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为系统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青岛市自2024年起全面启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创新建立“政府统筹、专班推进、源头管控、智慧赋能、全民参与”综合治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为系统防范化解电动自行车安全风险,青岛市自2024年起全面启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创新建立“政府统筹、专班推进、源头管控、智慧赋能、全民参与”综合治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数量大幅下降,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事件,充电设施建设与管理、执法监管、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工作有序推进,切实提升了城市安全水平和市民幸福感。
高位推动构建责任体系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2024年,在省政府印发整治行动方案后,青岛市迅速响应,青岛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了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六大环节22项治理重点和14个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属地负责、行业监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青岛市政府成立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实现集中办公和实体化运行。专班制定“集中办公、定期研判、信息汇集、问题交办、督导检查、宣传报道”等工作制度,细化工作职责。每月向专班成员单位和各区(市)专班发送重点任务清单,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9月4日,青岛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是有效遏制相关领域火灾多发势头、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智慧监管实现精准治理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青岛市政府工作专班组织开展多轮基础数据摸排。截至9月23日,山东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系统显示,青岛市目前电动自行车挂牌307万辆,其中,临时号牌136万辆,注销电动自行车7万辆,现存量300万辆,充电端口共计19.6万个,其中住宅区域18.7万个。
面对庞大的车辆基数,青岛市创新推出“青岛市电动自行车信息共享监管平台”,实现对充电端口和电池的“可视化、可管控、保安全”。该平台已接入109家充电运营企业、14.3万个充电端口,形成“数据精准、预警及时、监管有力、处置高效”的一网统管模式。
同时上线的“充电帮帮忙”小程序,注册用户达4.76万个,提供找充电桩、提需求、安全举报等便民服务。市民可通过平台举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隐患,由属地部门快速处置,形成执法闭环,实现“科技赋能精准治理、智慧服务便民利民”的双重目标。
惠民措施破解充电难题
充电不便、充电价格高是导致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飞线充电等问题的重要原因。青岛市创新推出“一分钱充电”惠民模式,市民每月可通过银行App享受3次充电订单满1元减0.99元的优惠。该模式通过“经济激励+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既减轻了市民经济负担,也有效引导了安全充电行为。
各区市也结合实际推出创新举措。胶州市出台充电端口6小时仅收费1元的标准,显著低于居民用电价格;城阳区投入30余万元打造社区电动自行车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一车一码一人”一体化车辆管理;平度市部署智能换电网格,推出“以换代充”新模式。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充电设施使用率,也从根源上减少了安全隐患。
严格执法筑牢安全防线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青岛市政府工作专班强化部门协同,开展多轮联合执法。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聚焦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累计开展联合检查7710次,发现并整改隐患1.25万处。公安机关处理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8.9万起,消防救援部门开展夜查1185次,查处违规停放车辆3万余辆。
在源头管控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严查非法改装行为,公安部门严格牌照管理,对不符合国家标准车辆一律不予以上牌。全市推动以旧换新车辆7.38万辆,交易金额1.56亿元,财政补贴3290万元,加速不符合标准车辆的淘汰更新。
青岛市消防救援部门协同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青岛市电动自行车事故全链条溯源调查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事故调查、延伸调查、事故追责、案例曝光、资源共享等全链条溯源调查协作机制。对涉及电动自行车和相关配件(蓄电池、充电器)的致灾因素开展溯源调查,分析查找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漏洞及薄弱环节,严厉打击非法拼改装及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行为,提升全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综合治理水平。
全民参与提升安全意识
青岛市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将电动自行车安全知识融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办公室主任受邀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向市民介绍整治工作进展,让市民真切感受到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青岛市政府工作专班利用各类媒介和平台广泛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宣传工作。发挥基层力量,通过敲门入户、社区讲座、安全培训、微信群提示推送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安全规范使用电动自行车。今年已累计开展电动自行车宣传1164场次,发放宣传册17726册、张贴海报14179册,敲门宣传10643次。
青岛市消防救援局“蓝焰玫瑰”消防宣讲团深入卫健、城管、公安、教育等行业领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2万余人次。充分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营造宣传氛围,打造3条消防主题公交车线路,在89个公交站点、1340辆公交车车载电视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在全市出租车上循环播放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示语,在楼宇电视、商圈大屏等高频率播放公益广告。
区市创新各具特色
针对各区市实际情况,青岛市政府工作专班推行“一区一策”,鼓励基层创新治理模式。李沧区建立充电设施选址会审机制,聚焦老旧小区、医院、学校周边公共区域,按“安全第一、尽量配建”原则统一认定标准,共商共议共性难题;市南区实行“一事一议”工作模式,以1.5公里为半径规划充电设施布局,区领导直接调度部门和街道现场办公,保障建设顺利推进。
即墨区采用“211+N”监管方式,即单位每日2次自查、社区每日1次巡查、镇街每周1次抽查,区级不定期抽检,实现多层联动监管;西海岸新区采取“1+3+N”安全监管模式即成立一根链条、三片区域、N个网格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模式,重点检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占用消防车通道和疏散通道等行为。
莱西市组织多警种执法分队,采取“白+黑”“动静结合”“日常+集中”“路面+网上”等勤务模式,加强重点区域管控,严查交通违法和非法改装行为;胶州创新“消防+保险+科技”社会化治理,推行停车棚责任保险,火灾损失由保险公司全额赔偿。
整治成效显著
经过一年多的全面整治,青岛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充电端口19.6万个,接入统一监管平台14.3万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充电网络;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大幅下降,据统计,今年1-8月全市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起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3.89%;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民安全充电、规范停放意识明显增强。
青岛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青岛市消防救援局副局长朱本韶说,青岛市将继续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创新举措、强化监管,同时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应急安全领域建设,扎实提升应急处突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青岛市将持续完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治理长效机制,扩大充电设施覆盖范围,优化惠民充电政策,强化科技赋能和执法监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构建更加安全、便捷、智能的电动自行车管理生态系统,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心、放心。
来源:新赐爬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