容易了,而欧洲要真实现防务自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