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了150场《青衣》,我就体验了150次衰老,这是对心境的一种历练,有助于我更悉心地看待这个世界,去触摸和感受生命的脉搏和生活的温度。”9月25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办的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发布会上,回到母校的青年舞蹈家王亚彬这样说。由王亚彬担任编舞、导
“演了150场《青衣》,我就体验了150次衰老,这是对心境的一种历练,有助于我更悉心地看待这个世界,去触摸和感受生命的脉搏和生活的温度。”9月25日,在北京舞蹈学院举办的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发布会上,回到母校的青年舞蹈家王亚彬这样说。由王亚彬担任编舞、导演、主演的舞剧《青衣》已于9月20日在南京江苏大剧院完成了十周年纪念首站演出,将于11月1日至2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8日至9日在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进行纪念巡演。
舞剧《青衣》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系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由北京舞蹈学院支持,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2015年度),由北舞青年舞蹈家工作室王亚彬工作室创意制作,系“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艺术品牌系列第七季作品。
王亚彬以编、导、演三重身份回顾了创作历程,她说:“时光倒流,回想起12年前,毕飞宇老师授权我改编这部中篇小说时,我激动的心情和难以言表的压力仍刻骨铭心。将毕老师最出色的小说之一进行改编,是我艺术人生中最好的遇见。”
王亚彬表示渴望将这部作品立体呈现在舞台上,希望能将自己对舞蹈、对艺术梦想的追求灌注到筱燕秋这个人物里,塑造一个敏感、炙热、桀骜不驯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因此她邀请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波兰的一线创作者、设计师共同打造这部舞剧,以留白极简的美学诉求揭开动人心弦的故事脉络。最终以“戏中戏”“日常生活”“潜意识与超现实”三条线索展示筱燕秋深情而执着的一生,同时叩问“生命该如何寄托”的主题哲思。
小说原著作者毕飞宇表示:“亚彬的才华太了不起了,她让一个在我脑袋里面活跃的人来到了现实的世界。舞剧的部分改编甚至超出了我的小说,她把汉字带给她的感受,借用自己的肢体精准地表达了出来,在灵魂层面将文学表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展现出了角色内心的丰沛和瑰丽。”
曾经教过王亚彬、看着她成长的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说:“王亚彬的成长既体现了一名舞者的蜕变,更多维呈现了一名德艺双馨青年舞蹈家的养成。”国家大剧院演出制作部部长王威回溯了国家大剧院和王亚彬的缘分,他表示:“今天的舞剧《青衣》十周年纪念演出,不只是对这部作品的纪念,更是对像以王亚彬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十年磨一剑艺术精神的鼓励。”本报记者 王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