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星堆的青铜器如何铸造?怎样的工艺才能达到青铜树枝那复杂且细长的造型效果?9月27日在德阳举办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一项关于三星堆青铜铸造技术的新研究正式与公众见面。
三星堆的青铜器如何铸造?怎样的工艺才能达到青铜树枝那复杂且细长的造型效果?9月27日在德阳举办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一项关于三星堆青铜铸造技术的新研究正式与公众见面。
青铜小立人中的芯骨与条形芯撑(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冉宏林公布,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学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对青铜器铸造工艺有了新的认识:三星堆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以分铸为核心,兼用浑铸、锻造的创新铸造技术体系。而独特的“芯骨—条形芯撑”技术,有效解决了细长、弯曲器物的成型难题,成为了铸造三星堆青铜神树这类器物不可缺少的“功臣”。
发布会现场
在青铜器制作中,内芯(泥芯)与外范共同铸造了器型。芯骨就是指在制作泥芯过程中,为加固和支撑泥芯,在其中加入的有机质或金属质条状物,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用于加固水泥的“钢筋”。而芯撑则是指在铸型中用于保持内芯与外范相对位置的支撑物,避免内芯和外范之间的错位和粘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郭建波曾在《浅析三星堆青铜器中芯骨与条形芯撑技术的应用》一文中介绍到,条形芯撑是铸造青铜神树这一类器物的人,根据器型所进行的创新和改造。
青铜器中的芯骨(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此前在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中,郭建波曾提到,在三星堆发现这种技术之前,国内的芯骨和条形芯撑技术最早见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以及青铜水禽的脖颈之中,因此这也是目前全国最早使用芯骨和条形芯撑技术的案例。而“芯骨—条形芯撑联用技术”也仅见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这说明了铸造三星堆青铜器的人已经拥有了灵活、娴熟的工艺。
“在既有技术框架中,三星堆展现出独特的技术创新与本土化表达。这一成果不仅深化了对中国古代青铜铸造体系的整体认知,也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及世界青铜技术与文化交流的机制提供了新证据。”冉宏林总结道。
未来三星堆如何研究?哪些方面将成为重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志岩与三星堆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晓华共同发布了“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与遗产保护”专项课题,包括了4项重点课题,6项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
其中重点课题包括:古蜀文明与周边区域文明交流路径研究、长江上游地区青铜时代文化面貌研究、三星堆土遗址保护研究、三星堆—金沙遗址关联价值研究。
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包括:三星堆遗址出土象牙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组合型青铜器研究、三星堆遗址古植被复原研究、三星堆遗址展示体系建设研究、三星堆遗址数字化保护利用研究、三星堆遗址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这些课题立足于最新的考古成果与学术前沿,涵盖了从基础考古学研究到遗产价值阐释、从数字技术应用到国际传播的多个维度。
“我们期望通过这些课题的发布,汇聚国内外多学科的智慧与力量,为全面掌握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面貌和丰富内涵,深入挖掘提炼古蜀文明蕴含的突出普遍价值,推动三星堆遗址系统性保护展示阐释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学术贡献。”刘志岩说。
来源:黄河新闻吕梁频道